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朝曆史》公元前230年—前221年 秦始皇掃清六合統一中國

 DonaldKing2589 2018-05-12

公元前230年—前221年 秦始皇掃清六合統一中國

時間:2015-01-22  來源:曆史春秋網  作者:收集整理    評論:0  【論壇  收藏  糾錯

  秦始皇統一中國,是發生在戰國末期的一件影響重大的事件。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率秦軍滅掉戰國七雄中的最後一個強國齊,實行全國統一,結束了中國曆史上長期分裂割據的局面,建立起了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

秦始皇嬴政

  戰國後期,各諸侯國爲了争奪土地和人民,相互侵伐,戰争不斷。經濟遭破壞,生靈遭塗炭,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
  
  所以,民衆希望統一。随着戰國時期經濟的發展,各地間經濟交流的願望和要求越來越強烈,而當時各國間度量衡不統一,貨币不統一,關卡林立,捐稅繁多,給經濟交流帶來極大不便。因此,經濟的發展要求統一。統一已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那麽,統一中國的曆史重任爲什麽最後落到了秦國統治者的身上呢?因爲秦國有客觀上和主觀上幾方面的有利條件。
  
  客觀上講,秦國自秦孝公時任用商鞅施行變法,爲秦國的富強打下了良好基礎,并逐步向東擴展。而秦惠王、秦昭王時期,繼續擴張,井繼續推行軍功爵制,按軍功頒賜爵位,以爵位賞賜土地和隸農,使秦人,“怯于私鬥而勇于公戰”,軍事實力大增。同時,秦國物産豐富,地理條件優越。經過由孝公至莊襄王六代百餘年的苦心經營,秦國已占據中國1C3的土地,擁有大片富庶地方,國富兵強。反觀東方六國,君主皆庸,政治腐敗,經濟發展遲慢,軍事力量不強,而且六國君王多是苟安一時之輩,缺乏統一中國的胸襟和氣魄。而秦王嬴政是一位有遠大志向與氣概的人物。
  
  公元前247年,莊襄王死去,年僅13歲的兒子嬴政繼位爲秦王。但當時的國政大權爲相國呂不韋所把持,不韋号稱秦王仲父,嬴政許多事情受到呂不韋的限制。随着秦王政年齡的一天天增長,他對呂不韋的專權也愈益不滿,于是二者的争權也日益激烈。公元前238年,22歲的秦王嬴政舉行了加冕典禮,開始親政,他首先鎮壓了嫪毐集團的政變,接着以呂不韋與政變有關爲借口,罷其相國之職,令其遷蜀,迫使不韋無奈自殺。至此,秦國大權真正掌握在了嬴政手中,這就爲他指揮消滅六國的統一戰争創造了絕對必要的條件。
  
  秦王政大權獨攬之後,就開始實施他吞并六國,統一天下的雄偉戰略。他廣泛搜羅人才,重用客卿,甚至包括從敵營中來的人或曾譏評過自己的人,使秦國一時人才濟濟,如重用韓國間諜鄭國興修鄭國渠,使關中4萬多頃鹽鹵地變成旱澇保收的肥沃良田,爲秦統一天下提供了足夠的物質條件。
  
  他禮待軍事理論家衛缭,并采納其賄賂各國權臣以破壞六國合縱的建議,軍事上受益匪淺。又接受法家代表人物韓非法、術、勢思想,加強他對政權的統馭能力。聽從李斯《谏逐客令》,保持吸收和使用外來客卿的傳統,使秦王政身邊形成一個智囊團,在統一中國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秦王嬴政個人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意志,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1/2    1 2 下一頁 尾頁

您看完此文章的心情是
  • 打酱油

    0人

  • 鼓掌

    0人

  • 流泪

    0人

  • 鄙视

    0人

  • 开心

    0人

  • 震惊

    0人

文章标簽:秦始皇  秦滅六國  戰國七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