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学好高中生物高考生物考什么注意限定词(提高上反复强调回归课本却又让很多习惯刷题的理科生不知无从下手)

 山峰云绕 2018-05-08


http://m./group/6552276245273379342/?iid=31905368003&app=news_article&timestamp=1525772726

(提高上反复强调回归课本却又让很多习惯刷题的理科生不知无从下手)

把高中生物当成一个纯粹的理科去学是不对的。特别是进入高三,理综合卷以后,一些生物不好的学生学生将生物当成化学、物理一样去刷题,或者在刷理综卷的同时顺带刷刷生物,只会让缺漏越攒越多。尤其是理综合卷,选择题的分值大幅提高,使得生物这门课上的短腿再也不能被化学、物理两科上的优势所掩盖。

事实上,很多数学、物理成绩非常突出的学生却不能在这样一门“理科”课程当中取得优势。生物老师在这门学科的提高上反复强调“回归课本”却又让很多习惯刷题的理科生不知无从下手。

高考生物怎么考?

对一门科目的备考,需要从试题题型与内容入手,才能有的放矢。要提高生物成绩,仍然需要从生物考试的题型来分析。

全国卷生物高考的题型和内容都比较稳定,但需要注意的是近年全国卷的生物考题中出现了三种现象:

  1. 细节考察题——对知识点的细节、易混淆点的考察。

  2. 典型应用题——对涉及知识点的典型题型的考察,如光合、呼吸作用的计算,遗传系谱图的分析与计算,神经—体液调节的分析,教材实验等。

  3. 材料分析题——引用课外文字材料,看似高深没见过,经过分析后可用课本知识解决,或用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等课本中的思想方法解决。考察获取信息、综合分析的能力。

全国卷生物高考的题型和内容都比较稳定,但需要注意的是近年全国卷的生物考题中出现了三种现象:

  1. 选择题考察课本小字:例如15年全国Ⅱ卷第2题考察的端粒学说出自课本小字,而非课本正文段落。在阅读课本过程中更细心的学生往往能够注意到这个课本中不起眼的细节。

  2. 教材原文挖空设题:例如15年全国I卷第31题的第2小题就出自课本原文段落

  3. 分析完整生化过程:例如16年全国Ⅲ卷第30、31题。由于高考的选拔性质,其题目在一定程度上要躲避常见题型和考法,这就是材料分析题存在的意义,也是全国卷生物“不难,但怪”的特点的体现。

总而言之,无论生物试题如何变化,计算内容少、知识点多的特点决定了生物学科为了体现区分度、难度和灵活性,在基础概念和概念辨析等细节方面就往往不容易拿分,这恰恰是很多擅长计算和解题的理科生不擅长的地方。因此,考生必须对课本内容熟练掌握,才能以不变的备考策略应付万变的考题。

如何参透生物课本?

掌握课本内容,最主要的手段就是研读课本。可能许多老师提出过这个建议,但当我们真正实施的时候,发现自己好像花了时间看书,但并没有领悟什么新东西——这是方法的问题。

我敢肯定地说:如果真正吃透了生物课本,当你看到一道概念辨析类或典型应用类的概念选择题时,你马上可以知道哪个选项是错的,哪里错了,有什么“坑”,有什么特例。想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难,下面我介绍一些研读课本时的小技巧。

重视概念

第一,对名词的定义尽量背诵。阅读课本时应当注意限定词,这会对理解一个名词及判断从属关系有非常大的帮助。

例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的定义阐释了其来源、功能、化学本质。

例2: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的定义阐释了其来源、运输途径、功能、含量、化学本质。

第二,对过程的概念动态理解。课本中有许多动态过程如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描述这些过程的概念并不需要背诵,而是需要在脑中有动态推演的过程。

第三,规范术语的完全记忆。本质相同但表述相异的答案并非不正确,但在高考这样的标准化考试,按照原文表述一定万无一失。如果不能完全按照课本原话表达,至少要做到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

重视概念细节辨析

对付概念细节类题,需要做好概念之间的辨析。以下是研读课本时注意辨析的地方。

第一,程度副词往往暗含考点。主要是“绝大多数”、“主要”、“一般地”等字眼,往往蕴含考点。

第二,近义词和形近词需要分辨。

第三,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选择题中一个比较狡猾的设错点是:一个概念表述本身是正确的,但它和前一句话的逻辑关系不正确。这样的设错方式在政治、历史等文科中较常见,但在生物中出现往往会让理科生措手不及。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一个概念为什么这样表述,它与别的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四,重视细节。逐字逐句阅读,不应忽略各种小字部分、课后习题和图片给出的信息。这些并非课本正文的内容,往往也不作为主流考点,但是即便在题型和难度稳定的全国卷生物当中,也可能作为选择题的细节考察。

第五,注意特例&无特例语句。顾名思义,特例的存在容易让考生考虑不周,而无特例语句的存在容易让考生“考虑过当”以下是范例:

特例: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不是绿色植物的特例?

无特例语句: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第六,类比/拟人/举例/口诀记忆。

类比法:浆细胞的作用是释放特异性抗体,它并没有识别作用。它就像大街上的洒水车不断向外喷水(抗体),只是不同类型的洒水车(浆细胞)释放的液体(抗体)不同,且每种类型只能释放一种。

拟人法:类囊体薄膜懂得“肥水不流外人田”,产生的[H]和ATP只供暗反应利用。

最后,学习重在行动,贵在坚持。在高中学习紧张的情况下,分给生物学科的时间必定是不多的。但如果你能每天好好研读几页课本并做好笔记,认真做一些题,有空做一些推演和自我检测,那高中生物就没有什么能难得到你的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