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朝代,很多人都对大明评价赞赏很高。不和亲,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就是对一个有骨气的王朝最好的评价。而大明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也是很值得人同情。在位期间呕心沥血,可终究没能挽救大明的天下。令人可悲可叹,其实,崇祯皇帝完全有可能东山再起,恢复大明王朝的,可惜被当时的东林党人否决了。为什么这样说呢? 明代的东林党人其实有点像所谓的清流派,他们是一批激进的知识分子,很多人担任言官御史。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只会夸夸其谈,空想主义者,严重脱离社会实际,只会动嘴。批评做事的人,轮到自己来做事情要么就是空无一策,要么就是严重脱离实际。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满腹经纶,但是严重缺乏经验,只会耍嘴皮子。 东林党人主政期间由于政策失误,导致流民四起。其中裁撤陕西等西北边关驿站更是导致大规模的驿卒下岗,无事可做,生活困苦,最终爆发大规模的驿卒起义,著名的李自成就是被裁撤的驿卒。纷纷揭竿而起。 这些都不算,最关键的是在于对迁都的决策,直接关系到大明的生死存亡。李自成率领百万农民军一路势如破竹,直逼北京,北方各地的明军纷纷不战而降。这时候的崇祯皇帝几乎是空无一兵,北京守军也是些老弱病残,根本不堪一击。就只剩吴三桂的三万关宁铁骑,还远在山海关。 面对这种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迁都南京,南京一直是作为陪都建设,机构设置齐全。最重要的是还有几十万的大明精锐,钱粮无数。再加上东南沿海及南方各地的军队,大明在南方还有一百万的军队,文臣武将无数,像著名的史可法等等。 崇祯皇帝其实内心也想迁都,但不想做所谓历史罪人。而迁都的建议一提出来就被满堂的东林党人否决,大段大段的道理讲出来,论口才无人能跟他们辩论。但是又没有具体的建议和决策能拿出来力挽危局。就连调吴三桂增援也是迟疑不决。一天天的辩论和真吵,无济于事。崇祯相当于是坐以待毙。终于等崇祯下定决心想迁都时来不及了,退路已断,连调吴三桂都来不及了。 在迁都这条路走不通之后,可怜的崇祯终于吊死在煤山。大明宣告覆灭。随后,南京马上重新建立了南明政权,然而由于皇帝年幼,奸臣控权,无所作为。百万南明军队群龙无首,失去了主心骨, 被清军逐步瓦解。很多力量都是在内耗中被消灭了。如果崇祯皇帝在南京称帝,重用史可法等人,凭借南方雄厚的力量把清军赶出关胜算还是很大的。毕竟大明还是有一定的民心,而清军的剃发令确是激起很大反抗。 所以说当时的东林党人纸上谈兵毁了崇祯,也毁了大明东山再起的机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