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正春油画作品展

 泊木沐 2018-05-13

张正春简介

张正春1945年生,中共党员,高中毕业自学美术。结业于东方美术电视函授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油画专业,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员,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原云南省昭通市文联委员、昭通籍昆明美术家联谊会会长、美协副主席。任过美术教师和舞美设计师。在北京艺术博物馆、北京宋庄和昆明、昭通举办过个人联展,作品多次参加省、国家级美展,并入选《中国风景油画》、《中国静物油画》、《中国当代速写艺术》和《中国美术教师优秀作品》等大型画集。作品曾在美国、加拿大、日本、台湾等地展出,被北京艺术博物馆永久性收藏并被北京、昆明、重庆、贵州等藏家收藏。曾荣获中国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金紫荆银奖、中国宋庆龄文学艺术基金会银质伯乐奖和云南省首届民族舞蹈调演舞美设计二等奖等。曾被云南电视台、《春城晚报》、《云南民族报》、《空间·中国美术》和《昭通报》等媒体登载、报导。被载入《中国当代美术家》、《中国舞台美术家》和《艺术界名人》等大辞典。由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张正春油画集》。

评画家张正春大型历史油画

《血浴长城·云南六十军浴血禹王山》

文/陇 文(女 加拿大华侨)

我的爷爷是国军六十军著名的将领,抗日英雄陇耀。

小时候曾在爷爷身边生活了几年,但因年纪太小,完全不懂事,对于年代久远的抗日战争,爷爷也不会对我讲,只是觉得他好严厉。虽然爷爷已经很早就离开了我们,但随着我们的成长,父亲会将他知道的,和随军亲身经历的战争情景讲给我们听,使我对60军的抗战历程慢慢清晰。那些人名,那些场景,不再是书本上冷冰冰的人名和地名,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灵魂,一幕幕惊天动地的抗争之歌。

《出征》

《出征》局部

回想近80年前,也就是1938年5月,在齐鲁大地上发生了一场60军全军投入的生死大战——台儿庄狙击战。从遥远的西南边疆奔赴齐鲁大地的云南各民族优秀儿女,与日军虎狼之师第五、第十师团,进行了一场硬碰硬的决战。战斗之惨烈,真是惊天地、泣鬼神。由于60军以全军伤亡过半的代价,顶住了日军二十多天,使国军主力部队得以跳出日军的包围圈,为武汉保卫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而武汉保卫战是中国抗战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是战争转入相持阶段的标志。

《浴血》

《浴血》局部

那场大战的硝烟早已散尽,年代又已久远,我们这一代人想要形象地回忆,实是难上加难。只有通过想象,以及相关电视、电影来拼凑,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永垂》

《永垂》局部1

《永垂》局部2

令人惊喜的是,这次回国,看到了著名画家张正春的呕心沥血之作,大型历史油画《血肉长城——六十军浴血禹王山》。虽然我参观过不少世界著名博物馆,看过不少名作。但是当我站在这幅油画前,还是被震惊了。因为我就站在爷爷当年战斗的战场上!我都能闻到那种扑面而来的硝烟,能听到此起彼伏轰隆的炮声,还有人们的呐喊!法国画家雷蒙曾说过“真正的艺术语言,永远是穿透时空融合人间的”用在这里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心里的遗憾,顿时消除了。

《回师东进》

这幅画作如此的真实,令人如此的身临其境,都是源于张正春画家是以高度负责、认真地手法来创作的。整个构思历时一年多,期间张画家不仅到国家档案馆查找当时的战争原始资料,还亲自到台儿庄战场实地进行考察。他把每一个细节都认真记录下来,创作文稿反复琢磨,深思熟虑,画了近千张人物分图,要使每个人物形象都尽量恢复原来的形象风采。他反复考证每个细节,战争的时间、战士的衣服、鞋帽、各类兵器,甚至连日军的兵器,都力求真实。如此的呕心沥血,期间画家都病倒,曾经一度中断创作。站在画前,张画家指着每一个形象娓娓道来,他们都是有名有姓有故事的。我们不仅是在欣赏这幅画,更像是站在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里,激发我们的自豪和勇气,引发很多思索和回忆。

《红太阳·毛泽东》

在国外,像我一样的同龄人,很多都有不甚了解这段历史的遗憾。希望今后这幅画能走出国门,向海外华人推广,向其他种族推广,让人们能更多地了解到七十多年前那个震撼的时刻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抗击法西斯、对人类文明做出的重大贡献。

作品赏析与名家点评

《窗前》

中央美术学院著名留苏油画家苏高礼教授的评论和指导(1991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第三期进修班的张正春课堂完成油画人物写生《窗前》后苏高礼教授来到画室为此画吸引,即当众评论和指导):

画得真好,是张不错的写生作品。全逆光构图、造型生动,用笔熟练到位、简繁有序、主次分明。灰色调很出色、逆光的室内环境与模特的色彩融为一体,暗面中结构的刻化和空间的处理不失透明,衬布和背影的简略又不失结构的空间形象。但要注意皮衣逆光的空间层次,把此问题处理好就更完美了。

《红衣天使》

中央美术学院著名油画家封楚方教授的评论和指导:

(同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第三期进修班油画专业导师封楚方教授在张正春完成油画人物写生《红衣天使》后主动提问并对该画评论、指导)

封: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

张:封老师,我不是大学毕业生,是高中毕业后自学美术的。

封:不会吧,你的画风完全是(中央美院)二画室(苏派)的,你是什么地方的?

