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用《中华字经》教老二学中文

 和颜4vj0impzz8 2018-05-06

积极向上,成功成才

学贯中西,全球性发展

... ...

前几天在朋友圈小范围分享了一下我在家用《中华字经》教老二学中文的一点片段,引起不少朋友关注,有起哄要我开班的,有求经验分享的 ... ,促使我写这篇文章的是当时引领我在家教孩子中文的启蒙老师山民,她问我能否在一个家长群里分享一下教《中华字经》的经验。既然要分享到一个近500人的家长群,我就不能胡说八道,得好好写写。不过,本人不是中文老师,既没有信手拈来的理论知识,也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分享的只是自己娃的经历和有限的经验,大家权且当故事听听吧!


老二的中文启蒙是从五岁开始的,期间做过不少尝试,按时间顺序列举一下:


1. 四五快读:没有系统的教,就是利用碎片时间教完第五册,这些字都是常用字,但是比较零散,他又不能自主阅读,遗忘得比较快。


2. 一个识字软件:是一个认字软件,坚持了大概四个月,认识了1000字左右,最终放弃的原因是因为每次复习时之前学过的一些常用字比如一,山,日等反复出现,导致最后每天要花20-30分钟复习,另外一个原因是如果某一天没有复习,那些字会累计到第二天,这样你可能某一天需要复习上百个字。因为这些问题的修改涉及到对程序的改动,当时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就放弃了。


3. 自攒的小班中文课:是几个好朋友自己攒的课,老师也是同学的妈妈,极其有耐心,上得兴致盎然的。那段时间,对字的结构,偏旁部首掌握得非常好,对后来自己教他《中华字经》很有帮助。如果不是因为后来加入足球俱乐部,时间冲突,估计还在上着。


4. 本地著名老师的大班中文课:从小班中文课退出来之后,主要在家给他读读中文书,闲了两三个月后先把他送到了本地著名老师的中文班里。一个学期(四个月)学了105个字,真正的生字对老二来说应该十个指头数得过来。了解了一下,如果从K班坚持学完五年级,总共识字量在1500左右,想想自己没有这么大毅力接送好几年,就退出了。不过这个老师的课,除了生字,配有不少句子,短文,小故事,要孩子天天读,对培养语感,训练阅读速度非常有帮助,这一招被我后来灵活用在教《中华字经》上。


这期间听周围家长说起过山民推荐的《中华字经》,上网了解了一下,发现从第一册开始很多字都不是常用字,心存疑惑,同时又不熟悉教材,压根儿没想过自己来教。接下来山民组织了第一期《中华字经》公益讲座,听完讲座,对她肃然起敬,不是对她教《中华字经》起敬,而是对她凡事做到极致的态度,哪怕是一场公益讲座,她也准备得极其充分!


然后,我就私下约她吃饭,聊天,请教,两人聊得甚欢!后来事实证明:我那顿饭绝对物超所值,现在想私约她的家长估计都难啦(哈哈)。之后定期又约见过几次,微信也时常交流,一心想着把娃推给她去教,山民却循循诱导我跳坑,让我自己在家用《中华字经》教,我想最终被她说服有几个原因:

1

从识字步入阅读,再了解文化,是我给老二定的中文学习目标,《中华字经》解决了第一步。

2

自己在家教,省去了来回接送路上奔波的辛苦,虽然固定了每周哪两天教,但具体是下午四点还是晚上七点教,完全自己掌握

3

自己教对娃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了如指掌,复习起来非常有针对性

决定之后就开始行动,但并不是马上上手教!教《中华字经》,如果不做好充分准备,很容易半途而废,坚持不下来的话,最终浪费的是自己和孩子的时间!这一点,我和山民很有共识!


