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拉开了你和同龄人的贫富差距?

 blackhappy 2018-05-15


作者 / 萌萌有神 /简书经管优秀作者

编辑 / 学堂菌

马爸爸比我有钱,说实话,触动不大。

但如果是跟我年纪差不多的同龄人,实现了年入千万、年入好几百万的故事,心中的冲击感就会比较强。


自从开始关注财富这个领域,我就接触到越来越多纪轻轻就靠自己获取大量财富的90后。

我算同龄人里比较会赚钱的,但他们的赚钱能力又是我的几倍几十倍不止。


第一反应当然是羡慕和要更努力

然而更多的思考是: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同龄人的贫富差距?


1 先简单归因一下?

最近工作生活里遇到很多事,似乎都在冥冥中引导我思考这个问题。我先简单归类一些浅层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城市

……没想到吧。

但事实就是:同样资质、同样条件的人,在北上广深杭获取超额财富的机会远远高于其他城市。


很简单,财富密度高的机会往往先出现在一线城市,然后不断向二三四线城市延展,在延展的过程中,财富密度也会被不断稀释。

一直在追《北京女子图鉴》,但这个剧本真心不行,很多剧情设置根本不合常理。我这真人版故事才是Real·北京女子图鉴╮(╯_╰)╭

在我知道的年入千万级别的90后案例里,基本都在北上广深杭,有那么一两个在珠三角经济区辐射范围内的二线城市。

(杭州虽然算二线城市,但因为有阿里生态,科技和商业都有很多可能性,千万收入的机会也非常多。)


年入百万级别的90后,在三四线城市里倒是有的,但也几乎都是捕捉到了一线城市的财富机会,再利用当地优势快速跟进。但是在三四线城市实现年入千万的机会微乎其微。


第二个原因是行业

从事互联网或者金融领域的工作,远比从事其他传统行业的财富密度要高。

什么意思呢?

《三体》里有一个毁灭性打击叫降维攻击,这个说法后来被很多互联网大佬拿到发言稿里去用。


对个人其实也一样,互联网从技术角度侵入传统行业是一种“降维攻击”,金融从资本角度侵入其他所有行业,也是一种“降维攻击”。


如果你在高维行业,那么你在行业里的所有积累都会自带攻击性,在获取财富的机会面前就有优先选择权。

说到技术的降维攻击,第一反应就是膜拜谷歌。


第三个原因是职业

同样的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岗位,又远比从事其他岗位的财富密度要高。

产业经济学中有一个非常深入浅出的理论微笑曲线理论,提出一个产业价值最丰厚的领域只有两个:研发和市场

微笑曲线是宏碁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先生提出的,这个曲线曾经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就给了我很大启发


研发树立的是技术壁垒,市场直接决定企业利润。

比如互联网领域,对应技术的就是各种程序员,而且越能形成技术壁垒的岗位价值就越高,对应的财富密度就越高。(简单举个例子:写算法>写后台>写页面)

对应市场的就是产品和运营,在业务的不同阶段,产品和运营会直接影响用户、影响利润。

而同样在互联网公司里,人事、财务、后勤等工作的财富密度就要低很多。


第四个原因是资源

职场新手讲拼搏,职场老手谈条件。

拿什么谈条件?

——资源。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想跳槽问我意见,我给他的建议是:找一个能帮自己积累资源的工作。

这个资源可以是上下游资源、信息资源、项目资源甚至是人脉资源,但一定要能让自己掌握难以获得的资源。年轻人层出不穷,拼精力永远拼不过小鲜肉的,要靠资源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还记得曲筱绡吗?用资源解决了五美的多少问题


经历过越多的职场风云,就越能理解那些“不合理”现象。

为什么有些人干活那么差,工资那么高?

为什么我加班最多,年终奖还是那么少?

如果用上帝视角冷漠地观察一个公司的运作,你就会明白:动用一个直接资源能带来的价值,大概率比几个员工天天加班要高。

手中凝聚了大量资源的人,往往会得到更多获取财富的机会。

而这些资源,会直接提升个人的财富密度。


2 财富密度

但如果只是说到城市、行业、职业、资源,我觉得还是浮于表面,不足以解释贫富差距的核心问题。

你会发现,这些不同的原因,都共同作用于一个关键要素:财富密度

同龄人,经历过同样的人生阶段,拥有同样的时间,是为自己创造出了不同的财富密度,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直到差距大到难以企及。

我先抛出公式:


∵ 财富密度 = 外部财富密度 X 内部财富密度

外部财富密度 = 认知力 X 执行力

内部财富密度 = 自驱力 X 执行力

∴ 财富密度 = 认知力 X 自驱力 X (执行力^2)


这几个公式可不是我拍脑袋乱写的,而是从众多超会赚钱的90后中总结出来的。


3 认知力

一个人的认知力,决定了他在城市、行业、资源上的选择,这种选择其实就是对财富机会的把握。

而决定认知水平的,其实是对底层逻辑的把握。


你会发现,很多时候解决不了问题,是根本没有解题思路;

没有解题思路,是因为无法对问题抽象化;

无法对问题抽象化,就是对底层逻辑理解不深刻。

我最近其实就有种遇到瓶颈的感觉。

这种瓶颈并不是说工作上某个具体的问题,而是觉得在职业规划、人生路径上的困惑,不知道哪一种是更好的选择。


每当这种时候,我就会回归最基本、最笨的方法——从经典的教材里寻找答案。

提升底层逻辑的把握能力,不是简单读几篇文章就能见效的。

要静下心,慢下来,给足自己思考的时间。


4 自驱力

自驱力则是我认识的所有超会赚钱的人,所共有的优秀品质。

有自驱力的人……真的是可怕极了。


在同样的条件下,有自驱力的人能把一个40分的项目动用60分的资源做出100分的效果。

在同样的时间内,有自驱力的人就能高效率完成别人N倍的工作、获取N倍收益。

我所认识的年入千百万的90后里,无一例外,都在主动寻求突破,驱动自己不断拓展新的可能性。


这种自驱力使得他们目标明确、自律、高效,在不断的自我迭代中获取越来越多的资源和机会,以及越来越自信。

想知道自驱力能让人做到什么程度,请了解一下扎克伯格,看看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勤奋到底多可怕


5 执行力

最后是执行力

光想不做,光说不做,都没用。

所有的欲念想要实现,没有别的,就是干。

当然,获取财富肯定会有运气的成分。


然而提升自己的财富密度,起码能让个人的财富水平超越60%的同龄人,在剩余的40%里靠运气角逐。

太多人在还没有超越60%之前,就开始抱怨自己运气太差了。

或许还有人会说,这都是虚的,没用。

想要赚钱,为什么不告诉我买哪只股票、哪个基金、哪个币。

好吧。


这就是大部分人无法拥有财富的原因:)

- E N 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