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医生做手术要用布蒙着,通过一个洞去手术?

 师德量 2018-05-08


见过好多都是这样
 | 

我做小医生的时候,我一样有这个问题。

我们都知道,手术需要无菌对不对,那什么是无菌?也就是一个细菌都没有。我当时刚刚学习的时候还在想,这怎么可能嘛!

知道我学习的手术的刷手法,用手指头在培养皿当中按了一个指印,在细菌培养了5天之后检验科告诉我,放心吧!一个细菌都没有!干干净净!

那个时候我才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手术当中真的是无菌的。

那么在手术当中,我们并没有可能看到每一个潜在的细菌,我们怎么保证手术的视野完全是无菌的呢?

手术室有一个原则,空气是层流的,所以导致细菌很难通过空气“飘”到手术切口当中去,医生和护士也都戴着口罩和帽子,头屑和唾液中的细菌也很难掉进去,那么唯一的细菌传播方式就只剩下了

接触!

只要不接触,无菌的就一直是无菌的,只是无菌术的基本认知(在一定的手术时间内,能够保证)

试想我们如果不用布去把手术的区域围起来会怎样?我们的手到底有没有摸到边上患者的衣服?我们和我们的队友到底是不是绝对无菌的?都很难判断。

但是如果这样做。

我们在完整消毒之后,完全用单子把手术的区域围起来,你可以获得一个相当大的无菌区域,基本上患者的全身都有绿布的覆盖,你可以轻轻靠在患者身上,手搭在患者腿上,哪怕有些器械(例如钳子,剪刀等等)都能短时间放在患者的身上,便于使用。

只要绿布没有被血湿透,绿布上面就永远是无菌的。如果不慎血把绿布弄湿,你需要再加盖一块绿布。

总而言之,绿布是保证无菌区域的最妥当的方法,让医护人员都心中有数,保证每个人在操作的过程当中都是无菌的状态。

所以说,并不是怕病人偷看哦……

很多医生都回答了,这块布原来是无菌布,用来隔绝病菌、防止感染的。

但,医生的话,你也信?

那你可真天真!

其实这块布的这个洞,是用来定位的!没错!精确定位!

你想想吧,医生手握手术刀,杀气腾腾站在患者旁边,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医生盯着十八般兵器,两眼放光;此时患者全身麻醉,已经成为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此时此刻,医生想割几刀割几刀,想割哪就割哪。



此时此刻,谁来保护患者?没错!只有这个洞!

有了这个洞,就能克服医生想割哪就割哪的冲动,你没割过瘾?可这个洞已经挖地三尺,割无可割了,别的地儿都是布了!

于是医生只好悻悻而归,擦掉满手的鲜血,脱下口罩,满脸失望地下了手术台。

有布没布,大为不同。

没布的手术,我是不敢做的,比如拔牙,嘴里不给你塞布,牙医想拔哪颗就拔哪颗,于是,有时就把好牙给你拔下了!

所以,不管牙有多疼,我始终坚强地忍着!我还是要保护好剩下的那几颗为数不多的好牙吧!

前年年末,我得了急性阑尾炎,忍着巨痛,在家硬挺三天。第三天,咬牙也坚持不住了,只好去了医院。既然在劫难逃,怎样把损失降到最小,就是优先目标。推上手术台,打了两针麻药,我仍然瞪大双眼,看看他们到底有啥弯弯绕。当护士递给主刀一块足球那么大窟窿的布时,我誓死不从,据理力争,直到换了一个乒乓球那么大的洞。心想,就这个乒乓球洞,随便你们祸祸吧!豁出去了!

出院时才发现,刀口足有网球那么大!暗自庆幸,这要是当初不据理力争,肯定刀口都比篮球大!


你说的是这个洞和这块布吧,这块布挽救了数不尽的生命!!

这不是一块普通的布,这块布是所有外科手术的护身符,代表着外科手术最引人为傲的成就,那就是——无菌术!!

外科手术看起来是很神圣,连一块布都有很多很多人感到好奇,既然如此,让我们从“一块布”开始,揭开外科手术神秘的面纱。

医生通过一个洞去做手术的原因,难道是怕病人偷看??肯定不是啦。即使病人手术的时候是清醒的,恐怕也不会偷看的。

首先说,并不是所有的手术,病人都是睡着的,有一些手术,病人全程是需要刻意保持清醒,比如说做大脑的手术,为了避免病人的大脑的某些功能区(比如支配讲话的区域)受损,医生甚至可以一边和病人交谈一边手术,这个偶尔也有新闻报道,不信的网友可以上网查一下。有些手术不需要全身麻醉,只需要半身麻醉就行了,比如说阑尾炎手术,病人也是可以清醒的,但由于病人很紧张,一般情况下会让病人睡着了,经常遇到病人手术的时候打呼噜震天响,医生一边听着呼噜声,一边手术。

