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采众长】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多与高手过招,常与善人相处

 老沔城人 2018-05-11












【博采众长】



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

多与高手过招,常与善人相处

文/弓难张




    生活中我们都知道一个常识,打球要想进步快就必须要和技术精湛、动作灵活的人打。下棋要找棋艺高的人下才会使自己的水平提高,否则赢了水平低的人,自己高兴不起来,棋艺也不能得到提升。




好的对手,更能帮助你提升自己


    生活中也有句俗语: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吓假神。多和好人善人相处,想不学好都难。如果经常与业务能力一般,道德品质不好的人在一起,则难免沾染恶习,这样想学好也难。

    多与高手过招

    《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支道林、许询、谢安等名士在王蒙家聚会,大家就《庄子·渔父》篇发表议论。支道林先讲,说了大约七百多句,其讲解的义理精妙优美,新奇拔俗,在座诸位已经觉得很不错了。

    等各人都谈完心得体会后,谢安进行了总结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洋洋洒洒说了万余言,才思敏锐,妙论迭出,满座之人才无不叹服,连自负的支道林也夸赞他说:“您一向抓紧钻研,自然很优异呀。”




棋逢对手,最是畅快


    支道林、许询等在座的诸位,无论道德品质还是清谈水平,在当时的东晋均赫赫有名。支道林的识见曾经得到书圣王羲之的高度称赞,王羲之甚至为了要和支道林谈话而忘记出门办事。

    在王蒙家的这次谈话中,支道林的言论依然超凡绝伦,让人叹服。但不比不知道,当谢安将自己的见解发表之后,在座的人们才发现谢安的识见似乎更上一层楼。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强中自有强中手。在一个很高的平台上高手之间相互过招,方能发现自身不足。也只有与高手过招才能见识到更精妙的见解或更高明的功夫。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贤思齐,这大约就是与高手过招的终极目的。




与高手过招,更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常与善人相处

    《世说新语·德行》记载:“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

    周子居名周乘,字子居,东汉末年汝南郡(今驻马店正阳)人;黄叔度,名黄宪,字叔度,东汉晚期著名贤士,今驻马店正阳人;陈仲举,名陈蕃,字仲举,今驻马店平舆人。

    这三人都是今天驻马店地区的同乡,又都是当时的大儒贤士,互相仰慕,往来密切,经常互相学习,互为人镜,以共同提高。

    也正因此,如果隔一段时间没有见面,周乘就会觉得少点什么,他就会有这样的念头:“没有黄叔度在身边,我的庸俗贪婪想法就会滋生起来。”




贤士往来,以人为镜


    在周乘眼里,黄叔度就如同一座道德标杆,时时在指引着自己。一旦远离了这座标杆,周乘就感觉自己缺乏了路标,随时会走上邪路。

    这就是善人高人的作用和力量,他的影响力不在一招一式一言一行,而是潜移默化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圣人所言,常与善人在一起,就像走进了芝兰之室,时间久了就被那花香浸染从而自身也充满了芳香,无形之中又可以将这份美好传播给他人,从而在人与人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

    如果经常与邪恶之人呆在一起,就像走进那鲍鱼之肆,久而久之自身也腐臭了,传播给他人的只能是负能量的恶臭,社会和谐又从何谈起呢?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因此,为了自身及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要多与高手过招,常与善人相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