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大力推动创意休闲农业发展,呈现出产业规模日渐扩大、发展内涵不断提升、类型模式更加丰富、发展方式逐步转变、综合效益同步提高的态势,成为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就业创业、农村创新发展的新兴产业。截至2017年底,全省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景点8500个,累计培育创建20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4个示范点,180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23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01个江苏最具魅力休闲乡村,20个省级农家乐集聚示范村,121个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量突破1.5亿人次,综合收入超过420亿元,从业人员近100万人,创造农民直接就业岗位92万多个。 创意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农民为主体,以提供服务产品为主要内容,运用科技、文化、艺术等手段,贯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紧密连接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业、旅游服务业的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发展创意休闲农业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切入点,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新途径,是实现绿色生态发展的有力举措,确实是一举多赢的战略产业。 (一)发展创意休闲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农村的美,就是美好山水、绿色田园,体现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意休闲农业,依托原生的田园风光、原真的乡村风貌、原味的历史质感,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让农村既有“颜值”,更有“气质”,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二)发展创意休闲农业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必由之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江苏是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地区,城镇化率已达到68.5%,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一些表现在前几年就已经逐渐显露。发展创意休闲农业,使农业实现了跨界融合、转型升级,推动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拓展,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构建起“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农业供给体系,既能满足人民对安全优质绿色农产品的物质需要,更能满足人民对返璞归真、乡土情怀的精神文化需要。 (三)发展创意休闲农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可靠载体。乡村是农耕经济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之根。发展创意休闲农业,有利于推动村容村貌整治,深挖历史古韵,弘扬人文之美,培育村落的独特气质,使农村更“像农村”,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情乡愁;有利于促进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优质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互联网等产业融合,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引擎,让农村成为引人入胜的天地、农业成为令人向往的产业,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 (四)发展创意休闲农业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乡村与城市作为经济社会活动的两大空间载体,相互依存、互动共生、不可偏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不能也不应成为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的薄弱地区,必须推动城乡区域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各个方面共同发展、融合发展。发展创意休闲农业,为农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搭建了广阔舞台,构建起多层次的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打造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多渠道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为城镇居民领略农村优美环境,体验现代田园生活,回归自然、愉悦身心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更多选择。 当前,创意休闲农业蓬勃发展,但与“井喷式”增长的市场需求相比还存在诸多的不适应。比如,一些地方存在思想准备不足、人才队伍素质不齐、经营机制不健全、缺乏内涵、同质化严重等问题。需要从长远出发,认真谋划、务实推动,使创意休闲农业真正把农民劳动生活、农村风情风貌、农业产业特色体现出来,实现产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一是加强整体布局设计。要突出空间布局规划,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发展空间,重点围绕沿江、沿海、沿运河和湖泊、丘陵等资源,推进产业集聚和融合发展,打造连片成带、集群成圈、沿线成廊的创意休闲农业格局。突出产业政策设计,把创意休闲农业纳入农业发展目标考核内容,推进农林牧渔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不断丰富产业内涵和发展类型,提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二是加强农耕文化传承。要重视农村文化资源的挖掘,强化农业产品、农事景观、乡土文化和休闲农业经营场所的创意设计。按照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理念,加强农业文化遗产和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强化民间技艺的传承利用,发展具有文化内涵的休闲乡村。重点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组织开展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保护与开发利用,讲好当地的特色故事。 三是加强示范载体培育。深入推进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星级示范企业等示范创建工作,重点培育一批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美丽田园等精品景点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等示范品牌。开展区域性示范点、特色村、星级户、精品景点线路创建,培育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引导适宜地区发展拓展农业功能、传承农耕文化、体验农事情趣的休闲农庄和展示农业科技、传播农业文明的休闲农园,探索农业主题公园等新型模式。 四是加强产品宣传推介。积极开展创意休闲农业宣传推介活动,在主要节假日编排精品线路,通过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进行宣传推介,扩大市场知名度。完善“互联网+”休闲观光农业平台建设,加强平台模块设置、功能拓展和内容更新。组织参加全国和区域性休闲观光农业博览会、展示推介会等活动,支持地方举办各具特色的农事节庆活动,努力营造休闲观光农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是加强政策支持服务。无论是建设大型的田园综合体、全域休闲度假区,还是小规模的休闲农园、采摘园、农家乐等,都涉及生产布局、建设用地、财政补贴、金融投资等诸多方面。各地要根据自身实际,推动用地政策、财税政策、融资政策和公共服务等政策落地,形成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要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金融资本等投资创意休闲观光农业。要创新体制机制,指导休闲观光农业经营主体联合,促进外来资本与当地农民利益紧密联结,实现多主体共赢获益。要建立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农民返乡创业,注重发挥新乡贤作用,为创意休闲农业稳步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