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计时只剩30天!考生们的模考结果已经陆续出炉,是不是有人喜有人忧? 以下知道君奉上高考前,帮助考生高效复习、保持良好心态的方法,希望能帮助家长们正确引导考生,陪伴考生度过人生中这段难忘的岁月。 高效复习 1、少做新题,多看错题集 这个时候考生通常要少做新题了,因为一旦发现有自己不会做的题就会心慌,这样的情绪可能给高考带来影响,会产生觉得自己有东西不会了,到时考试怎么办的心乱情绪。当然,为了保证做题状态、更好地把握考试时间,这段时间还是要适当地做真题、做好题,高考前一周则要以看错题为主。 2、把重心放在自己较薄弱的科目上 一般来说,薄弱的科目往往是考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的救星,因为其它科目基本稳定了,但是,薄弱的科目一旦提高一点,在总分排名上就会有很大的变化,高考一分可能相差成千上百人,所以,薄弱科目就要特别注意。 3、回归基础 重梳理 纵观往届考生,相当一部分同学丢分不是丢在难题上,而是基础题丢分太多,大风大浪过来了,却在小阴沟里翻船,导致最后的考试分数不理想。 所以,在后期复习过程中,尽量回归基础,回归教材,再现知识脉络和基本方法。每天保证做一定量的基础题,让自己把这一部分基础题做对、做全,争取拿高分。 4、科学安排复习时间 高考冲刺的时间里,每个考生都争分夺秒,势要抓紧最后时机提高分数,甩开几操场的竞争者。所以就要见缝插针利用空余时间。每天中午、下午放学时段往往是交通高峰期, 有心的考生可以利用这十几分钟的时间,留下来再做一篇英语或语文阅读、背一首古诗词等。 可以为英语准备一个小本子,写上必考但是不熟练的单词,放在兜里,这样随时带着无论走到哪儿都能拿出来背。 距离高考只剩一个月,这段时间,可以按照高考模式来调整自己的生物钟,让自己及早适应。比如高考一般是上午考语文,下午考数学。那么,在考前可以安排早上8:00左右开始复习语文,中午11:30后休息,下午2:30左右复习数学,依此类推。 5、个性化定制复习计划 以上说了这么多,都是一些比较宽泛、适用于大部分考生的复习策略。但最了解考生的无疑还是考生自己、家长和任课老师,对于偏科严重、心思敏感等情况特殊的考生,还是应该结合自己的优劣势、考前心态,参考老师、家长的意见,制定最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 调整心态 1、保持兴奋! 调整心态迎高考。复习方法说了一堆,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复习心态。考生们正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这时千万不能松懈,积极迎考才能发挥最大的优势。适当紧张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但也不要过度紧张了,万里长征只剩最后一公里了,切忌情绪大波动! 2、心如止水 平常心 模考后,孩子面临的精神压力并不比考试前少,尤其是成绩的不稳定和对未知的恐惧让孩子更加煎熬。如果模考成绩不理想,不仅孩子本人情绪可能会比较失落,很多家长也会恼羞成怒,甚至责骂孩子,造成亲子关系紧张,甚至更加无法挽回的后果。 临近高考每天总是有大大小小的考试,成绩起伏是必然的,考生要做到心态平和,一次成绩好坏不代表什么,胜不骄败不馁,保持坚强、良好的心态迎高考! 其实没有哪个考生会觉得自己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越是临考越是觉得自己准备不够,所以没必要太着急。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考出理想成绩。 3、保持正常作息、饮食 在高考面前,考生们比拼的是知识储备,更是“临危不惧”一切照旧的好心态。 对于考前状态一直不错的同学,可以每天早起或晚睡半小时,多学半小时,通过每天多记一些知识点进入考前冲刺状态。当然考前保证充足睡眠,蓄精养锐迎接高考是非常必要的。挑灯夜战,牺牲睡眠时间去进行题海战术是得不偿失的。题目浩如烟海,任凭谁也做不完。前一天睡眠不足,第二天大脑就处于半休眠状态,思维就处于抑制状态,结果复习无效率,考试就发呆。 但也不能走另一极端,认为考前要大休一周,停止复习,专调心态,这也会适得其反。心理学家认为,人如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学习中,大脑中枢会相应建立起紧张思维运作模式,使人能适应紧张的工作学习。如果突然停下无事可干,原来的生物钟就会打乱,心理模式就无从所适,考生会产生失落、不安和心慌等不适的心理现象,所以考生在考前不可大调作息时间。 考前家长切忌给考生“十全大补”或暴饮暴食。饮食上的变化不仅可能为考生带来肠胃负担、影响发挥,也会无意中给考生带来压力。所以保持正常饮食,甚至比平时更清淡一些,让考生从身到心轻装上阵,是每位家长能做到的最好“陪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