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作课“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磨课历程与感悟

 屿之岸水之滨 2018-05-05

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实验学校  黄元虎

【试教课教案】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两则谜语,看看分别是哪位同学?

(出示:(1)黑脸蛋,个子高,爱踢足球爱赛跑;脸上架副小眼镜,说话幽默逗你笑。(2)歌儿唱得动听,广播传递声音;上课积极发言,朗读课文最强。)

2.大家一下子就猜出来了,我们非常喜欢他们。下面两个人一定也能猜出来。

(出示:(1)专心致志写史书,飞来横祸遭酷刑;忍辱负重摊竹简,前无古人照千秋。(2)驾驶“神舟”5号,华夏为他骄傲;飞天梦想成真,无愧炎黄子孙。)

3.司马迁和杨利伟令人钦佩,很多人崇拜他们。同学们为什么猜得又快又准?(谜面表现了人物的外貌、爱好、典型事迹等方面的特点)写作文也是如此,如果能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特点,就能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

二、范文引路,明确写法

    1.老师写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人,请大家读一读作文片段,猜一猜他是谁。

(出示作文片段)

2.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3.师生共同归纳写作方法:选取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特点,抓住外貌、动作、神态和语言来写。

三、讨论交流,指导选材

1.你喜欢或崇拜谁?

2.引导归纳:这个人可能是革命前辈、英雄模范,可能是父母、同学、老师,也可能是从书籍、报刊、电视等媒体中了解到的人。

3.这个人有什么事情值得你喜欢或崇拜?

4.小结:事情要能反映人物特点,表现喜欢或崇拜的原因。

四、练写片段,巡视指导

五、展示成果,交流评比

选取中等和优秀习作各一篇,学生朗读,教师对习作中的精彩词句和不足之处即时评点、指导修改。

六、修改完善,课堂总结

1.听了同学的作文片段,相信大家会有所启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读一读自己的作文,仔细修改。

2.这节课,老师感受到大家非常注重观察生活,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能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这是非常可贵的。课堂上,我们展示了习作片段,课后将作文完整地写下来,相信你们一定能带来更多的精彩

【教后研讨】

陈萍:黄老师的设计遵循了一定的教学思路,每个部分蕴含一定的教学目标,也试图采取一些教学策略来达成目标。主要问题在于,教者设定的教路与学生的学路是否统一,每一部分的目标定位是否准确,选择的教学策略是否适切于目标的有效达成。

朱彤:陈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很重要,是我们设计、评价一节课是否有效及至高效,必须回答的问题。

陈萍:新课伊始,教师让学生猜谜语,场面很热烈,目的是什么?

黄元虎:主要是激发孩子的习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标”也将“是否有写作的兴趣”作为习作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

陈萍:有道理!关键在于教师这样教,学生被激发出来的是对猜谜语本身的兴趣,还是对习作的兴趣?从学生呈现的状态来看,猜谜语结束后,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弱化了,由此可见学生表现出来的是对猜谜语的兴趣,而非对习作的兴趣。

朱彤:我认为激发高年级学生习作的兴趣,应该有别于低年级。就本课而言,教师应该打开生活的天窗,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人性美,表现人性美,赞扬人性美,从而产生发自内心的强烈的习作欲望。

黄元虎:类似朱老师这样的话,我是在最后总结时提出来的。看来要调整一下,课初就提出人性美的话题,激起习作欲望,引发习作冲动,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

陈萍:对!这就是教路与学路、教的目标与学的目标互相统一。还有一点,如何指导学生选取习作素材?我认为教师的引导不够。“课标”在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中强调,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高年级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记忆库中积淀的有价值的习作素材,进行搜索并充分表达出来。

朱彤:我也有同样的感受,习作教学的学段目标尤为重要,现在有的教师因为学段目标意识淡薄,导致课堂教学中学段特点不明。教师在指导选材时一定要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合理引导,同时渗透选材方法的指导。

黄元虎:我还有一个难以把握的地方——如何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现场点评?我感觉这是整节课的薄弱环节。

