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 陈定远 ── 马来西亚会破产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不是什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问题。 什么是破产?根据网上360百科所说:破产,是指债务人因不能偿债或者资不抵债时,由债权人或债务人诉请法院宣告破产并依破产程序偿还债务的一种法律制度。这个定义,相信大家都能接受,不会有异议。 这个定义的关键词是其中的四个字:资不抵债。什么是资不抵债?那是指一个公司,其资产并不足以偿还其所欠下的债务。 在国家或城市的层面上,我们也听闻过频临破产一事。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爆发,冰岛因为其金融投资蒙受巨大损失,是第一个被报道频临破产的国家;2013年,美国“汽车之城”底特律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世界历史上最大的破产城市;然后就是希腊,2015年成为有史以来偿还不起最大笔债务的国家。这些国家或城市后来并没有破产。 公司经营失败,会发生资不抵债,公司可能会破产;国家治理不好,有听过国家资不抵债的事发生吗?好像还没有听说过。既然没听说过国家有资不抵债的,那国家哪会破产呢? 一家公司,不管它经营得多么好,规模有多大,它的资产毕竟还是有限的。一个国家,其资产(或我们常说的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单说一个国家拥有的土地,还有土地下面蕴藏的资源,就已经价值连城了怎会资不抵债呢? 如果国家欠下太多的债,最坏的时候,可以拍卖土地,拍卖土地所得总够偿还债务吧?有的国家,偿还债务时,还不需要拍卖资产,只要增加其货币量,就能还债了,例如美国,因为美国享有美元霸权,全世界都接受美元作为付款的货币。 既然国家不会破产,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谈论马来西亚会不会破产的问题呢?为什么我们这么关心我们的国家会不会破产呢? 马来西亚会破产吗?答案是铁板钉钉的两个字:不会!那既然不会破产,我们为什么还要担心呢?为什么还要当成头等大事来讨论呢? 我们谈国家破产问题,其实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破产,有人把这种破产称为技术上的破产,并不是资不抵债的那种破产。 它指的是国家所借的债务,期限到了无法偿还,以致发生债务违约。发生这样的事,就说这个国家面临破产是不恰当的,因为国家还有很多的资产,可以用来抵债。 希腊是所谓国家频临破产的最好例子。2015年希腊发生大规模债务违约事件,希腊政府未能偿还欠下 IMF 的16亿欧元贷款,也未能偿还欠下希腊中央银行的4.72亿欧元贷款。还有,希腊政府还要偿还欠下私人机构的20亿欧元和欧洲中央银行的20亿贷款。 希腊原本是可以通过变卖国家资产(例如国营企业和土地等等资产)来偿债的,但是德国为了要做欧盟的老大,责无旁贷要拯救面临困境的希腊,垫款替它还债,希腊的庞大违约债务问题才得以解决。 上个星期,阿根廷名列全球财经新闻头条。阿根廷中央银行8天之内第三次加息,将阿根廷比索的利率从27.25%调升至40%。今年以来,阿根廷比索受到市场投机者大量抛售下,汇率已经下滑17%,上一周,一天之内汇率甚至狂跌将近9%。比索贬值为什么幅度这么大?利率调升为什么这么高?因为阿根廷的通货膨胀太严重了,通膨居然达到30%到40%,另外就是阿根廷债务负荷太重,让人对其货币失去信心。 一百多年前,阿根廷是个富裕的国家,今天,阿根廷是个贫穷的国家。阿根廷富裕的时候,排名世界前十,1908年,阿根廷是世界第七经济大国,人均 GDP 可以和媲美德国,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有“南美巴黎”的美称。阿根廷面临的困境,原因就是国家治理差劲,经济表现让人失望,国家欠下大量债务所致。 人们判断一个国家是否面临破产,常用的是一个数字,那就是国债占 GDP 的比例。马来西亚国债占 GDP 的比例才51%,很多人说马来西亚频临破产?新加坡这个比例为110%,日本为240%,为什么没有人说它们频临破产?可见我们不能只用一个数字来看待这个问题,必须结合其他因素来考虑,才能判断这个国家是不是频临“破产”? 这些其他因素里头,最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国家是不是治理的好?经济表现是否健康?如果国家治理良好,经济表现又佳,借来的钱何愁还不起呢?再借多一些供国家发展之用也无妨。再有的因素是,国债里头内债和外债各占多少?外币债务和本币债务的比例多少?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的比重又是多少?这些因素在在影响着一个国家偿还债务的能力。 如果此次大选国阵胜出,我会说马来西亚国债占 GDP 的比例51%是太高了,但是现在希盟胜出,换来一个新政府,我会说:51%未必算高。说白了,就是人们对国阵的政府治理没有信心,对于马来西亚将来的偿债能力没有信心。如今换了政府,情况有了变化,思维和判断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60年来国阵(前身是联盟)国家治理无能,既不会开源,也不会节流,而且奢侈浪费,以致政府财政预算年年赤字,马币严重贬值;另一方面,政府实行盗贼统治,贪污腐化,结党营私,侵占剽窃了大量的国家资产,结果是严重削弱国家偿还债务的能力。 (原文刊于 2018-05-13《星洲日报·百思莫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