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琳|| 河西往事

 qweasdzxcrty 2018-05-12


河西往事

/高琳

 

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和奶奶走在兰溪镇河西街上,那天天气特别好,阳光透过长江的波纹和冰封的街道,折射得小街明晃晃的。街上店铺林立,商贾如云,行人如织,热闹非凡,各式各样的早点散发出的热气与香味夹杂着各种小贩的吆喝声、叫卖声,像叮铃铃的歌声汇入到江水中,江水荡漾,不远处就是浠河与长江的汇流处,几艘挖沙船停靠在河边,更远处几艘货轮来回穿过。

奶奶牵着我的小手走在一块很空旷的街心广场,广场的中间,有一个水泥柱子,柱子顶端绑着一个大大的喇叭。每天早上,广播里首先传出的是新闻早播,接着是音乐插播和水位公报。我非常清楚地记得,那天中心广场的广播里播放了一首我很熟悉的歌,歌声在天地江河之间流转,仿佛就是一个梦。许多年过去了,我一直没有忘记,那天我和奶奶在一起,我很努力的去想那首歌的名字,但始终想不清……

那个场景就像一幅清明上河图,它凝聚了数辈人在兰溪的生活记忆,渐行渐远,又清晰可辨.......

1

 

在这幅记忆的清明上河图,每当我想起的时候,它的画面就霎时明亮、鲜活起来,像木心先生的一首诗。我想那是因为有我的爷爷,一位高大、正直、善良的人。爷爷当年在河西街水电站水塔上工作,管理整个兰溪镇河西街的水电。这座水塔建于上世纪70年代,属兰溪航管站下属单位,首先供应码头以及码头旁边的单位和机关生活用水,后来慢慢地供应居民用水,主要是抽长江水沉淀消毒再转到水塔上对外供水。水塔对面不到两百米就是长江入口处,从水塔对面一条小巷子走过去,左边是就是长江航线客运码头物资局货物中转站港务站,还有一排红墙青瓦的旅社,右边是河西长江轮渡和汉九班停靠码头。

兰溪河西有深水良港兰溪港,常年设有万吨级泊位码头,每个码头都有一条通路是通向江心的,通道入口处的有一道铁栏门廊,它通常是被锁住的,只有轮渡快起航或靠岸的时候才打开门廊检票。我记得总有一个叔叔站在那里,告诫我码头那边危险,叫不要往爬到里面去玩,所以,我每次只能在待在轮渡码头的候船室,从护栏或者候船室的窗户里看滔滔江水拍打着岸边的涛声,又或者听着来回轮船的笛鸣、看着远方一望无际的江面发呆……

那时候我只有几岁,还未入学。八十年代初,国家刚开始抓计划生育,母亲生了我和妹妹时不过23岁,为了再多生一个,她从老家办手续撤下了全家人的户籍,历尽千辛万苦,举家来到兰溪,在兰溪水塔偷偷生下我的弟弟。我们在兰溪河西生活了接近两年,直到我弟弟满月,那是1982年的事。回忆那段漂泊的岁月,我只觉得童年过得太孤单。因那时太小,记忆也模糊,我只记得在一个叫兰溪港的河西码头,我和一个小女孩在江边捡过煤渣,玩过泥巴,我不知道当时我捡了多少煤渣,或者有什么成绩,如今我坐在电脑旁边冥想,纯真的事物如此短暂,回忆好像是植物的泪水,纯粹晶莹,又稍纵即逝。然而,我最难忘的还是在无数个夜晚,在长江边上,那个水塔二楼窗户里发散出来的光,它是如此明亮,又是如此温暖;曾有一个小女孩孤单地呆在轮渡码头的候船室看江水的波涛汹涌,幽静处,还有一个叔叔在喊着:“细伢,不要爬到那边玩,那里危险......”