从做了决定到第一次开始上课,大概有三个月左右的准备时间,包括:

教材及使用

  1. 《中华字经》:第一至四册,主要用于做教学计划和平常参考

  2. 《中华字经》中字卡:教学用,教完之后会被剪成一个一个的字卡

  3. 《中华字经》注释本:对每四句的解释,用处不大,因为我只教认字,不怎么解释。

  4. 《中华字经》同步阅读:每上完一课,会用它阅读词组,把字卡中学习过的单个字关联起来。

  5. 《中华字经》培优阅读:用于短故事阅读,培养语感和阅读速度,不是很常用。

  6. 《双双中文》十册之前:这个是后来补充的,随着识字量越来越多,老二能读的故事越多,所以配上《双双中文》,故事短小精悍,老二基本都能读。后来发现,有了《双双中文》,可以不需要字经的培优阅读

  7. 《双双中文》十册之后:计划教完《中华字经》第二册达到识字2000之后,从十册开始进行中国文化学习!


教学计划

我按照每周上两次课(周三和周六),每次学4句16个字的进度做了一个教学计划,这样大致知道四册学完会需要多长时间。期间一直有更新,比如中间有几课尝试过一次教8句,最后还是回归四句,效果更好!


教学流程

教学计划做好之后,跟山民碰了一次,同时根据她讲座内容和私人面授秘笈总结熟悉教学流程,包括上课流程和复习流程,确认每一步没有理解做。这个流程在后来的实践中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有过细微调整:有些内容简单,有些内容难度大,教的时候及时调整,真正个性化教学!


引娃上钩

最后一步,就是跟老二沟通,我给他画了一个大饼:妈妈教完你《中华字经》四册之后,你的中文比哥哥还要好!老二斗志昂扬,轻易上钩,甚至在我征求他“不再上本地著名老师的大班课,只上妈妈的课”时,他问“可以两个都上吗?”


因为准备充分,半年下来学完了第一册 992 个字,我教得顺利,娃也学得愉快!

 

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教《中华字经》孩子没有作业,没有压力,自然的接受跟中国相关的东西,种子播在那里,等孩子有了内在的需求,发芽是早晚的事儿,这是一种无为而治的原动力挖掘。


最后分享几点山民对《中华字经》识字法的理解:

  1. 识字其实好比大脑是一个房间,字是物品,普通的识字方法是把物品随机散乱的放置在房间内,然后记忆物品的放置位置。对国内的孩子来说,每天居住在这个房间里,天天看天天用,所以即便是散乱放置也可以立即找到拿来就用。对我们海外孩子来说,没有条件天天住在房间里,只能定期到房间里转转,能够短期强行记住一些物品(字)的位置,可是要想同时记清2000-4000件物品的摆放位置非常困难。

  2. 用《中华字经》的方法,如同在房间里把物品(字)分类储存,每篇课文是一个箱子,每一句课文是箱子里的储物架。识字量少的时候,就像房间里的物品少,随便放置还是比较容易找到的,可是如果房间里有2000-4000件物品,要立刻找到非常困难,如果按箱子分门别类放置在格子里就容易被检索。遇到不认识的字,只要想一下在哪个箱子里的哪个架子上就能很快找到。

  3. 字经的学习和常规中文识字不一样,学习初期,框架的建立重于识字本身,初期字记的不牢没关系,可以通过后面一次次的复习记牢,但是初期的教学必须把箱子搭建好,如果箱子搭建的不好,不能形成分类放置,识字就回到了强行记忆上,500甚至1000是可以记忆的,但是超过1000字以后强行记忆非常困难,字经的学习会半途而废(不过即便只教一部分也是一个很好的经历)。

  4. 这种方法在学习结束以后实际就像计算机检索,忘记的时候瞬间从字经字库里按课文--按句子---一直定位到字检索,遇到个别字迟疑的时候,会条件反射的背到相关的那句,然后马上正确识别

  5. 基于这种认知,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以及通过摆字卡的复习方式反复给每字定位是最后能够完全掌握2000-4000字的关键。

END

雷诺教育

专业的学业指导

权威的升学规划和咨询

精准的职业发展和就业培训

 网站: www.rainieradvisor.com

西雅图 | 北京 | 广州 |成都 | 河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