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智与反智:中西伦理观念的一个不同

 昵称27494174 2018-05-17

    

所谓贵智就是推崇智慧,看重智慧的价值,西方伦理有这个特点,它将智慧本身就看成是道德。所谓反智,就是轻视智慧,认为智慧不属于道德,甚至认为智慧与道德相矛盾。有人指出,中国的传统伦理具有反智的倾向。


西方伦理“贵智”,把“智”看成是道德的一项,认为智慧本身就是道德。比如古代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知识即美德”。在我们中国人看来,知识是属于“智”的范围,我们学习物理学、化学等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这与道德没有什么关系。但苏格拉底却说“知识就是道德”,这与西方人将道德理解为个人素质有关系,智慧就是一种个人素质。


英国近代的哲学家培根说:“真理能印出美德,知识使人辨别善恶。”善恶是道德问题,知识能辨别善恶,就说明它有利于道德的培养。他说,具体体现有三点。


第一,真理、知识可以平息人与人之间的纠纷。在培根看来,人与人之间经常有很多纠纷是由于人们知识不够,不智慧,看不到这些问题的症结和界线,如果有了知识,懂得了真理,事情就明白了,大家都是明白人,就有理可讲了,矛盾就少了;而如果都是没有知识的人,就会经常闹矛盾。


第二,知识可以调节理性与情欲的关系。人的道德之所以会有缺失,有时是由于理性不能控制情欲。人的各种欲望,有的合理,有的不合理,如果你对它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不能够控制那些不合理的,由着性子行动,那道德肯定就会出问题,甚至还会出现法律问题。培根说,知识、真理能够使得理性充分、正确地认识问题,从而控制情欲,这就和道德有了关系。他还认为知识可以指导意志,使行为符合道德。人决定要做什么,或不做什么,下这个决断是意志的功能。但理性是意志的基础,有理性的、有知识、有智慧的人,在做决断的时候能够符合道德,不做糊涂、无理的决断。


第三,知识能够给人带来快乐。他认为,追求真理,追求智慧,追求学问,陶醉于研究之中,陶醉于学习之中,可以给人带来精神快乐。可见,西方人认为智慧不是道德之外的另外一个东西,它本身就是一种道德,就有助于道德的改善。


中国传统伦理与西方不同,它具有反智的倾向。我们现在确立的教育方针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这个提法将智慧和道德并列,本身已经是把“智”放到“德”之外了,德不包括智,这典型地代表了中国人的看法。我们的汉语有两个关于人之器官的概念,一个叫做“心”,一个叫做“脑”。在中国人看来,“心”是和道德有关的一种东西,比如我们总是讲“某人心好”,“某人心术不正”,“某人有同情心”等等,都是认为“心”属于道德范畴。至于“脑”,说一个人脑子好,脑子不好,脑子快,脑子慢,脑子灵,脑子笨等等,都是属于智力范围。从这个字词上,就把它道德与智慧一分为二了,西方人认为智慧就是道德,脑子好就是有德,中国人不这样看。中国人认为,“脑子好”不见得“心好”,有知识、有智慧,不见得有道德,甚至还有一种“反智”的倾向,进一步认为“脑子好”就可能是“心不好”,或者说“脑子好”会导致“心不好”,这就是反智倾向。


中国有句话,不知是从哪个文献来的,说“德才兼备是圣人”,但圣人是很少的。一般人可以分为两种,有的人“德”多一些,有的人“才”多一些。那么怎么评价这两种人呢?说“德胜于才是君子”,一个人如果道德突出,才能有所不足,这是君子;反之,“才胜于德是小人”,一个人如果非常有才干,很聪明,但是“德”不太行,这种人就是小人。这里边隐含的观念是,“才”是妨碍“德”的,而“才”和我们说的智慧、知识相关。


这种观念不仅是少数人知识分子写在书上的,它也是一种国民的心理,中国的国民就具有反智的倾向。我们举一个例子。中国各地流传的许多民间故事、笑话,所反映的观念往往相通、相同。例如,有一种“哥俩分家型”的故事,在中国很多地方都广泛流传、长期流传。它的基本内容是这样:父母去世了,弟兄两个要分家,老大聪明,老二笨拙,聪明者想方设法占笨拙者的便宜,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聪明者弄巧成拙,“聪明反被聪明误”,便宜没有占上,反倒让笨拙者得了利益。这种故事在中国各地到处流传,而且是世代相传。这种故事表达的一种核心观念,就是“老实人终归不吃亏”,而如果品德不好,那么不管你多么滑头,多么聪明,多么能算计,都得不到什么好结果。这说明,中国人认同那种智慧虽然不足但却朴质、善良的人,认为聪明的人非常可能在道德方面有缺失。这类民间故事还有一种所谓“傻女婿型”,一般内容都是说:一个老人有三个女儿、三个女婿,大女婿、二女婿很有钱,或很有地位,或很聪明、很会讨老人的欢心,而三女婿比较愚笨。有一次老人过生日,三个女儿、女婿都来祝寿,说了一些话,做了一些事,大女婿、二女婿表现得很乖巧,三女婿说话做事虽然闹了些笑话,但却非常可爱,老人也很喜欢他。这些故事之所以能够在全国各地到处流传,世代相传,说明中国人的深层心理认同一个观念,即是智慧、有知识不见得就好,相反,有可能对道德产生影响。反之,不聪明、没有什么知识的人,可能是好人,他的人生也会有好的结果。对这种观念的认同,体现了中国传统伦理的反智倾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