2

 

说起千年古镇兰溪,其实它的地理所属范围很小的,仅包括老兰溪河东上下街,古代乃至民国时期交通不发达,没有公路。解放前夕河西至浠水县城修了一条简易公路,仅供货车运送一些军用物资,兰溪是浠罗英三县的进出口岸,那时没有工业,基本没有批量物资流通,少量物资都随进出人员步行由河东老街的下街码头上下船进出,解放轮船的码头就设在下街江边。那时河西码头仓库什么都没有只有少量民居,很荒芜,而河东老街因是三县进出的大门。解放后随着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浠罗英三县的工商业也在相应发展,大量物资需要由汽车运输,而河东没公路,只好走河西,1955年以后浠水县又开通了旅客客车营运,长江轮船码头只好迁到河西(就是我爷爷工作的水塔对面),而浠罗英三县各工商业都慢慢的在河西设立货站,码头,仓库及办事机构,这样自55年以后河西逐步形成了三县的物资集散地,也是三县人民和物资的进出口大门,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解放初的好多年。

正是因为兰溪河西码头在计划经济时期是浠罗英物资进出的大门,所有生产和生活的物资只有从兰溪运输,人员流动必须从兰溪出入,八十年代以前新兵入伍三县的新兵到兰溪集中,乘专用客轮到武汉兵站转到全国各地。兰溪河西码头有三县的各种物资转运站,人员众多车来车往,异常繁华!我小时候看到就是河西街的繁华胜景!

河西凝聚了我们家几代人的故事,而说到兰溪港,我不得不插说一件因缘巧合的往事。当年爷爷在兰溪镇水电站水塔工作的时候,有一天,他经过轮渡码头,突然见到有一个人坐在台阶上哭,他发现那个人怎么那么像他老屋松山那边的人呢。于是他走上跟前询问,才知道还真是的同乡。他了解到这个同乡是准备去黄石看病的,因在路上失窃了盘缠,去不了黄石看病,也回不了家,因孤立无援而伤心到哭的。爷爷非常善良,见此状二话不说,立马请他吃了一顿饭,送给他一些粮票和盘缠让他回了家。那同乡回家后,很感恩,一定托人把自己最能干的女儿许配了爷爷的儿子----也就是我的爸爸,呵呵,当然那位心怀感恩的人就是我的外公了!

3

 

兰溪历史悠久,西汉时置县,从那时起逐渐繁荣,形成集镇,唐武德年间,建县治于兰溪。诗人杜牧游历兰溪留下了“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后香”的诗句并因此而得名。在兰溪镇河西上游五里的浠河入江处“近河面陡峭石壁之下,有瓮口石穴,约深三尺,自其中流出,清澈见底。以水烹,味极甘洌”。这里就是唐代陆羽所评、享有盛誉的“天下第三泉”。浠河是一条人文荟萃的河流!百里浠河,以两岸清泉白石、岸芷汀兰的优美自然风光而著称于世。自古以来,诸如苏轼、王羲之、杜牧、李白、杜甫、刘禹锡、陆羽、黄庭坚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来浠河游历,评点浠河秀色,留下了斗方禅林、清泉古寺、浠川八景等不胜枚举的人文景观。

兰溪风光秀美,浠河穿兰溪镇境与长江交汇。我喜欢兰溪,不仅是它的文化和历史,更有它唯美的景致。春天的时候,浠河两岸开满兰花,还有各种颜色的草籽花,许多游人或居民喜欢坐在春天的草籽花边拍照,浠河岸上的兰花影映水中,春雨细柔,幽幽兰香阵阵袭来,伴着蜜蜂嗡嗡的歌声在耳边飞舞,如梦似幻。 

我小时候和姑姑呆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她只比我大八岁。姑姑在我六岁的时候顶爷爷的公职来到兰溪上班(当时她还未够龄),我很舍不得她,只要一有机会我就跟她去兰溪玩。记忆中她最喜欢的事是在兰草勃发的浠河边拍照,她左手提着录音机,右手拉着我,应该是在黄昏时分,长江就在不远处流淌着,江风轻轻袭来,夕阳照到河边,那是半圆外的夕阳,温暖犹如花香,照到河边的每一条街道,也照在我们的笑脸上,那画面的色彩真是美极了!

