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辗转腾挪写情事——读红楼学写作(12)

 冬天惠铃 2018-05-11
图片发自简书App

目录



第十一回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读这一回时,中间停滞了许久。因为从故事情节上看,大概内容只是宁府为贾敬的生日排宴,凤姐带着宝玉去看望秦氏,在花园里遇见了贾瑞。

这个情节,似乎只是后文故事的过度。粗略一看,要学习的东西,没有像前几回一样,明显地出现在视野之内。

也可能随着阅读的深入,慢慢走近故事。不由自主流连在细节处,产生了身在此山中的感觉,弱化了最初阅读的初衷,从而一无所获。

合上书本,在停止阅读的这段时间,视线与心理视角与书本拉开距离。蓦然回看,新的脉络竟然清晰出现了。

我看到作者灵活多变的笔法,像一个武林高手,身法辗转腾挪,挥洒飘逸,运用手中的文字为剑,在紫禁之巅舞落满天星斗。

《红楼梦》是一本谈“情”的书,从故事开始,作者就已经打出了“谈情”的旗帜。上至贾赦强娶鸳鸯,下至小厮奴仆偷情。似乎每一回,多多少少都与“情”字有关。

作者对笔下不同人的不同“情”事,表现手法也如四季花开,各擅其美。


一,隔纱远望——宝玉与秦可卿

在红楼梦的开始,宝玉还是个孩子,每日与黛玉耳厮鬓磨,两小无猜。此时的宝玉,还是心思纯净的。

只是自从在秦可卿房间睡了一个中觉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秦氏近距离究竟是什么样的声音,什么样的眼神,什么样的动作,竟致宝玉看周围的东西,都带上了强烈的色 情暧昧之味。

文中说: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赵飞燕立着舞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宝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连珠帐。”

那些典故,都是艳书野史中的情节。为什么还这样?

作者在读者眼前,拉起一层纱帐,我们什么都没有看到,但是影影绰绰的可以猜测得到。

以正常人的思维,作为长辈,作为小孩,如果秦氏对宝玉没有什么不可描述的暗示,宝玉绝不可能生出原始的本能反应。

但是作者不管读者的猜测,只给我们看结果。

“亲自展开了西施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秦氏便叫小丫鬟们好生在檐下看着猫儿打架。”

如果说秦氏什么都没做,是没有人相信的。在这一回里,宝玉和王熙凤探望秦氏,听了可卿的话,便难过得哭出声来。以及后文,听说秦氏死了,急痛攻心,生生吐了一口血出来。便是明证。

而我们,只能隔纱远望,自己给自己答案。


二,镜头摇移——宝玉与袭人

自从宝玉从警幻处习得技艺,当然得在现实中历练一下了。梦中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

袭人,便是最适合的人选。天时地利人和,样样具到,最是水到渠成。

与写秦氏不同,袭人按惯例,是早晚要给宝玉作房里人的。虽未公开,但在正常范围之内。

所以,作者对他们情事的描写,可以半公开化。像演戏的手法一样,含羞带臊,随着剧情的推移,袭人半推半就,最后幕布一拉,镜头一换,便完美剧终了。

许多舞台上的才子佳人的戏份,以及电影的镜头,都是这样处理的。

有原文为证。

“说到云雨私情,羞的袭人掩面伏身而笑。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姣俏,遂强拉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之事。袭人自知贾母曾将他给了宝玉,也无可推托的,扭捏了半日,无奈何,只得和宝玉温存了一番。”

在这里,作者就是摇镜头的摄影师,关键部分,镜头一切便换了内容。


三,文字马赛克——贾琏与王熙凤

按理说,夫妻恩爱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而作者在描写贾琏夫妻这里,却作了隐藏设置。

题目上大张旗鼓地写着“贾琏戏凤姐”,内容却一笔带过。至今没有想明白,作者这样做的目的何在?

只是这一段文字,和现在网络上图片的打码一模一样,很是有趣。

先上原文。

“走至堂屋,只见小丫头丰儿坐在房门槛儿上,见周瑞家的来了,连忙的摆手儿,叫他往东屋里去。周瑞家的会意,忙着蹑手蹑脚儿的往东边屋里来,只见奶子拍着大姐儿睡觉呢。周瑞家的悄悄儿问道:「二奶奶睡中觉呢吗?也该清醒了。」奶子笑着,撇着嘴摇头儿。正问着,只听那边微有笑声儿,却是贾琏的声音。”

周瑞家的从薛姨妈处拿了宫花,分送给众姐妹,来到二奶奶这里。这可是她一心要讨好的正经主子。一进门便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放出浑身的机灵劲来。

看见小丫头丰儿坐在门槛上冲她摆手,她自然心里明白,可读者心里却生疑了。

这是怎么了?这么神神秘秘的?

周瑞家的蹑手蹑脚儿的往东边屋里来,悄悄问奶子话,而奶子也不说话,只是表情带笑撇嘴摇头。

这场景好有诱导性,更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

房间里到底发现了什么?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如果是现在的电视剧,这样的镜头出现过后,会转到目的位置,来一个大特写,然后剧情转折点出现。

可是在这里,只出现了一句话,“只听那边微有笑声儿,却是贾琏的声音。”

作者用心铺垫,好像用许多箭头把读者指向一个地方。却并没有把读者带到现场,只影影绰绰露了贾琏的笑声。所有读者期待的场景,就像被打上了马赛克,一片模糊。

至于故事细节,反正设置已经安排好了,是隐秘不可描述的,连丫鬟婆子都不敢出声。人物嘛!贾琏夫妻两个,究竟发生什么?随读者自己发挥想象力去!