陈萍:这是语文老师的重要基本功。我认为应该把握三点:一是评价主体多元,既有教师评价,又有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二是评价方法多种,既要引导学生学会对习作整体的评价,又要学会对习作细节的评价;三是评价方式多样,肯定性评价,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参与评价的主动性,更能培养学生欣赏他人、赞美他人的观念;否定性评价,在商量与讨论中,能够纠正语言运用不当之处,更能培养学生斟词酌句、严谨求实的文风。

朱彤:补充一下,于永正和贾志敏两位大师都认为语文教师要做出色的语言医生,要善于“望、闻、问、切”。建议黄老师揣摩一下,他们是如何进行现场习作点评的。

【参赛课实录】

一、再现生活,激发习作欲望

师:同学们,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课件依次显示6幅生活图片)

师:(声情并茂)江南春早,桃红柳绿,一位叔叔推着瘫痪的母亲去郊外踏青;无偿献血,流动的是热血,献出的是爱心;古巷深深,莘莘学子,刻苦求知;人民卫士,顶风冒雪,坚守岗位;千手观音,美轮美奂,翩翩起舞的是一群残疾人,一群生活的强者;一只脚盆,一盆清水,洗去脚上的污垢,洗出祖孙的深情……

师:看了这样的生活情景,你想说什么?

生:只要用眼睛去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其实非常美好。

生:生活这样美好,是因为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美好的人。

生:如果你发现了一个美好的人,就要把你的发现告诉更多的人。

师:大家已经情不自禁地喜欢他们,崇拜他们,甚至想把这种感情倾注于笔端,与人分享这份情感。今天,我们就来写一个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

二、师生互动,选取习作素材

师:你喜欢或崇拜谁?

生:我喜欢妈妈,因为她很勤劳。

生:我喜欢校工王奶奶,她非常关心学生。

生:我喜欢吕光鑫同学,他乐于钻研,勤奋学习。

师:这几位同学喜欢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人,有没有同学和他们不一样?

生:我崇拜赵云,因为他十分勇敢。

生:我崇拜J·K·罗琳,她曾经穷困潦倒,但始终胸怀志向,创作出风靡世界的《哈利·波特》。

师:无论喜欢还是崇拜,都是因为他们有美好的品质。请大家打开记忆的闸门,静思默想,什么事能表现他的美好品质呢?

生:冬天,我们学校的丁爷爷常常很早就在校园里铲冰。

师:你要反映他的什么品质?

生:工作负责,无私奉献。

师:事例和品质是一致的。

生:去年冬天,图书楼上的一个大冰块突然掉了下来。看门的王奶奶迅速推开旁边的学生,自己的脸被砸破了,却顾不上休息,亲自把冰块清理掉。

师:大家看,这件事能表现王奶奶什么品质?

生:关心学生胜过关心自己。

师:你是要表现这种品质吗?

生:是的。

 

 

师:事例和品质也是一致的。

生:吕光鑫遇到数学难题,仔细钻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被称为“数学大王”。

师:这不是一件具体事例。他哪一次钻研难题给你印象最深?

生:昨天上午,我们一起钻研一道数学难题。我觉得太难了,就不想做了,但他坚持不懈,苦思冥想,终于做出来了。

师:这才是具体事例。

生:我的妈妈下岗了。虽然家里钱不多,买不起昂贵的化妆品,但是她仍然很爱美,经常用黄瓜皮贴脸做美容。

(笑声)

师: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平凡的小事却能反映出妈妈不平凡的心。你太有才了!我太喜欢你了!

生:我最喜欢周杰伦。他不仅歌唱得好,还十分孝敬妈妈。

师:你从哪件事看出来的?

生:他常常陪妈妈逛街、聊天,还写了一首歌——《听妈妈的话》。

师:你不是普通的“追星族”、“发烧友”,而是很有品位的音乐爱好者。你除了关注周杰伦的演技,更关注他的为人,眼光独特!建议你写作文的时候,重点写他孝敬妈妈的事例。

三、品读例文,感悟习作方法

师:老师也有一个喜欢的人。请大家读一读我写的作文片段,猜一猜他是谁?