我记得那时候播放得最多的是邓丽君和龙飘飘的歌,如《小城故事》、《在水一方》、《彩云追月》、《康定情歌》等,现在想想,那些年,那些音乐和我们在兰溪的生活有着恰到好处的相逢!


4

我总是回味我几岁时在兰溪河西生活的场景,以至于数日前我读到湖北诗人剑男的诗“阳光是逆着河水照过来的/照着挖沙的船,日益裸露的河滩,以及/河滩上零星的荒草,说是河/其实是众多的水荡子,因此远远看上去/就像一面打碎的镜子散落一地。'我一直怀疑他描写的就是兰溪。我的父亲那些年就在挖沙船上工作过,兰溪的黄沙色泽金黄,质地坚硬,最适合建造大型工程,如桥梁、公路、高楼等,有全国流通粮票之美称!每一个清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艘艘运输船拖着黄沙从身边驶过,驶向长江,驶向周边各大城市。阳光下,河滩上零星的事物闪着金色的光芒,在我看来,那些经过河边的太阳花和转角处的目光,无一不是诗!

诗中有人文、有美景,更有对往事深沉的怀恋和记忆!

记得十一岁那年,我奶奶去兰溪和姑姑暂住,分别几个月了,我非常非常想念她们。当时我做了一件令谁都想不到的惊人之举!有一天,我起大早,从天未亮开始步行数公里,然后转乘车辆经过几个乡镇,辗转来到兰溪,到达时已是晚上,河西街一片灯火辉煌。奶奶见到我时大哭不已,大骂我母亲太“狠心”,怎么这么大胆让我一个小孩跑那么远,要知道那时候的交通是非常不便的,而我的方向感从小都特别差,我知道那是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产生的巨大力量!当时奶奶不知道我有多么想念她,想到我每天晚上都睡不着,想到我无心读书,以至于我不顾一切独自一人走上一条去寻她的路,这让至今还是路痴到去商场总找不到洗手间的我来说,多么不可思议!

十四岁那年,奶奶突然中风离我而去,我的人生第一次体会到失去亲人的痛苦,我伤心了很久,每天晚上都是恍恍惚惚,好像奶奶从未离开过我,直到醒来时枕边都被泪水打湿了。前年清明节我回老家,我为奶奶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有后山坡的杉树林证明我来过/有奔赴春日的野菊花/是从我的心上摘下来的/奶奶,你好吗”。很多年过去了,我知道我失去的仅仅是白昼和黑夜,那是时间的必然,然而鸟依旧在飞,草依旧在长,我也会慢慢老去。也许随着时光的流逝,一切都会淡然沉落在时间之流,然而,与亲人永别的离殇之苦似乎从来也没有减少过!

5

 

我的爷爷在兰溪河西工作多年,他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他身材高大,一身正气凛然。当时他在兰溪水电站任站长,权利很大,但他从来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公家的东西他特别爱惜,从不滥用职权或职务之便以权谋私,他平时也非常节省,也告诫我们不可以浪费资源。有一次我洗头多冲了一次水,他就语重心长的批评我“要节约用水,不能像资本主义官家的大小姐!”读高中时,有男生到我家玩,人家走后,他就开始教育我:“毛主席说了,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当时我有点难以接受他的老思想,听到这些话也不高兴,但在心里都领会了他的一番好意!

听姑姑说,爷爷年轻时在长江上跑运输的时候,就是在运输船上吃了一点鱼,留下的鱼刺,他都不会扔到长江上去,他担心污染了长江的水域环境。这种行为表现在还未曾倡导环保意识的年代,显得多么难能可贵!祖辈的精神气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我的孩子听到先辈这样的事迹,也非常感动。很多人都说现在的长江已经是第二条黄河。可有谁知道当时长江的水有多么清澈,多么纯净,那是现在的人看不到的!也许正是因为爷爷一生正气的行为作风和高贵品质让他声名远扬,方圆百里,只要一听到我爷爷的名字,好像无人不知!  