记得有一个名人说,真正的性感不是大量的裸露。套用到这里感觉也很合适,真正的感情大戏,重点的部分应该都打上码。


四,工笔细描——宝玉与钗黛

在《红楼梦》里,主角就是宝玉与钗黛了。作者对他们之间的感情描写,可算是不遮不掩,光明磊落。

不知道宝玉的内心,有没有对钗黛动歪心思,作者没有写过。

但是,在兼钗黛二美的秦氏房里,可是发生了第一次梦遗。与袭人也有了自然的冲动反应。

要说宝玉对钗黛心思纯净,我是怎么都不敢相信的。可能这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小人吧。

反正我不认为宝玉就是什么君子,如果他真的是柳下惠,那么就不会与后面太多人有染了。

他之所以没有得手,大概是钗黛二人的心理底线比袭人高许多,以及作者刻意营造罢了。

在文学作品中,主角身上不仅仅自带光环,还带着作者赋予的价值观。他们出场,都是以伟光正的形象出现的,他们的缺点,也是为人物增色的。

宝玉与钗黛也不例外,他们出场的地方,都自动带着滤镜,营造出诗情画意的美好。

在第八回,三个人同时出场的情节里,作者用工笔重彩,绘制出一副儿女闲趣图。

外面,廊檐交错,天色欲雪。里面,炕热酒暖,香气浮动,小儿女们,衣影缤纷,俏语娇音透出重帘。

一段拈酸带醋的小故事,在三个人中间,微妙地发生着。无伤大雅,反添不尽趣味。

这一段,让人禁不住反复玩味,从中感受美好。

且复制来欣赏。

“宝玉此时与宝钗挨肩坐着,只闻一阵阵的香气,不知何味,遂问:姐姐熏的是什么香?我竟没闻过这味儿。”
“话犹未完,黛玉已摇摇摆摆的进来,一见宝玉,便笑道:哎哟!我来的不巧了。”
“黛玉磕着瓜子儿,只管抿着嘴儿笑。可巧黛玉的丫鬟雪雁走来给黛玉送小手炉儿,黛玉因含笑问他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我了呢!”

单独拎出来这些句子细读,音容笑貌呼之欲出,唇齿留香。

我相信,作者如果是个画家,绝对在工笔画上造诣高深。


五,口是心非——王熙凤与贾瑞

现在再看本回的主要内容,见熙凤贾瑞起淫心,又是用的什么不一样的写作身法。

在前面写过的袭人与钗黛,基本上算光明正大的,作者写起来也直言不讳。

而贾瑞与凤姐之间,如果发生了什么故事,却是见不得人的。

故此,作者在这里,用上了很少用的心理描写。表面上的语言,与当事者心里的想法截然不同。所谓口是心非是也。

贾瑞从宴席上偷偷出来,在花园遇见凤姐。便用言语来撩拨。

难道他吃了熊心豹子胆了不成,难道不知道凤姐是不好惹的?

但根据他经常混的朋友们,都是贾蓉,贾蔷之辈来看,估计背后没少说凤姐。大概,起码在他自己的判断中,凤姐也是一个极不检点之人,所以今天借几分酒劲壮胆,就来老虎嘴边拔须了。

书中说他,“一面说着,一面拿眼睛不住的观看凤姐。”

完全是老司机的轻车熟路了。

而凤姐,也不是省油的灯。她好像是老司机的师傅呢!

书中道,

“凤姐是个聪明人,见他这个光景,如何不猜八九分呢,因向贾瑞假意含笑道:「怪不得你哥哥常提你,说你好。今日见了,听你这几句话儿,就知道你是个聪明和气的人了。”

可千万别说,凤姐要害贾瑞是迫不得已。她那么个聪明人,如果明白贾瑞的不轨之心,正色待之。想必贾瑞会知难而退的。可她偏偏还抛出诱饵,夸贾瑞是个聪明和气的人。

这就是王熙凤的险恶居心了,想拿贾瑞逗乐子。

她的三言两语,顺手拈来,看来之前没少经历这种场面。其结果,直接导致贾瑞的判断失误。

“那情景越发难堪了。”

而“凤姐儿故意的把脚放迟了,见他去远了,心里暗忖道:这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呢。那里有这样禽兽的人?他果如此,几时叫他死在我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

这做派,真是蛇蝎美人。以后,无聊的日子,可有事作了。在席间,凤姐还别有用心地问:

“爷们都往那里去了?”

你倒是喜欢贾瑞,还是不喜欢?惹得宴席结束,

“贾瑞犹不住拿眼看着凤姐儿。”

在这一回里,作者用代入的身份,不作任何评价,替凤姐口蜜腹剑表演着。让读者自己判断是非。


关于作者写作对同一种事的不同写法,后文还有许多。限于篇幅,在后面的阅读中,再仔细寻找发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