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xyf4345 2018-05-15

文章节选自【针刀医学基础与临床】一书,庞继光教授主编。

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股外侧皮神经在通过髂前上棘处的骨纤维管时受到卡压所引起的一组症候群,其表现是患肢大腿前外侧的感觉障碍。该病的感觉障碍与大多数神经卡压综合征的麻木或疼痛不同,而是一种特殊的异样感觉,故称为股外侧皮神经异样感觉综合征。

【相关解剖】

腰丛 由T12脊神经前支的一部分和L1~3前支及部分L4前支组成。腰丛位于腰大肌深面,腰椎横突的前面,腰方肌的内侧缘。腰丛的分支有:肋下神经(T12脊神经前支)、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闭孔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除上述终末支外,还有多数肌支。腰丛主要支配下肢的腹侧,而骶丛主要支配下肢的背侧。

腰神经与腰交感神经 腰神经的前支,由上而下逐渐粗大。腰丛由L1~4前支组成。各腰神经前支在组成腰丛以前,同腰交感干神经节之间连有灰交通支,其方式有二:一种是一个腰交感节连有两个腰神经前支;另一种是一个腰神经前支连有两个腰交感节。不仅如此,灰交通支也可连于交感干而不是连于交感节。除此之外,L1~3脊神经前支还与腰交感干的白交通支相连。这样每一个腰神经就拥有1~5个交通支,并与几个交感节相连。因此股外侧皮神经内也含有交感神经成分,故产生交感神经症状,出现异样感觉。 

股外侧皮神经和骨纤维管(图3-3-32)

股外侧皮神经来自L2.3脊神经前支的后股,出现于腰大肌外侧缘,经髂肌前面,在髂前上棘内侧的近旁,穿腹股沟韧带深面(越过骨盆前缘),经股外侧骨纤维管至股部。该骨纤维管为腹股沟韧带的外侧端两层之间的一个狭窄性裂隙。此管入口大,出口小。出口位于骼前上棘内、下10~25mm处,该处周围组织结构致密,可能是股外侧皮神经在骨纤维管出口处,穿出大腿阔筋膜时容易受卡的因素。股外侧皮神经可在缝匠肌的前面或后面,或穿该肌上部后分为前、后两支。后支在髂前上棘下50mm处穿出阔筋膜,分布于大腿外侧皮肤;前支在阔筋膜的深面下行,于后支穿出点下50mm处穿出深筋膜至浅筋膜内,分布于大腿前侧皮肤,司该部皮肤的感觉。股外侧皮神经在越过腹股沟韧带时有以下几种变异(图3-3-33)情况:

1、股外侧皮神经在髂前上棘内侧通过腹股沟韧带深面,并在该骨棘的下方穿出阔筋膜后分成二支至皮下,此型约占71%

2、股外侧皮神经跨过髂前上棘表面甚至骨棘的外侧至股部,此型约占15%。

3、股外侧皮神经在盆腔内即分为内、外二支,内侧支较小,往往通过腹股沟韧带中1/3深面至股部,此型约占12%

4、股外侧皮神经通过腹股沟韧带中部深面至股部,有时位于股神经前方,此型约占2%。

以上各型的存在提示,股外侧皮神经在股部的位置不是完全恒定的,在检查和治疗定点时要注意压痛点的微小区别,以便将治疗点定得准确。 

【病因病理】

来诊病人大部分说不清有外伤史。但它可以是不经意的轻微损伤而来。如过紧的腰带的压迫,长期应用腰围的卡压。在临床中发现一些较肥胖的女病人,大都穿紧身的弹力裤。另一病因可能是髋关节过伸性牵拉所致。如各种跑跳、舞蹈、跨越等动作,都可以牵拉股外侧皮神经而致伤。除此之外,一些硬物的挤压也可致病。从理论上说,盆腔内、外的各种占位性的病变都可致病,如巨大的肿瘤、骨盆骨折、腱鞘囊肿、骨疣等,甚至妊娠都可致股外侧皮神经卡压。

不应忘记的是,髋关节前外侧手术的切口癫痕对股外侧皮神经的牵拉和卡压也是常见的病因;如果在手术中股外侧皮神经已被切断,损伤性神经瘤定会引起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相同的症状。所以在检查中一定要给予注意。