那既然不是为了防止病人偷看,那么,铺上一个绿色的或是蓝色的布的唯一目的就只有一个原因:无菌


外科手术是非常非常严格的手术,但因为手术也是一种创伤,需要切开人体的某个部位,只要有伤口,不可避免存在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外科刚刚发展的时候,由于医疗技术原因,无法对无菌做到很好,导致很多病人因为细菌感染死去,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白求恩先生就是因为感染了细菌而去世的。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是非常可怕的。

现在的手术室非常先进,基本上都是层流手术室,也会定期消毒,同时,用的手术器械也都是经过高温高压或是等离子灭菌的,医生手术前也都要严格清洗双手直到双侧肘关节上方的部位,还要穿无菌手术衣、戴口罩帽子、戴无菌手套,所有这些都是为了避免细菌通过手术切口感染病人,虽然医生做的很完备,手术器械也严格灭菌,但是,如果病人那方面的消毒无菌做的不到位,一切都是徒劳的。

手术前,医生先会标记下病人的手术切口,沿着手术切口及周围消毒,然后开始一层一层的铺上本题所讲的布,当然了,这个布是严格灭菌的,先是小块的布,然后是中等大小的布,最后才能最大块的布,需要铺上很多层,只露出手术切口部位的那部分,也是为了避免污染。需要用的手术器械就可以放心的放在无菌布上。




手术结束的时候,切口已经缝好了,并且已经盖上了无菌纱布,这个时候才可以把这些一层一层的布揭开来。

看不见摸不着的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等)无处不在,无菌术拯救了无数人类的生命,这要归功于医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相信人类自己的力量,必然会战胜更多疾病。

手术,大家都心知肚明,就是要对患者动刀子。而保证手术成功的基础就是“伤口不受细菌污染”,下来才是执刀者的技术,被手术部位、病变器官的复杂程度等等的因素。

手术室是经过消毒的无菌空间,医护人员是身穿经过消毒后的手术衣、帽、口罩、手套,手术器械、敷料自然也是经过消毒后的,总之一句话,整个手术室无论静止的、还是移动的,表面都是经过消毒而无菌。那么患者进入手术室前,身体表面自然带有细菌,而局部手术并不需要患者全裸,做全身消毒,只是把切口周围按需要进行了局限性的消毒处理,故此,为了阻断有菌区(患者)和无菌区(手术区)的交叉接触造成感染,就用手术布单加以隔离,所以大家见到的就是大夫在狭小的手术单布洞口操作。

细菌看不见摸不着,人们没有一个直接的感知。要想亲身体会一下,就选择在流感高发季节,与那些已经发病的患者,近距离享受对方不由自主的喷嚏,身体强壮的多享受几次,体弱的估计一两次就会中招。这就是细菌、病毒通过空气传播。(玩笑,千万不可当真)。

假如记得不错,在多年以前,深圳发生了一家医院多起院内感染事件(妇产科),轰动全国甚至世界。事情的原因是工作人员在给手术器械消毒的时候,认为消毒液倒多了,是浪费,就擅自减少了消毒液的用量,最终是每一位手术产妇伤口感染。后果非常严重。消毒液人员的行为导致消毒液浓度不够,达不到消毒的目的,手术实际上就是在细菌环境里进行,彼此交叉感染。感兴趣的可以网上搜搜看看。

这个问题可以看出您不是一个学医之人但是对医学的好奇心很强烈!小李飞刀手帮你解释吧!

我们医生进手术室到开始手术的流程,看完之后您就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

1-我们的医生,护士还是麻醉师在进手术室之前,都得换上手术室专用鞋,专用洗手衣服【就是我们的专用长裤子短衣服】,戴口罩和帽子。

2-洗手,这个洗手并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那样随便洗洗,得用消毒液洗手液,小毛刷反复清洗两边以上,再涂泡沫类的消毒清洁剂,再次消毒。

3-这时候才真正的进去到达手术间,主刀医生开始穿衣服,助手消毒手术区域反复消毒2-3次,重点来了:这时候开始铺一些大大小小的方块布,我们称他为治疗单和中单,洞巾。里里外外很多层真可谓是里三层外三层。这些所谓的布以及医生身上的衣服都是经过严格的高温高压消毒,达标了才能使用的。这弄好了,手术才开始。。。。

