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检查有哪些误区?这4件事再错下去会招惹并发症!

 qyphhh 2018-05-08

本文作者:高洪蛟

副主任医师,硕士,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贵州省医学会内分泌暨糖尿病学分会委员,贵州省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委员。

擅长诊疗的疾病: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特别是妊娠合并糖尿病、1型糖尿病。

误区1:感觉良好时,血糖监测就没有必要了

糖尿病检查有哪些误区?这4件事再错下去会招惹并发症!

记录用药后的血糖变化,是糖尿病患者必作的功课。准确全面的血糖记录是医生观察治疗效果和调整用药的关键依据。但有的患者对于血糖的监测不是很重视,往往是根据自身的感觉进行血糖监测。到身体感觉不适了才想起查一次血糖,平时没有不适感觉时,就没有把血糖监测放在心上,这不但造成医生在为其观察用药效果和调整用药时的困难,更主要的是,高血糖就像风雨对山石的缓慢侵蚀,等到感到身体不适的时候,往往已经难以补救了。

在此提醒广大糖尿病患者,在血糖不稳定的时期,每天至少应坚持测量5次血糖(空腹、三餐后2小时、睡前)。在血糖相对稳定的时期,也应坚持每周至少测量3次血糖(空腹、早餐后2小时、晚睡前)。

误区2:查了空腹血糖就不用查餐后血糖了

糖尿病检查有哪些误区?这4件事再错下去会招惹并发症!

临床上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甚至部分医务人员,只注重了检测空腹血糖,而忽略了餐后血糖。但殊不知,与空腹血糖反映的基础水平不同,餐后血糖反映机体血糖的最高水平。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对预测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优于空腹血糖。

餐后血糖较高会导致血糖波动较大,进而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脂质过氧化、黏附因子水平升高,氧化应激增强,炎症因子分泌增多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误区3:监测血糖就不需要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了

糖尿病检查有哪些误区?这4件事再错下去会招惹并发症!

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容易与血糖结合,这种结合的产物就是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反映过去2~3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无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睡前血糖,只是反映当时的血糖,受饮食或其它影响因素较多。二者根本无法相互替代,但却是相辅相成。如果一个糖尿病患者经常发生低血糖或者高血糖,由于糖化血红蛋白是反应血糖的平均值,所以其糖化血红蛋白完全有可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如果患者经常监测血糖都显示控制较好,而糖化血红蛋白偏高,则需考虑是否平时监测血糖不够全面(如只测空腹血糖而忽略了餐后血糖)。

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已达标,且比较平稳,那么每年至少应接受两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于那些需要改变治疗方案或血糖控制状态不稳定者以及正在进行胰岛素治疗者,应该每3个月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误区4:查尿常规就不用查尿微量白蛋白了

糖尿病检查有哪些误区?这4件事再错下去会招惹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由轻到重分为五期,其中Ⅰ、Ⅱ期没有症状,不易诊断出来;到了第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虽然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但出现了标志性的持续微量白蛋白尿。这时如果注意监测的话,通过测量尿微量白蛋白有助于早诊断、早治疗。如继续延误,病情发展到Ⅳ期就是临床糖尿病肾病期了,会有低蛋白血症、比较明显的水肿,尿常规检查可发现尿蛋白阳性。再到V期,已是肾功能衰竭了。

也就是说,等发现尿常规蛋白阳性的时候,已经是糖尿病肾病Ⅳ期了,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了。进入糖尿病肾病Ⅳ期,意味着走上了一座无法回头的独木桥,医生能帮助的,只是让你走慢点。

动动手指,把本文转发给更多需要的人吧!

本文由糖人健康网特约医生高洪蛟原创,未经授权,不可转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