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话的人很多,好听的声音却很少

 特里日记 2018-05-09

我最近跟随一个老师学习“魅力声音”的课程,感觉非常好,现在已经初有成效,同时发现一个人的声音,只要掌握方法,通过练习是可以变得更好听,更有魅力的。

有人说:“声音是灵魂的音乐”。

真是这样,光是听一个人的声音,就构成了足够的诱惑力。而有的人,却不那么幸运,不说话还好,一张口,就让人厌烦,声音是一种迷。

虽然不说我现在的声音如何?至少感觉有些磁性了,听的顺耳了。其实,我以前的声音真不好听,觉得有些扁平,细……因此,我都不爱怎么说话。

后来,有了微信,我都偏向于文字交流,声音少。

第一次听到自己的录音,或者第一次听到答录机上自己的声音,有谁没有觉得怪异?似乎有一种不和谐突然出现:那个所谓自己的声音,与我们对自己的印象相距遥远。

在90%的情况下,人们不喜欢录下自己的声音,他们觉得不像自己。

因为人是通过骨头听到自己声音的,这也是正常情况下他们唯一能听到自己的声音。

为什么这样?

根本原因就是,虽然我们人人都会说话,但是绝大多数的人没有训练过自己的声音,调整过自己的声音,美化过自己的声音……

自然不一定是美,自然有可能是自然的丑。

声音,会暴露我们的一切。

有时,脱口而出的一个字、一声尖叫、一声抽噎或者大笑就把我们暴露无遗。我们罩得好好的面具就这样应声而落!

精神分析师穆萨·纳巴蒂说:“人跟自己声音的关系是一种想象关系,这中间有他对自身形象的一种期待。因为通过声音这个沟通工具,表达出来的是人内心深处的状态。”

过去的种种经历都可能经由声音浮现出来。

以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问路为例。

有这么些人,别人的回答会让他们感觉遭到了斥责,而他们的感觉并没有欺骗他们。

为什么?

这或许可以归罪于他们的声音,它在对别人发出邀请——“责备我吧!”而这种情形很可能源自童年时期与父母未解决的冲突。

又如刺耳、沙哑的声音,它们的主人是在竭尽全力宣告自己的存在,用这种声音来不断呐喊:“我存在!在你们中间有我的位置!”

这种声音的主人往往意识不到,他们的声音带给周围人多大的侵扰!

法国声音整形专家让·阿比特波认为:“这样的人通常是要证明什么,向自己证明,也向周围的人证明。”

面对这样的人,他的建议是说真话:“有两种方式,你或者告诉他你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你或者跟他说你的声音让我很累。确实,太尖利的声音让人难受。”

我们自己可能都意识不到,我们的声音会随着谈话内容的不同而变化。

从事媒体工作的木兰说:“我有一个同事,当我跟她讨论工作时,她的语速很快,声音绷得紧紧的,甚至有些刺耳。但只要我一问起她的女儿怎样了,她的声音就立刻慢了下来、软了下来,好像突然变了一个人似的。”

每个人的声音也会依据谈话对象、具体情形的不同而变化。声音是“情绪和个性的扩音器”。

在面试时颤抖的声音,在生气时变得尖利的声音,在演讲时为了克服怯场而特意提高的声音 声音的这些戏法

可能会让人猜错我们的年龄,甚至性别,但绝不会让人搞错我们的情绪!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或多或少地利用声音。

爸爸会提高音量让争吵的小孩安静下来,妈妈会轻言细语让恐慌的孩子放下心来,老板会用长官的语调让员工变得服服帖帖,售货员会放低音量来诱骗举棋不定的顾客,而爱侣之间会“奶声奶气”地说话以带给对方安全感......

毫不疑问,好听的声音,在生活中带来更多的好处!

因为,跟着这位老师的学习,已经初有成效。因此,我也创建了一个魅力声音的练习群,每天都有专业的声音指导老师,带领大家在群里进行声音朗读练习,通过打卡的方式成长自己。

如果你也想提升自己声音品质,让自己拥有更好听的声音,更有魅力的声音,不妨加入我们的行列。

现在是微信时代,声音是我们的第二张名片,拥有好声音在微信里会备受欢迎。

最后,这个社群是免费的,想要进群的伙伴可以回复“声音”,两个字,我会邀请你进群哟~

我现在有个概念,就是“日记公社”,就是想打造一个圈子,推广日记文化,推广日积月累的思想。

所以,通过日记越累的坚持,不用再怀疑“我的声音是否能改变”了!

每天进步一点点,最终威力的巨大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