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二物理下册专题复习:压强之横向切割问题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18-05-08

初二物理下册专题复习:压强之横向切割问题

【学习目标】掌握均匀柱体横向切割问题的分析方法。

【方法点拨】

初二物理下册专题复习:压强之横向切割问题

1. 基本方法:

方法一:根据

初二物理下册专题复习:压强之横向切割问题

横向切割后,压力变小,受力面积不变,故压强变小。

方法二:均匀柱体横切后仍是柱体,利用计算式

初二物理下册专题复习:压强之横向切割问题

分析,剩余柱体的密度不变,高度变小,故压强变小。

2. 变化量法

若题目涉及到压强的变化量,通常采用变化量法求解:

(1)当受力面积不变时

初二物理下册专题复习:压强之横向切割问题

(2)柱状物体压强问题中,当密度不变时

初二物理下册专题复习:压强之横向切割问题

注意:任何技巧都建立在扎实的基本功之上。每个计算式都要明确是怎么推导的,不要编造公式,比如:

初二物理下册专题复习:压强之横向切割问题

就是错误公式。

3. 极限法

如下图,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关系为p甲=p乙。若分别截去相同的质量,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的大小关系是?不妨假设将其中最轻的一个全部截去。我们从p甲=p乙,S甲<>

初二物理下册专题复习:压强之横向切割问题

得出

初二物理下册专题复习:压强之横向切割问题

这里若将甲全部截去,乙还有剩余,显然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

初二物理下册专题复习:压强之横向切割问题

初二物理下册专题复习:压强之横向切割问题

注意:处理切割柱体的压强问题时,若面对不需要严格得出具体数值的题目,有时可以选用比较快捷的特殊值法或极限法,不过这些都不是严谨方法,偶尔使用尚可,建议同学们还是通过严格的推导来解题。

【经典例题】

例1 本题选自腾讯课堂付费课程《初中物理力学专题突破》-03固体压强-压强之横向切割问题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 )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无法判断

初二物理下册专题复习:压强之横向切割问题

例2 本题选自腾讯课堂付费课程《初中物理力学专题突破》-03固体压强-压强之横向切割问题

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均匀圆柱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沿水平虚线切去部分后,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如图所示,则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p甲、p乙和压力F甲、F乙的关系是(  )

A.p甲<p乙,F甲<F乙

B.p甲<p乙,F甲>F乙

C.p甲>p乙,F甲<F乙

D.p甲>p乙,F甲>F乙

初二物理下册专题复习:压强之横向切割问题

例3 本题选自腾讯课堂付费课程《初中物理力学专题突破》-03固体压强-压强之横向切割问题

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分别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若切去的质量相等,则甲被切去的厚度一定多

B.若剩余的质量相等,则甲被切去的厚度可能多

C.若切去的高度相等,则甲被切去的质量可能多

D.若剩余的高度相等,则甲被切去的厚度一定多

初二物理下册专题复习:压强之横向切割问题

【随堂练习】

1. 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A、B放在水平地面上,高度相同,A的底面积大于B的底面积,A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对地面的压力。若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mA′、mB′分别表示A、B剩余部分的质量,pA′、pB′分别表示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mA′>mB′

B. mA′<>

C. pA′>pB′

D. pA′<>

初二物理下册专题复习:压强之横向切割问题

2. 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沿水平虚线切去部分后,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若此时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由甲、乙原先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和压力F甲、F乙的关系是()

A. p甲F乙

B. p甲<><>

C. p甲>p乙,F甲>F乙

D. p甲>p乙,F甲<>

初二物理下册专题复习:压强之横向切割问题

3. 如图所示,均匀实心圆柱体A和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pA>pB,已知两个圆柱体A和B体积VA<VB,高度hA<hB,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A>SB,若在圆柱体A和B的上方,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使A和B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可能切去相同质量

B.可能切去相同体积

C.剩余部分的高度可能相等

D.A和B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可能相等

初二物理下册专题复习:压强之横向切割问题

答案

经典例题

例1:C;

例2:A;

例3:A.

随堂练习

1.BD ;

2.B;

3.B.

学习讨论请加学习群 391224019

运营人员:李邦彦物理 然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