4-所以说这些布都是消毒好了的。是为了防止病原微生物,隔绝脏东西的。防止手术污染防止感染这是必须的。

首先,我并非医生无法从医生的角度去回答这个问题,但是我要给你从那块布聊起。

那块“有洞的布”学名统称为手术洞巾,根据用于不同的手术又有不同的叫法,比如“肝穿洞巾”,简单理解就是用于肝脏部位手术的洞巾。

1.洞巾的尺寸都是医生通过长期临床实验总结出来的,长宽和洞口大小在制作过程中都有严格控制一般控制在±1cm以内,所以并不是随随便便的一块布就行。

2.洞巾的一般都是用无纺布制作而成的,而且这种无纺布都经过了三抗处理(抗酒精,抗血液,抗微生物),有的还经过了抗静电处理。

3.这个手术洞巾属于二类医疗器械!没错,二类医疗器械要注册才能生产,而且注册一个二类医疗器械短则半年,长则需要一年多才能拿到注册证,并且注册费用一般都要大几万才能拿到,而且企业还要接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飞行检查。(懂得人都懂今年拿一个证有多难!)

4.手术洞巾还需要在造价昂贵的GMP车间里生产,还需要经过灭菌后才能送到医生手里,前期各种验证,特别是灭菌验证真的会严格的到苛刻的程度,因为一旦因此出现医疗事故,都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伤害。

通过这些你就会知道一场手术会有多么严谨,手术用到的所有东西都是要保护患者和医生的。

我们不从事医生这个工作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针对这个问题我专门咨询了我在医院上班的朋友。

她的回答很简练,就是避免细菌感染。

大家对手术的认识和我可能一样,咱们关心的是成功与否。那么不成功的手术往往都是技术上的小细节导致。

那么这样的小细节最主要的就是体现在手术环境的无菌性。怎么做到无菌,医院都有相关的方法。具体可以去网络上查询。


回到这个问题,用不蒙着,是有效避免细菌感染的方法之一。和手术口的接触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来这么一块布,避免了你对伤口的接触,有效避开了不确定性。

大家观察的很仔细,没错,无论是手术还是基本的操作,都需要铺无菌洞巾的,最终仅留下术区供受术者操作,所做的这些都是为了让病人减少感染的机会。

术中感染是手术最常见也是最头痛的并发症之一,无菌原则是每一个医务人员首先需要掌握的原则。那么手术过程中,医生是如何做到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病人感染呢?

这要从进入手术室前开始说起,手术室每天也是需要空气消毒,医生进入手术室前需要脱掉自己的衣服、鞋子,换上洗手衣,带好口罩、帽子,然后进行严格刷手,并保证清洁后的手不再被污染。进入手术室后根据病人的手术位置,和手术室护士配合进行手术部位的消毒(为了减少感染机会,消毒范围远大于需要手术的范围),然后进行铺巾,这一步就是大家看到的蒙着的布,通常以绿色患者浅蓝色居多,头端超过病人头部和麻醉架,两侧和足端需要下垂超过手术台30cm,目的就是为了减少非手术区域细菌进入手术区。铺完后医生再穿手术衣,戴手套,此时术前准备基本结束,开始进行手术。

手术过程中头脑中同样需要时刻勒紧无菌操作的这根弦,特别是刚进手术室不久的年轻医生,一不小心就会犯错误,经常会被上级医生或者巡回护士批评,给大家举个例,如果操作过程中手术器械突然掉到台下,如果无菌观念不强,可能下意识的就去捡,你这一弯腰,不仅器械不能用,你整个身体都被污染了,需要重新消毒更换手术衣。



我们大家都知道手术是需要无菌操作的,手术者操作的环境需要无菌。铺在患者身上的叫做无菌单,如果缺少它,大部分的手术将无法完成。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主刀医生在给比病人动手术时都会给病人盖一块蓝绿色的无菌单,一般是为了隔离细菌的感染,同时减少和避免污染,患者的身体无法全部消毒,只能做局部消毒,而无菌单就可以实现局部消毒的作用。

一台手术少则几小时,手术过程中难免产生,新的细菌造成二次感染。如果单子被血染湿,就需要在更换一张。如果不这样的话,手术以后会造成严重的细菌感染,手术再成功也会失败的,所有的手术都是需要,使用无菌单隔离的。

我们做手术前,常规换刷手衣裤,换手术室拖鞋,戴手术帽和医用口罩。全套装备换好,才能进入清洁区。

手术前常规刷手三遍,消毒,之后进入手术室。

手术前麻醉医师打完麻醉,手术护士摆好手术体位。我们开始给病人手术区域超过30cm消毒。

之后围绕手术区域铺巾。也就是你说的那个洞,一般情况为了保护皮肤还有无菌,还会用无菌敷贴贴在皮肤上。

总的原则都是为了无菌,保护患者,预防感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