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

 为什么73 2018-05-04

“你在做什么,别人看不到,但是你自己知道,上天知道。所以,我们药师是凭着良心在做事!”

——吴国伟老师


“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透过这句被中药界人士奉为圭臬的话语,让我们深入地认识了吴国伟老师,以及老师带领下的熙和堂药房。



吴国伟中药师


吴国伟中药师,出生医药世家,自幼受家庭熏陶,对药剂产生好感。少长攻读药物学,师承沪上中药泰斗李永升先生。先后在上海国营药店、药材公司工作四十二载,退休前任副总经理职位,负责中药质量及采购事宜。尤其擅长传统中药饮片鉴定、传统中药炮制技艺。


熙和堂创办初期,诸方待兴,吴老师深感于熙和堂的宗旨:济世助人,传承中医。故中断游历外埠之行,携夫人回沪,参与药房的筹建。得此良师,熙和堂之幸事也!


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


 


药房深棕色的柜台后面,泛黄的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平常却意义非凡的字条,上面记录着这样三行文字:


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不可欺

采办务真,修治务精

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


合,是指中药的采集、加工、配制过程(它涉及到药材的产地、成色、质量、加工等因素,直接影响中药的疗效。)一副方剂中,病人大多看不出是否多一味、少一味、增一分、减一分,以普通药材换精制品,偷工减料都可能无人知晓。但所谓“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即一个人的作为,外人不一定能够尽知,但其动机好坏,冥冥上天,自会知晓。


这是吴老师作为一位中药师,踏踏实实地坚持了40余年的理念。在他退休之后,在熙和堂药房、门诊,他继续践行着这份坚持,以一颗诚挚的心,以一种质朴的方式,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


药房的年轻药师说:“你已经扫过一遍的地,如果吴老师再扫一遍,能见他再扫出来很多东西,这就是吴老师的方式。在老师身边,真的学到很多很多……”


“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有传承的使命”




“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有传承的使命。无论从家族、社会来讲,皆是如此。”吴老师时常强调“传承”的重要性——人有义务把学到的东西,再传给下一代,这是后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中医界流传一句话:“中医毁于药”。“中医毁于药”,除了药物质量的问题外,外界环境也带来了很大影响。例如日本人提取中药成分制成颗粒剂,如此开发,仅仅是研究中药单体成分,而忽略了中药剂量、中药炮制方式等对于药效的影响。因此,吴老师在药房工作中非常重视对于剂量、炮制方式的严格把控。


临方炮制


蛤粉炒阿胶珠


一副方剂中,如果需要改变药物的作用部位、增强或缓和药物的性能、增强药物之间的联系……那么就需要对某些中药进行特殊的炮制。


“这是我们做药的人应该做的。医生每用一味药都是经过他周密的思考的,根据古方、根据病情而设定的,所以临方炮制是非常重要的。一定是药房要配合医生的处方,不是医生跟着药房的规矩走。”针对目前药房与医生的合作关系,吴老师意味深长地说了这番话。


因此,在熙和堂门诊,经常能看到某位药师提着锅,拿着铲,专心致志地炒制药物。当药物的香味跑遍整个楼层时,弥漫出一种令人安心的舒适感。这是一份信任、一份爱,通过众多人一点一滴细小的努力,而承载起来。


等量称药

目前大多数药房不重视秤药,使用电子秤高效率地运作。吴老师则一贯强调老规矩:要“压秤”。因此,熙和堂药房复原小秤秤药,方中的每味药材均单独称量,分贴压秤。


小秤秤药


药师们遵照处方不辞烦劳精工慢做,务求称量精准。“一个医生学了十几年、数十年,通过辨证论治,仔细严谨开出来的方子,不能因为药房调配原因,降低了疗效。“秤“压秤配方,速度慢很多,但是质量可以保证,它直接影响病人的康复速度以及医生的声誉。


“传承,一定不能浮夸,需要净心。把师父那里学到的知识技艺,尽其责任,传承有序,发扬光大。真不希望在下一代,中医毁在中药上。”


——吴国伟老师


在此心愿之下,吴老师欲将他在40余年药师生涯中学习到中药炮制方法、体悟到的中药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