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瓷器上的纹饰故事

 芝润斋 2018-05-15


蟾宫折桂



明末/清初 青花蟾宫折桂图笔筒



清顺治 青花五彩蟾宫折桂神仙人物纹将军罐



         本品短颈、丰肩,斜直腹,器型硕大敦实。盖为盔形,上承宝珠钮。整器以青花五彩描绘而成,其中器盖绘婴戏图,颈部绘洞石花卉,肩部以冰裂纹相隔,腹部主体通绘蟾宫折桂图。登科中举为折桂,自唐以来用之,后以月中有桂谓之月桂,而月中又有蟾,故或改月为蟾,以登科为登蟾宫。

       本品画中嫦娥持红桂于桂树之下,身后天女分捧玉兔、红官帽盒;月宫光轮外腾云高中之士纷至沓来,竞相折桂。此类大罐为顺治至康熙早期典型器物,但流传至今者大多有所伤残,本品器身完好无损,仅盖有小伤,且画工比同类器更为细致,为难觅佳器。

    相传月中有蟾,故名“蟾宫”。《淮南子》中记载“羿妻姮娥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折桂”最早用来形容出众的人才,《晋书·郤诜传》中记载“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如何?’诜对曰:'臣鉴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至唐代由于科举盛行,又因相传蟾宫中有桂树,逐渐将“蟾宫折桂”一词用来比喻登科及第。


和合二仙


清康熙 五彩镂空开光和合二仙四方笔筒 


清道光 粉彩描金和合二仙纹杯 (一对)

 

    和合二仙是中国民间神话中主婚姻和谐的神仙,常以蓬头笑面形象出现,手持荷花和圆盒,寓意和合美满,因寓意美好,深受喜爱。

    关于和合二仙的传说有不同版本:一说唐代高僧寒山和拾得,二人情同手足,至雍正时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和合二仙由此扬名;一说唐代僧人“万回”,一日往返万里带回远方兄长的家书,亦称“和合”


桃花源记

粉彩桃花源记人物故事图大碗


清康熙 青花桃花源记人物故事图小花觚 


        《桃花源记》为东晋陶渊明代表作,为《桃花源诗》序言,借武陵渔人(本品画面中男子即为武陵渔人,身侧船桨为身份标识)行踪,引出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将现实与理想联系起来。画面中高士或为作者陶渊明,身后老小共享天伦,体现出桃花源中和谐美满的生活状态,表达出《桃花源记》中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麻姑献寿

清雍正 粉彩麻姑献寿纹橄榄瓶



清乾隆 珊瑚红釉描金开光粉彩山水人物麻姑献寿图大梅瓶


     麻姑献寿是非常常见的瓷器装饰纹样,因其寓意美好,故而备受喜爱。葛洪《神仙传·麻姑传》中有关于麻姑的记载,麻姑应东汉时仙人方平之召唤,降于蔡经家,自称见过东海三次桑田变化,故而由此以麻姑比喻高寿。另外,还有西王母寿辰时其于绛珠河边以灵芝酿酒祝寿的故事,故有麻姑献寿之谓。


羲之爱鹅

明崇祯 青花羲之爱鹅图笔筒 


清康熙 青花淡描羲之爱鹅图高足杯


     众所周知,书圣王羲之尤爱鹅,据说其精研书法体势,得益于鹅之体势。而其爱鹅之事广为流传,是因为他曾给一位山阴道士书《黄庭经》后“笼鹅而归”。而“羲之爱鹅”属于“四爱”之一,关于“四爱”之说有多种不同说法,主流者有两种,其一为“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逋爱梅、黄庭坚爱兰”;其二为“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苏东坡爱砚、米芾爱石”。


木兰秋狝

清雍正 粉彩木兰秋狝图大盘


     木兰秋狝,是清代皇室权贵秋季围猎的盛事,木兰为满语,意为猎鹿。古时四季围猎均有不同称谓,春日称搜、夏日称苗、秋日称狝、冬日称狩。而猎鹿一般在每年的七、八月间进行,故称“秋狝”。为了举行“木兰秋狝”,清政府还专门在内蒙古昭乌达盟、卓索图盟、锡林郭勒盟和察哈尔蒙古四旗的接壤处设置了木兰围场。


耕织图

清康熙 青花耕织图之择茧图大碗


民国 青花粉彩耕织图瓶 


《耕织图》是我国古代为劝课农桑,采用绘图的形式详细记录耕作与蚕织过程的系列图谱,最早由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所作,此后受到历代皇帝的推崇。清康熙帝南巡时见到《耕织图》后,感慨于耕织劳作之苦,传命内廷供奉焦秉贞在楼氏基础上,重绘《御制耕织全图》,并亲撰序文,于每图上亲笔题写七言诗,首开清代皇帝亲颁《耕织图》的先河。康熙《御制耕织全图》共计有耕图和织图各23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