张:我是云南昭通的。

封:哦,是尹教授(指尹戎生,著名油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云南昭通绥江县人)的家乡人。你们昭通出人才哟!你这幅人物写生和你的风景写生都画得不错。(之前,封教授曾指点过张在北京天坛、卢沟桥等地写生的油画风景作品。)俄罗斯和苏联绘画不是机械地描绘模特儿,“生动的写”是对模特儿的解剖结构深入理解后的高度提炼。你对她的解剖结构与环境、色彩关系和空间关系处理较好,笔触较准确、生动、内在。你做到了对模特儿的精神状态的提炼和升华。但还要注意降低眼的黑度,加强胸的内在结构的表现。

《静静的泸沽湖》

《人物肖像》

《人体》

《人体》

心语·画语·

文/张正春

执拗,使我从巴尔扎克、尼采应对苦难的人生哲理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生命意义的屐痕中一路走来,唤醒了儿时于父母书案、绣坊前耳濡目染的萌动的艺术之梦;催生了应对纵横交错、扑朔迷离的人生考验和挣扎、拼搏的奋发意识;点燃了为艺术磨砺终生的生命之火。没有装腔作势的造作张扬,也没有惊世骇俗的慷慨激昂,不谙世事、直率淡白、踏实勤奋、默默耕耘。以满腔激情赋艺术予生命,讴歌朴实、平凡中的伟大;用一世的真诚慰生活予知音、赞颂艰难、曲折中的光明。红土高原博大精深的灵魂、精神,乌蒙雄峰云吞雾霞的智慧、胆量,使我蹒跚的艺术步履走过了半个世纪。

《春寨·苗乡系列1》

我喜欢油画,它是自然、历史、社会的人文结晶,是心灵激情的形象化诵颂,是艺术精神的诗性表达,是画家的天赋与情感、匠心与品格、心灵与生命的显现。更喜欢那油画质材营造的体积、空间神韵,笔触、造型的视觉力度,光色交融的油画品味,丰富、厚重的抽象因素。

《丰收·苗乡系列2》

我喜欢亲近自然、体验生命,用深情的画笔感悟生命本源,触摸灵魂真谛的风景、人物写生。那体悟中的快感、交融中的共鸣、心手的对白、灵感的氛生的艺术境界和那种人文的、纯朴的、唯美的、浪漫的田园诗意。赫伯特·里德说过:“风景画是一种浪漫艺术。”十七世纪的埃尔希姆和博切姆是把风景画的浪漫主义色彩推向极致的大师。柏蒂尼尔、鲁本斯、普桑、柯罗等大家扩展了浪漫诗意风景画的博大氛围。

《朗彩·苗乡系列3》

我喜欢坚实、厚重、果断、阳刚的形式语言,解读彩云之南的雄峰碧野和乌蒙山麓的古朴、纯真。用鲜明与柔和、丰富与单纯,厚实与轻薄的色彩语汇,凸现其绚丽中的博大,深邃中的神秘、粗犷中的柔美、纤细中的迷离。还喜欢干脆、肯定的笔触节奏和油画刀,“劈”出的阳刚魅力。也喜欢把传统写意、含蓄的灵魂精神,融入西方的造型体系。以具象、写实、写意、抒情的艺术语言,探索和诠释油画艺术规律和艺术精神。“海纳百川、博采众长”是我的艺术品格、浪漫主义、印象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它们倾注画面的精神内涵和客观的自然色彩及主观的情感色彩,象雄浑壮美的交响曲宣泄而来,我喜欢这诗的蕴含、情感的狂飙、生命的乐章。

《归牛·苗乡系列6》

本画集,已像雏鹰呱呱坠地,虽其貌不扬,却是我岁月的年轮、青春的印记、情感的波涛、精神的独白、生命的感悟、心灵的归宿……梵高的教师曼德斯﹒德科斯塔曾在《梵高传》中与梵高对话过:“重要的是他忠实于自己的理想,并且始终如一坚持下去的品质,而不是他的作品的优劣。”

“但我在我的作品中体现我自己,我从我的时代走来。”借用我的导师著名油画家费正先生这句名言来作本文结尾吧!

风景油画作品欣赏

《绚丽·丽江古城》

《柔美·西双版纳》

《丽江·束河古镇》

《沙坝鱼塘》

《竹楼春意》

《曹雪芹故居》

《云锡花园一角》

《梅染黑龙潭》

《盘龙江畔》

《深邃·宁蒗峡谷》

《宁静·香格里拉》

《芦沟桥》

《圆通樱花红》

《金秋》

《秋韵》

《洒渔绿影》

《曼春满佛光》

《破》

《有鸟的静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