(出示:“谁要喝汤?”伴随着浑厚的男中音,一个皮肤稍黑、身体稍胖的中年男子出现在同学们面前。他把桶放在桌上,挺起的“将军肚”紧贴着桌沿。他扶了扶眼镜,仿佛生怕眼镜从鼻梁上滑落。就在这时,已经有六七只小手端着六七只小碗伸到他面前。“别急!别急!放在桌上,别烫着!”他一边说一边不紧不慢地盛着汤。“老师,给我再来一碗。”王羽嘉一边说一边把碗递到了他面前。他笑了笑,问道:“小汤神,今天打算喝几碗?”说话间,王羽嘉已喝了两碗,哈了口气说:“再来一碗!”他一边给王羽嘉舀上第三碗,一边开着玩笑:“照这么喝,你的肚子快和我差不多了!”他转身朝着万嘉鹏:“今天汤不错,来一碗!”万嘉鹏把碗反放,头摇得像拨浪鼓:“不喝!”他露出和蔼可亲的神色,诚恳地说:“不喝汤可不好!给点面子,来一碗!”经他这么一说,万嘉鹏心甘情愿地喝了一碗。见万嘉鹏喝了汤,他满意地笑了,点了点头说:“味道不错吧!喝汤对身体有好处。”

师:他是谁?

生:(齐) 徐老师。

师:老师给学生打汤,是每天都在你们身边发生的小事。大家找一找,哪些句子最能表现徐老师关心学生?

生:我从徐老师的语言中看出来——“别急!别急!放在桌上,别烫着!”他一边说一边不紧不慢地盛着汤。

生:还有这一句——“味道不错吧!喝汤对身体有好处。”

生:我从神态看出来——他露出和蔼可亲的神色,诚恳地说……

师:徐老师为什么有这样的神态?

生:是为了让学生多喝汤。当学生喝完,徐老师还“满意地笑了”。

师:看来,除了选好具体事例,我们还要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神态,才能把人物写活,写生动,写出个性。

四、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初稿,指导评议修改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七分文章三分读。”你要把对他喜欢或崇拜的感情读出来。

生:(读)“嘭!嘭!”这是什么声音?原来是校工丁爷爷正在学校门口铲冰。只见他穿着一件咖啡色棉袄,躬着身子,手拿铁锹,一下一下地铲着。我走到他身边说:“丁爷爷,您起这么早,不冷吗?铲了这么多不累吗?”他对我说:“孩子,不铲干净点,你们这些调皮鬼,不知要摔多少跟头呢!”我这才看清,丁爷爷的脸上竟然有闪亮的汗珠,胡子、眉毛都蒙上了一层白霜,嘴里还不断地呼出一阵阵白气,握住铁锹把的手上裂开几道口子。丁爷爷拍了拍我的肩膀,又弯下身子一下一下地铲冰了。

师:同学们认为她写得怎么样?

生:我认为写得很好。她选取了丁爷爷为了防止同学们滑倒,早晨铲冰这件事,表现丁爷爷关心学生,能从平凡的小事中看出不平凡的品质。

师:你真会评!一是先夸作者,让他有写好作文的信心;二是从整体上评价文章,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生:“只见他穿着一件咖啡色棉袄……一下一下地铲着。”这句话写出来了丁爷爷的衣着和铲冰的动作,给人感觉很真实,很具体。

生:还有这一句——“我这才看清……握住铁锹把的手上裂开几道口子。”外貌描写又传神又具体。

生:丁爷爷说的话很符合老年人的特点——“孩子,不铲干净点,你们这些调皮鬼,不知要摔多少跟头呢!”

师:这几位同学是从细节上评价。同学们真会评,既看整体又重细节,找了很多优点,老师也觉得她写得很精彩。不过,我还有一点小建议。当你问丁爷爷时,丁爷爷在铲冰。他是怎么说的?能不能把动作和神态加上去?

生:(略作思考)他抬起头,笑呵呵地对我说。

师:为什么要这样加?

生:这样更能表现丁爷爷和蔼可亲的样子。

师:改得真好!

