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弋不射宿是圣人——有铤圆身镞和弋射

 RK588 2018-05-10

弋射是古人射取飞禽的一种特殊狩猎方式,其箭镞形制和狩猎过程都和普通射猎存在明显区别。

▲战国有铤圆身镞,越国文化馆藏

弋射用的箭矢需要在末端绑上长绳,这种绳索被称为“缴”,缴的另一端绑在地上的石头上,石头被称为“磻”。飞鸟出现后,射手朝飞鸟的方向射箭,飞鸟撞上绳子后,会被绳索缠住,然后落在地上,最终被人类擒获。

▲故宫藏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上的弋射场景

相对普通射猎而言,弋射需要克服更多的重力把箭矢送上天空,因此攻击范围较小。弋射目标多为大雁、天鹅、野鸭等雁形目游禽,这类禽鸟的特点是体型较大,有着较长的脖颈,飞行速度较慢,这些特点使得它们相对来说更容易被绳索缠住。

▲大雁

由于不需要直接射杀飞鸟,因此弋射用的箭镞不需要制出锋刃。西周时期的镞分八种,其中的“矰矢”和“茀矢”便是用来弋射的镞。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战国宴乐文铜壶上有描述弋射场景的花纹,场景中射手使用的箭镞为圆头圆柱形状。这种镞在墓葬中也时有出土,镞头为圆球形或圆柱形,后部有铤,又被称为“圆身有铤镞”。

▲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战国前期 ,故宫博物院藏

现存的圆身有铤镞数量不多,但制造日期跨度较大,制造于商代、西周早期、西周晚期、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的实物均有存世,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东周中原诸侯国的墓葬中常有圆身有铤镞出土,但秦国和燕国的墓葬中出土圆身有铤镞的数量较少。

▲春秋时期有铤圆身镞,河南省南阳市名门华府小区工地38号墓出土,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有人认为圆身有铤镞是礼射用镞,弋射用的镞是另外一种带钮三角翼镞,这种镞镞头与普通镞相同,铤上有可以穿绳的圆钮。但也有人认为这种带钮的箭镞是火箭的箭镞,圆钮是用来捆绑燃烧物的地方。

关于弋射的过程也有人有不同看法,例如有人认为,缴的末端不需要系在石头上,而是系上网,弋射时,主要依靠网来捕鸟而不是绳索。

▲春秋晚期青铜镞,镇江市丹徒区北山顶墓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弋射可能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有人认为,在原始社会时期,箭矢的杀伤力不足,飞鸟中箭后经常会带箭逃走,人们为了方便找到猎物,便在箭上系绳,久而久之,便演化成后来的弋射。

东周时期有不少善于弋射之人,如战国时期楚国的蒲苴子,曾经一次射下两只飞鸟,《说苑·谈从》中说,(弋射前)蒲苴在修理自己的缴,野鸭和大雁就开始悲鸣。

▲汉代有铤圆身镞,徐州博物馆

论语中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思就是孔子钓鱼而不用网捕鱼,弋射时从不射取休息的飞鸟。后人认为,孔子之所以可以称为圣人,从渔猎小事中就能看出来。钓鱼是逐条获取,网捕则不分大小一网打尽,孔子钓鱼而不网捕,说明不贪,是智者的表现。飞鸟在休息的时候更容易射取,但射猎休息的鸟,是缺乏仁爱之心的人才会做的事情。孔子不网捕,不射宿,同时兼备了仁爱和智慧,因此才被称为圣人。

▲影视作品中的孔子

东周时期至汉代,弋射既是一种生产劳动,也是一种贵族间流行的娱乐方式。当时有专门负责弋射的职官,称为“左弋”。到了魏晋时期,弋射便逐渐衰落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