分享

痛经;中医证候诊断:寒凝血瘀证。

 爱中医2 2018-05-03
中医疾病诊断:痛经;中医证候诊断:寒凝血瘀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经行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故诊断为痛经。经行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经量少,色暗黑有块,畏冷身痛、舌苔白腻,脉沉紧。故诊断为寒凝血瘀证。
 贪食生冷,内伤于寒,风冷寒湿客于冲任、胞中,以致经血凝滞不畅,不通则痛。
 中医类证鉴别:请与异位妊娠破裂鉴别。
 异位妊娠破裂多有停经史和早孕反应,妊娠试验阳性,妇科检查时,宫颈有抬举痛,腹腔内出血较多时,子宫有漂浮感,盆腔B超检查常可见子宫腔以外有孕囊或包块存在,后穹隆穿刺或腹腔穿刺阳性,内出血严重时,患者可出现休克表现,血红蛋白下降。痛经虽可出现剧烈的小腹痛,但无上述妊娠征象。
 中医治法:温经暖宫,化瘀止痛。
 方剂:少腹逐瘀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小茴香12g,延胡索6g,没药9g,当归12g,川芎9g,官桂6g(后下),赤芍9g,蒲黄12g(包煎),五灵脂9g。
 五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