(掌声)

师:我刚才夸一个同学太有才了。请这个太有才的人到前面来!

(笑声)

师:刚才我夸了他,是因为他选材好,到底写得怎么样呢?我们来听一听。

生:(读)吃完晚饭,做完了家务,我知道妈妈又开始运用她的“黄瓜疗法”做美容了。她先从碗柜里取出今天腌黄瓜时留下的黄瓜皮,再放了一盆清水,洗干净脸,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黄瓜皮一条一条地放在脸上,最后慢慢地坐在椅子上,开始闭目养神。妈妈的头一动也不动,那一本正经的滑稽样惹得我和爸爸直想笑。爸爸忍不住说:“你真是'老黄瓜刷绿漆——装嫩’。”(笑声)妈妈因为脸上放了黄瓜皮,说话不方便,但还是从牙缝里挤出了一句话:“这可是既省钱又安全的美容秘方啊!要不要我帮你们试试?”我没有看到妈妈因为贴了黄瓜皮而显得年轻的面容,却看到了妈妈那颗永远年轻的心。

(热烈的掌声)

师:你认为他写得怎么样?

生:他写得生动有趣。妈妈用黄瓜皮美容,还“从牙缝里挤出了一句话”。

师:我们平时不是说话吗?你为什么用从牙缝里挤出了一句话”?

生:因为妈妈脸上放了黄瓜皮,说话不方便,只能用“挤”。

师:这个词太妙了!

生:我特别欣赏最后一句——“我没有看到……那颗永远年轻的心。”这句话非常自然地写出了妈妈乐观的生活态度。

师:这句话画龙点睛,简直就是神来之笔!我还要夸一夸他,你真是太有才了!

(笑声)

(老师用红笔画出最后一句,打上三个五角星,学生投来无比羡慕的目光。)

生:这句话特别有生活情趣——爸爸忍不住说:“你真是'老黄瓜刷绿漆——装嫩’。”从这里看出爸爸也很幽默。

师:爸爸的幽默可能跟谁有关?

生:跟妈妈有关,是妈妈对生活的热爱深深地感染了我和爸爸。

师:不仅是我和爸爸,还包括周围所有的人,是妈妈让大家更加热爱生活,因为生活是——

生:(齐)美好的。

师:除了选材好,语言描写好,还有了吗?

生:动作也写得好——“她先从碗柜里取出……开始闭目养神。”动作写得很具体,还很有条理,用了“先……再……然后……最后”这样的词语。

师:这篇习作的精彩之处真多!不过,老师还有一处要和你商量商量。黄瓜皮很薄,这里用的是“一条一条”,用什么词更恰当?

生:一片一片。

师:把黄瓜皮“放在脸上”,然后“坐在椅子上”,可以怎么改?

生:在脸上,在椅子上。

师:这样一改更加准确了。瑕不掩玉,老师还要夸一夸你,真是太有才了!刚才老师喜欢你,现在都快崇拜你了!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他!

六、总结延伸,保持习作热情

师:我发现大家不仅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还有一支善于表现美的笔。文章不厌百回改 ,课堂上,我们写了一个重点片断;课后,大家补充完整,并修改。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相信大家能带来更多的精彩

【教后感悟】

1.儿童习作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教学中,我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去发现人性美、感受人性美和表现人性美。我始终把握一点——着眼自主表达,实施有效引导,即教师的引导要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从学生的笔端流出的是真话、实话和心里话,而不是假话、空话和套话。根据本次习作要求,我把教学重点落实在指导学生选取素材、感悟写法和学会评改上。在有指导的习作实践中,学生的观察、思维、表现、评价等多种能力得到了提高。

2习作是儿童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本节课,学生的习作过程体现了对生活的自我探索和表达的自我需要。学生作为学习者,每一次发现,都是自我感受和深入认识的新起点;每一次探讨,都需要把握他人的智慧和自己的思考;每一次成功,都有自我内心的喜悦,更乐意与他人分享这份喜悦。学生的习作在表达生活中以真来充实,以善来滋养,以美来感染和熏陶。率真而有童趣,我想,习作教育意义就在于此吧!

(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2年第2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