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谱撷英:笔势三十六条(名句、书法)

 鸿墨轩3dec 2018-05-08
古谱撷英:笔势三十六条(名句、书法)


​书画俱乐部 2018-05-08 10:47:22

1、作字贵有姿,尤贵有势。有姿则能醒人眼目,有势则能摄人心神。否则味同嚼蜡矣。譬如美人有色无姿,则不能动人。

——清.王墨仙《书法指南》

2、夫作字之势,饬甚为难,锋恬来去之则,反复还往之法,在乎精熟寻察,然后下笔。

——东晋.王羲之《笔书论十二论》

3、夫任笔成形,聚墨为势,漫作偏欹之相,妄呈险放之姿,疏纵无旧,轻浮鲜著,风斯下矣,复何齿哉。

——明.项穆《书法雅言》

4、作字以精,气神为主。落笔处要力量,横勒处要波折,转捩处要圆劲,直下处要提顿,挑趯处要挺拔,承接处要沉著,映带处要含蓄,结局处要回顾。

——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5、故讨论体势,奇偶为无先。凝重多出于偶,流美多出于奇。体虽骈必有奇以振其气势;虽散必有偶以植其骨。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

古谱撷英:笔势三十六条(名句、书法)

6、夫得射法者,箭乃端而远,用近则中物而深入,为势有馀矣;不得法者,箭乃掉而近,物且不中,入固不深,为势已尽矣。

——唐.张怀灌《六体书论》

7、凡作字者,首写一字,其气势便能管束到底,则此一字便是通篇之领袖矣。

——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

8、盖谓大字则欲如小书之详细曲折,小字则欲具大字之体格气势也。

——南宋.陈栖《负暄野录》

9、作字须有 操纵。起笔处,极意纵去;回转处,竭力腾挪。自然结构稳惬,所谓百丈游丝在掌中也。

——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10、姿之于字,宁失之拙,勿伤于巧;宁失之丑,勿伤于媚。

——清.王墨仙《书法指南》

古谱撷英:笔势三十六条(名句、书法)

11、作字之势,在乎精思熟察,然后下笔。

——东晋.王羲之《笔势论》

12、平者,稳重也。侧者,取势也。

——清.冯武《书法正传》

13、迟以取妍,速以取劲,先必能速,然后为迟。若素不能素,而专事迟,则无神气;若专事速,又多失势。

——宋.姜夔《续书谱》

14、古人书有定法,随字形大小为势。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

15、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

——唐.张怀灌《书断》

古谱撷英:笔势三十六条(名句、书法)

16、形不变而势所趋背各有情态。势者,以一为主,而七面之势倾向之也。

——元.陈绎曾《翰林要诀》

17、奇即连于正之内,正即列于其之中。正而无奇,虽庄严沉实,恒朴厚而少文。奇而弗正,虽雄爽飞妍,多厉而乏雅。

——明.项穆《书法雅言》

18、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东汉.蔡邕《九势》

19、写字要有气。气须从熟得来,有气则自有势。大小长短,高下欹整,随笔所至,自然贯注,成一片段。却著不得丝毫摆布,熟后自知。

——清.梁同书《频罗庵论书》

20、放纵宜存气力,势笔取势。

——东晋.王羲之《笔书论十二章》

古谱撷英:笔势三十六条(名句、书法)

21、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渌水之徘徊。缓则鸦行,急则鹊厉,抽如雉啄,点如兔掷。

——萧衍《草书诀》

22、夫书势法,犹若登阵,变通正在腕前,文武贵于笔下,出没须有起伏,开瞌籍乎阴阳。

——清.冯武《书法正传》

23、观其笔势生熟,姿态端妍,概可变矣。

——明.项穆《书法雅言》

24、简缘云:八体之中有疾有涩。宜疾则疾,不疾则失势;宜涩则涩,不涩则病生。疾徐在心,形体在字,得心应手,妙出笔端。

——清.冯武《书法正传》

25、须是字外有笔,大力回旋,空际盘绕,如游丝,如飞龙,突然一落,去来无迹,斯能于字外出力,而向背往来,不可端倪矣。

——清.王澍《论书剩语》

古谱撷英:笔势三十六条(名句、书法)

26、当其下笔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宋.苏轼

27、以正为奇,故无奇不法;以收为纵,故无纵不擒;以虚为实,故断处皆连;以背为向,故连处皆断。学至解得连处皆断,正正奇奇,无妙不臻矣。

28、能用拙,乃得巧;能用柔,乃得刚。

——清.王澍《论书剩语》

29、北朝人书,落笔峻而结体壮和,行墨涩而取势排宕,万毫齐力故能峻,五指齐力故能涩。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

30、六法中原以气韵为先,然有气则有韵,无气则板呆矣。气韵由笔墨而生,或取圆浑而雄壮者,或取顺快而流畅者,用笔不痴不弱,是得笔之气也。用墨要浓淡相异,干湿得当,不滞不枯,使之气欲吐,是得墨之气也。不得此法,淡雅则枯涩,老健则重浊,细巧则怯弱矣,此皆不得,气韵之病也。

——清.唐岱《绘事发微》

古谱撷英:笔势三十六条(名句、书法)

31、大山之里麓多直出,然步之,则措足皆曲,若积土为峰峦,虽略具欺起伏之状,而其气皆直。曲直之说至显,而以为愚人不知,则其理正道于书。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

32、夫斫戈之法,落竿峨峨,如长松之椅溪谷,似欲倒也,复似百钧之弩初张。处其戈意,妙理难穷。放似弓张箭发,收似虎斗龙跃,直如临谷之劲松,曲类悬钩之钓水。

——东晋.王羲之《笔书论十二章》

33、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谢秦《四溟诗话》

34、擒纵二字,是书家要诀。有擒纵,方有节制,有生杀,用笔乃醒;醒则骨节灵通,自无僵卧纸上之病。

——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35、作者一法,观者两法。左右牝牡,固是精神中事,然尚有形势可言。气满,则离形势而专说精神,故有左右牝牡皆相得而气尚不满者,气满则左右牝牡自无不相得者矣。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

36、谨守者,拘敛杂怀;纵逸者,度越典则;速劲者,惊急无蕴;迟重者,怯郁不飞;简峻者,挺掘鲜遒;严密者,紧实寡逸;温润者,妍媚少节;标显者,雕绘太苛;雄伟者,固槐容夷;婉畅者,又渐端厚;庄质者,盖嫌鲁朴;流丽者,复过浮华;驾动者,似欠精深;纤茂者,尚多散缓;爽健者,涉兹剽勇;稳熟者,缺彼新奇。

——清.梁章钜《学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