【临床表现与诊断】

1、病史 病人关于病史的主诉不清,亦无外伤史。大部分是缓慢发病。

2、症状  主要表现是大腿前外侧的感觉异常,其感觉可是麻木、烧灼、蚁走、钻心的刺痒、痛觉缺失以及难以形容而又无法忍受的异样感觉,或是痛觉过敏或麻痹。 严重影响工作、生活和体息,对病人是极大的负担,而且无法摆脱,病人坐立不安,苦不堪言。曾遇一女性病人,因一侧大腿上1/3前外侧感觉痛痒难忍,多处就医,曾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种保守治疗无效,后经针刀闭合型手术治疗而愈。

3、体征 在髂前上棘内下方有明确而又局限的压痛点,压之会有异常感觉的加重。在患侧股部上1/3前外侧股外侧皮神经支配区的皮肤可查出痛觉、温度觉、触觉的改变,绝大多数为减弱,少数为过敏。病人无运动障碍、肌萎缩和深感觉障碍。

4、肌电图检查 无特殊意义

5、影像学检查 摄骨盆X线平片可除外骨科疾病,余无特殊意义。

6、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下肢感觉的改变,但其部位和感觉障碍的表现是有很大区别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必有腰部症状和坐骨神经痛,其腰、腿的症状是一致的。而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症则是单纯的股上段前外侧部的感觉异常。二者的鉴别无困难,关键是要想到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症的可能性。 

【针刀治疗】

1、适应症与禁忌症 除占位性病变所致的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以外均为针刀闭合型手术治疗的适应症。

2、体位仰卧位。

3、体表标志

髂前上棘 位于髂嵴的前端,即腹股沟的外端突出的骨凸,是缝匠肌、阔筋膜张肌和腹股沟韧带的附着部,可以清楚扪及。

腹股沟韧带 由腹外斜肌腱膜形成。腹外斜肌前上部肌纤维走向前下方,在半月线以外和髂前上棘高度以下,移行于宽阔的腱膜。该腱膜的下缘增厚部分形成腹股沟韧带,并连接于骼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

缝匠肌 位于大腿前面及内侧面的皮下,是全身最长的肌,为细长的带形肌。该肌起于腹股沟韧带与阔筋膜张肌之间的髂前上棘,肌纤维自外上方斜向内下方,绕过股骨内收肌结节,止于胫骨粗隆的内缘、胫骨前缘上端的内侧和小腿筋膜。缝匠肌是股部的重要标志。

4、定点(图3-3-35) 股外侧皮神经骨纤维管卡压处的压痛点 即定点于骼前上棘下、内压痛点稍外定1点避开神经即可。快速刺入皮肤,达骨面。在腹股沟韧带下的缝匠肌起点的硬韧组织中,纵行切开3~5刀,纵行疏通,横行剥离即可。

5、消毒与麻醉 此处麻醉针刺入后应达髂骨面,回吸无血,退回式注入麻药。

6、针刀操作(图3-3-36) 刀口线与肢体纵轴一致,刀体与皮面垂直,快速刺入皮肤,达骨面。在腹股沟韧带下的缝匠肌起点的硬韧组织中,纵行切开3~5刀,纵行疏通,横行剥离即可。

7、手法操作  一般无须做手法操作;可作髓关节的屈、伸,内、外旋活动,增加松解度。 

【注意事项】

1、此处操作无危险性。有人担心会把股外侧皮神经切断,其实毫无必要。因为在骨科手术中,股外侧皮神经可以切取供做神经移植。为了避免损伤股外侧皮神经,在定点时要将进刀点定于压痛点的稍外侧。

2、在切开剥离时,一定在腹股沟韧带之下,切开缝匠肌起点下方的肌腱及其肌腱深面的结缔组织,不应切割腹股沟韧带。

特别说明:

  1. 文章节选节《针刀医学基础与临床》第三篇第3章脊神经前支卡压综合症中的一篇。

  2. 文中的配图是手机拍照,与书中原图有色差,清晰度也受的影响。

  3. 未经允许,请勿私自转载,请勿对文章私自改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