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天骄临终遗策
宝庆二年(1226),成吉思汗以西夏接纳仇人亦剌合?桑昆、不送质子和拒绝征调为由,兴兵大举侵入西夏。
由于成吉思汗在射猎野马时再次落马负伤,蒙古军被迫驻营休息。年迈的成吉思汗忍着椎心的伤痛没有采纳皇子、大臣们暂时后撤的建议,决定先派遣使臣到西夏责其不派兵随从西征且出言不逊之罪。接着,蒙古军攻西凉府,西夏主将力屈投降,遂进至河曲,取应里等县。这时,夏献宗得旺忧惧而死。夏人立其侄南平王为主。十一月,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进攻灵州。西夏王遣嵬名令公统率10万军队来援。蒙古军渡河进击,消灭西夏军,杀死无数,尸体堆积如山。随后,成吉思汗到盐州川驻冬。
鉴于西夏军主力被歼,已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成吉思汗只留一部分军队攻打中兴,并派察罕入城招降,他自己则于宝庆三年(1227)正月率军南下,进入金境,攻陷临洮府和洮、河、叮咛、德顺等州,另遣一军攻入宁境掳掠。四月,驻夏于六盘山。六月,继续向南进兵,至秦州清水县。
宝庆三年(1227)七月,成吉思汗身患重病,一卧不起。他自知死期临近,便招其三子窝阔台、末子拖雷于枕边,叮嘱兄弟之间要亲密相处,并面授征服金国的策略。
安排完军国大事,这位一代天骄带着他丰采多姿的业绩结束了他的一生,终年66岁。
遵照成吉思汗的遗嘱,他的尸体被送回蒙古故土,埋葬在斡难、怯绿连、土拉三河发源的圣山———不儿罕山上。陵墓向北深埋,以万马踏平。后人在鄂尔多斯(伊克昭盟)修建了“八门白室”,人称成吉思汗陵。
南宋绍定二年(1229),窝阔台继承汗位。元至元三年(1266),元世祖忽必烈追谥成吉思汗为“圣武皇帝”;元至大二年(1309),加谥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庙号“太祖”。
成吉思汗即帝位后,锐意进取,实行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改革,从而大大巩固了已经建立的蒙古政权和各部统一的局面,也大大推动了蒙古社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成吉思汗开始了无尽的南进与西征,踏上了漫漫的对外扩疆拓土的征伐之路,直到宝庆三年(1227)八月病死在西夏军营。《元史》评其曰:“帝(指成吉思汗)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灭国四十,遂平西夏。其奇勋伟绩甚众。”
成吉思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突出地表现在即帝位后实行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改革。
首先,建立了行政与军事合一的“领户分封制”。皇亲国戚、功臣贵族各有封地,领有封户。封户平时为牧奴,战时自备鞍马、武器和粮食随领主征战。
其次,兴定三年(1219)又制订了“札撒”(法律)体例,宝庆元年(1225)还编制了《札撒大全》。与之相应的,任命了断事官。掌管民户分配和司法大权的“普上断事官”(大断事官)则由成吉思汗的弟弟失吉忽秃忽担任。
第三,创立了“怯薛”(护卫军)制度。由成吉思汗的亲信担任“怯薛”长官,赋予特权,使之效忠皇帝,并将“怯薛”里的贵族子弟另编为“质子军”,既牵制贵族,又更效忠大汗。
第四,创制蒙古民族文字,一改立国前无文字的落后局面。这一系列改革措施,不但有力地加强了成吉思汗的统治,而且加速了蒙古汉国封建制度的形成,大大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吉思汗能成为“一代天骄”,除其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外,自有其非凡的军事才能。他临终前的两个遗嘱可见一斑。1226年冬蒙古军围困西夏国都。次年西夏王李见请降时要求宽限一个月后献城。成吉思汗适此病卒于围攻西夏的行营。群臣按遗诏秘不发丧,等西夏王来降时将其执而杀之,西夏遂亡。又成吉思汗虽来不及亲自灭金,但却于临终前为后继者留下一份灭金的方略《元史》记录了这个遗嘱:“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言讫而崩。成吉思汗的去世,虽使灭金计划推迟了两年,但继位的太宗窝阔台(成吉思汗第三子)及其诸王大臣们确实按成吉思汗的遗志行事,并取得灭金的全胜。
成吉思汗将草原上落后、分裂的蒙古族融为一体,并成功地建立了地跨欧亚两大洲的大帝国,重开了“丝绸之路”,推进了东西方以及阿拉伯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他的巨大贡献令世人瞩目。在中国的历史上,唐朝之后一直是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即使北宋时期,虽然在中原建立起了统一的政权,但辽、西夏、金国仍然各占一方。蒙古国的建立,为今后中国的统一也创造了条件。在这方面,也是有积极意义的。蒙古国将对蒙古高原、中原乃至整个世界产生重大的影响。成吉思汗的成功之路,充满传奇色彩,但他毕竟是时代的产物。12世纪的蒙古草原,外受金朝的残酷压迫,内则部族纷争不休,正处于“天下扰攘,互相攻劫,人不安生”的动乱之秋。成吉思汗的称霸草原,统一各部族,乃是顺应民心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当然他个人的性格气质、雄才大略和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也是他事业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内因。“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不仅是蒙古民族的英雄,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英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