其实爷爷最开始的时候是在竹筏上工作的,兰溪第一批从事水上运输货物的方式是撑竹筏,爷爷那代人是长江水运工作的开拓者,在交通落后时期,竹筏作为一种水上运输工具,确实是非常辛苦的,很多人受不了那种苦,宁可回家种田也不愿当工人,后来有了机动船和轮船,他开始在船上负责机舱管理工作,我的父亲在长江上工作了接近30年,也一直在船上负责机电工作。

二十岁时我有一个男朋友,当时他还在念大二,爷爷一听说他是学机电专业的,他坚决不同意这门亲事,他说老话说得好“有女莫嫁驾船郎,十年九年守空房。”“不能一家人三代人都在船上工作!”现在想起爷爷的这番话,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我知道当年他的反对是有道理的,他说的那些话都是出于对我的爱护,可是那时候我不懂事总是和他顶嘴,现在想想真的很后悔。

爷爷走的时候才七十三岁,那天晚上特别奇怪,毫无征兆地,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雪,江河封冻,万物静寂,银装素裹的世界里一片苍茫。在炮竹与烟火夹杂着雪花的送别里,渗透着无数人感伤的泪水!一场雪就是一场悼念,我想不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承受天地守孝的一刻,但是爷爷可以,他这一辈子做过了太多的好事,帮助过很多的人。那一场雪就像他正直善良的一生,那么圣洁、那么高尚......

他走后第二年,我还是不顾家人的反对嫁给了那个学机电的男孩,所幸我并没有过上爷爷担忧的那种过于孤单凄苦的生活,我想那一定是爷爷在冥冥之中保佑着我,他不忍心让我受苦......

6

 

离开家乡很多年了,距今也有十多年没有去过兰溪,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余光中先生的诗填词,罗大佑谱曲演唱的《乡愁四韵》:“给我一瓢长江水呀长江水,那酒一样的长江水,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我听后很感伤。这是一首游子不敢轻易打开的“楚歌”,吉他悠悠,愁肠百结,这短短重复的字里行间,有多少深夜痛哭过的不舍,又有多少令人回味悠长的思念。

   前几天,有个叫白玉石的先生特地跑去兰溪给我拍了一组河西老街的照片。照片上,只看残垣断壁,窗斜瓦碎,以前的河西街的繁华盛景早已不复存在;98年大洪水后,兰溪街居民也搬迁了新的居所;听说浠河优质的黄沙资源已渐渐枯竭,我们也难以再见到挖沙船的踪影;由于新时代交通公路的迅速发展,兰溪港轮渡码头也因为成本太高停航了;只看见浠河还在无声无息的寂静里流淌着......这一切仿佛是一场盛宴后的杯盘重叠,狼藉中的烛火突然熄灭,令人唏嘘不已。尤其是我见到我爷爷和姑姑工作居住过的水电站,已是破败不堪,我和母亲看着照片,思绪翩翩,心里都觉得很凄凉。 

宋代大文豪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曾多次策马驾舟,畅游浠水,醉卧绿杨桥畔,看浠水西流,写下了《浣溪沙·游清泉寺》等留传千古的诗篇,发出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人生感叹。千年的岁月不过也是吟唱回首之间!古人豁达的胸怀固然值得学习,可是能以文字守住的河流,终也没能守住岁月的流逝! 

可是,有谁能说清一条河有多少故事呢?哪怕这河水早已零落,早已失去了奔涌的气势与咆哮的风貌,但就着阳光,我们仍能看见,过往的一切都历历在目,像那一年我听过的歌,一直环绕着我。虽然时过境迁,万物凋零,河西街已成为人迹罕至之所,唯有破烂低矮的房屋还在夕阳的映照下散发出暗淡的光。想起在河西的往事,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还有早已离开、深爱我的爷爷和奶奶,以及我逝去的童年,心中不免难过。生活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失望和不如意,但只要想起家乡的那条河,那条自东向西的河,它总给我一种逆流而上的坚持和力量!那些在历史的长河和祖辈的身上散发出的精神之光,一直照耀着我,让我坚信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是杜甫的诗,写得真好!

兰溪风光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