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行应当从小抓起

 二十四小时开放 2018-05-08
 当孩子们刚踏入小学时,他们还是懵懂无知的孩子,很多习惯的养成,观念的形成也都需要在小学的这个阶段中慢慢的形成和确立。所以作为置身其中的小学教师除了要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还要作好长期的育人工作。学生的操行万不可忽略,学生的素质需要培养。而一个人的素质,一个人的自身行为习惯需要从小养成,因为只有从根基抓起,一棵小树苗才能最终长成一棵参天大数。所以在我们对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低年级的学生的品行教育不能忽视。

一、从教师自身做起

被认为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同时他自身也就成为了学习者学习的典范。尤其是初入学的儿童,对小学生这个称好的意义不是很了解,相应的行为习惯更是还未被规范好,于是教师就成了孩子最好的学习和模仿对象。因为在老师的眼睛监督同学行为的同时,还有几十双眼睛注视着自己,老师们做事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说到做到的品质对学生更有影响力。

二、课堂内外的教育

1、教学中的教育。其实,所有的学科都应与品行教育进行学科整合,使每一个学习内容都有品行教育的体现。不论是进行语文、数学、英语等重点学科的教学,还是进行其它综合学科的教学,教师都可以在备课时适当的加注一些相关教育内容,或者在课堂上就某些内容或问题联想,然后适当引导,并进行教育。

2、生活中的教育。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首当其冲,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也要关注学生。因为在课余时间学生的的行为习惯暴露出很多不良之处,需要老师对他们进行及时教育并帮助纠正,监督养成。同时,教师还要利用家长会或者家访等机会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并且反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走进生活、走近社会

低年级学生的儿童心理世界里并没有“生活”、“社会”的内容。这样的名词对他们来说是很陌生的,他们无法去理解,也无法去体会。但是,他们也是人类的一分子,也是社会将来的重要成员。适当的走进生活,走近社会,可以让他们碰触到外面世界的不同,感受到外面的缕缕气息,这样相对真实的生活、学习模式能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带来正面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