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理解庄子的“丧己于物,失性于俗”

 hongzhuanyidui 2018-05-07

前日开会,有幸结识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朱有志教授,听朱老的发言,感慨他思维敏捷,立意高远;会后和他交流,还是我的导师的老朋友,因此更感亲切!

晚上用微信和朱老交流,聊得性起,他发来一张他手书的笔记,是他读《庄子》:“丧己于物,失性于俗”的感悟。朱老的所见和书法恣意、洒脱,已然又《庄子》洋洋洒洒之势让我折服,不敢私藏,所以拿出来和大家分享,还望朱老见谅。

朱老的文字我抄录如下:“我理解并得到的启示是:不要因为物质性的奢望而丧失自己对精神自我的追求,不要因为迎合世俗腐朽落后的东西而放弃改造世界的责任心,进而失掉追求进步和光明,战胜邪恶与庸俗的雄心壮志,此乃我读庄子之思。”

朱老引用的此语出自《庄子·外篇·缮性》,原文为:“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维之倒置之民。”这句话是本章的结论。读朱老的感悟,如饮甘洌,这是一个学者对社会的拳拳之心!

读此语,再结合当下社会种种困难和矛盾,更有深意。朱老的理解更加深刻。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发展,分别要经历如下阶段,(1)努力、勤奋;年少时,要努力,因为父母帮你把握了方向,所以在孩子年少时,父母要有为!(2)选择大于勤奋,年纪稍大,会发现战略有时更重要!所以大学生要有主见,要感於选择自己的人生;(3)放弃大于选择!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我们发现:越优秀的人越专注,何也?盖因效率!

如何能放弃或放下,其实就是要深刻理解“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其实是本末倒置。

金钱和物质其实都不是我们奋斗的目的,这些只是我们把事情做好之后的附带品;一个人要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才能终获成就;若被金钱和物质蒙蔽,就会鼠目寸光、慢慢举步维艰!所以“丧”字太深刻了!

“失性于俗”中“性”既可以用来指“性情”,也可以用来表达“天性”,《中庸》讲“天命之谓性”,人的天性本来是非常纯良和专注的,《老子》说“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但是到了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沾染,慢慢就变成了“流俗众,仁者希”,何也?其原因我觉得主要是“贪婪和情怯”!一般人,想要的太多、思虑的太多,又因患得患失、畏手畏脚,耽于幻想,行动力不足,而至终无所成。

所以若要拨开迷雾,我觉得就是要“放下小我,成就大我”。诚如朱老另言:“所谓领导,就是既要能替群众挨骂,又要能解决问题!”这是领导的智慧!也是生活的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