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太可怕,受过心理虐待的人,可能会对虐待上瘾

 再一次再一次再 2018-05-04


我们可能很难理解,有些人明明饱受他人的“心理虐待”,却仍然不选择分开。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受虐上瘾。其实每个人都可能有这种情况,只不过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下,受虐上瘾的心理机制。
(1)心理混乱导致的身体成瘾
心理虐待行为往往是虐待和间歇性的仁慈相结合的(就像骂过你后又对你好的父母),这种巨大的反差,会使得遭受虐待的人心理混乱,她们的情感就像一个过山车。
而与之对应的,则是身体上会分泌大量的皮质醇(应激激素)和多巴胺(快乐激素)。这两种激素的配合会让你感到非常的愉悦,甚至上瘾。(就像某些特别难过关的游戏一样)
心理学家托马斯表示“正是因为虐待和仁慈的交替,所以你的身体才会变得上瘾,但是,这种情绪的过山车降低严重损害一个人的身体健康”

(2)负面情绪会上瘾
首先,负面情绪的强度和持久程度是要远远高于正面情绪的,你可以难过几个小时,但绝对不会开心超过10分钟,因此,本身负面情绪就很难脱离
同时,负面情绪容易产生一种免责盾牌心理,也就是当你遇到什么问题时,都可以把过错推给负面情绪。比如:我最近工作做的不好,都是因为压力太大。
这时候情绪会成为一个免责盾牌。保护你的心理健康,但同时,在负面情绪中你得到了特别的满足,于是你沉溺其中。
当我们在心理虐待中产生了大量的负面情绪,很有可能会导致心理成瘾

(3)理想化
理想化是指我自己所受到的心理虐待当成实现理想的必经之路,并感动自己。比如,饱受虐待的妻子心中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我所受到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都是为了孩子。从而越收到虐待,其反而越会在心中感动自己。
当然,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反而会由于其心理失衡而对孩子造成更坏的影响。

(4)合理化
合理化就更可怕了,在长期被心理虐待后,弱势一方由于反抗失败,渐渐接受了事实,从而开始为“心理虐待”行为找理由,例如,一定是我做的不好,他才会这样。
这是人类心理的一种保护机制,当行为无法改变事实时,人类就会选择改变自己的心理。当然,在如今的社会,这样的心理其实没什么太大的必要。

结语:心理虐待导致的上瘾其实非常普遍,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就是最典型的案例,只需要几个小时就会“受虐上瘾”。
生活中,很多人往往没办法发现一些细微的心理虐待行为,不知不觉中已经受虐成瘾。仔细思考下你与他人的关系,远离心理虐待,做自由的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