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祖英:“热写生·冷思考”勿做“伪写生”

 大唐摄绘 2018-05-18



张祖英

1940年出生于中国上海

1963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1980年中央美术学院高级油画研修班结业

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

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

曾任中国美协油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美术报》副社长、副主编

2004年被欧洲人文艺术科学院授于客座院士

 

西溪的早晨

2004年作
60*70cm


热写生·冷思考


  近些年来,中国油画的写生活动蔚然成风,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油画艺术的发展。然而,写生热潮持续不退的现象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思考。湖南省油画风景研究会率先举办“热写生,冷思考”的学术研讨会,针对当前全国性写生热潮及目前所面临的种种状况进行研究,实有必要。

  业内人士都明了油画写生水平在专业能力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在作画的过程中,写生对于锤炼自己的油画技法、培养画家对自然光色的研究,绘画语言的转化、观察过程中的概括、提炼、取舍能力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江南春早

  • 创作年度:2014年作

  • 作品尺寸:130*97cm


  记得早在2008年中国油画学会曾主办过“中国油画写生作品汇展”,那是基于当时伴随着图像时代风潮的影响,不少艺术家以照片、图像的使用替代了写生,而热衷于画室的闭门制作,凭空臆造忽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感受,直接影响了艺术语言的拓展及研究,影响了对色彩、造型敏感的生命活力。由此为了艺术自身发展的需要,当时全国各地的油画家先后自发组织了数十次有相当规模的写生团队,分赴祖国大江南北、山川滨海,甚至海外各处,我自己就参与过近二十几次,包括新疆、西藏、武夷山、长白山、江南水乡和河北山区等。从个别组织写生活动开始,形成了遍及全国有上千位画家广泛参与的写生热潮。参与者大部分是我国处在竞技状态中的中青年优秀画家,他们思绪活跃,相互交流切磋,不但练就了笔头,练就了观察能力,也荡涤了虚假、臆造和矫揉造作,这也可说是典型的中国特色。这股热潮冲破了过去把油画写生单纯作为创作素材收集、色彩和造型训练的片面理解,在亲近大自然中与物象近距离对话,艺术写生成为另一种创作方式。艺术家们以心、手、眼的灵动组合,捕捉瞬间最鲜活的形象,回溯到直面生活,真情创造的艺术境界,取得了自由创造的艺术天地,产生了不少充满激情、生动、鲜活的优秀作品。这无疑对中国油画艺术的表现力和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直接作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时的中国油画学会适时组织了“中国油画写生作品汇展”作为对油画写生的研究和总结,对油画的发展起到了极好的推动作用。


从突尼斯瞭望地中海

2011年作
60*80cm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对于每一个画家来说,户外写生无疑提供了最直接而有效的创作素材。写生的过程往往伴随着怡情的过程,面对万物抒心中之情,激发了创作的活力,也激发了对油画语言和风格的探索。画家面对纷繁的景色,往往要进行筛选取舍,注入情感。由于画家的个性特点、思想观念和艺术追求的不同,在对画面整体的把握、对布局和立意的认识上也各有不同。加之地貌特征,人文风情的不一,于是就形成了许多风格独到的写生样式。如东北大地的粗犷、大气,西北的风景千沟万壑、广漠无垠,呈现壮丽景象。与北方风景不同,我国的南方,往往更为的温和儒雅,山青水秀,意蕴万千。全国性的写生活动,也为不同地域的画家们相互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许多具有相近或相似艺术观念的画家聚在一起学习探讨,又形成了较好的学术氛围。把中国油画写生的水平不断推向新的高度。近些年,中国油画学会举办的“可见之诗·油画作品展”、“江南如画油画作品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学会提出将“中国文化”与“中国精神”熔铸在作品中,注重写景之道以及油画艺术语言东方品质的转换,这对写生提出了更高的艺术要求。


罗布卓尔的秋天


  但事情总有两面,由于写生热的红火,加之写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入其中的往往不只是专心油画创作与探索的专业人士,往往还有各种画廊及经营单位的加入,山头林立、宗派纷呈,队伍庞杂,形成了一些利益集团,他们在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从经营角度提出违背艺术规律的种种要求,包括写生作品的尺幅从50x60cm——60x80cm——80x100cm,甚至140x160cm,层层加码,似乎尺码越大,价值越高。大家知道,由于自然光线的变化,日照时间的限制,除了极个别快手能完成外,大部分艺术家由于时间与精力的有限产生了大量的半成品。有的画家来到景观中,情况还未摸熟,就支起了画架动手开画,有的画家大尺幅的写生,一天可画四至六幅,甚至有的还热衷于在作秀。过多过频的写生活动,忽略了写生活动本身应有的体验,当然质量也可想而知。一大堆未完成的作品空占了不少空间,无奈之下,不得不结合照片和图片刻意加工,产生了一些被称为“伪写生”的作品……这种种状况如成风气,写生的本意肯定会变味。绘画不是比赛,也不是拼速度,它更需要画者冷静的思考。


古村的日落

2010年作
80*60cm


而写生过程缺乏个人独立而自由的思考,往往会忽视对自然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感受,忽视了对自我心灵的体会,过分强化主观和概念,更易造成观察上的麻木,固守现成的样式,虽画不同地方,却也找不到当地的特色。导致出现大量雷同的作品。这都是由于画家盲目跟从、模仿而缺失自我主观思考的缘故所造成的。我们都了解,奉为经典的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大多写生而来,但他们面对作品的态度,对光与色的研究,对画面构成和生活题材的选择,都有着严格和专业的把握,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内创作巴黎圣母院的几幅作品,每幅都是连续在同时间光照下加工多次,对光色与环境的研究可谓登峰造极,这才造就了他们不朽的经典作品。“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绘画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一息即成的视觉样式是无法达到一定艺术高度的。正鉴于此,我认为这次专题讨论“热写生·冷思考”把对写生作品的态度和理解重新审视,以促使艺术健康发展,是极有必要的。


晚钟

2004年作
60*80cm


  大家都明瞭,面对景物的现场写生,是油画家的必备技艺。在一定意义上,写生作品是习作,也是创作,写生作品可以是素材采集,写生也可以是不朽名作,许多印象派的作品就是油画经典之作,就是写生作品。梵高、塞尚、博纳尔,维亚尔,柯罗等这些以画风景著称的画家,在写生的过程中,往往是以大自然作为依托,在写生的过程中借助风景将自我内心的情感与情怀通过绘画的方式加以传达出来。在这个意义上,写生和创作的概念彼此兼而有之。


晨雾中的姑苏

2010年作
80*60cm


  写生作品作为艺术而言,对情感的追求是激发我们创造的源泉,正是为了适合情感表达的需要,使我们在油画语言的探索和材料运用,及对时间空间和体积的表达上产生创作激情。去抒发内心的诗性,寻求画外之意,从中呈现创造的活力。艺术是体验人的情感,铸造人的灵魂的学问,所以不能只是动手的熟练工,更是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这是避免“技不输人,艺不如人“的关键。在某种意义上,艺术的深度决定了境界,而艺术的境界到哪里,艺术的高度就在哪里。


吴哥的微笑

2008年作
160*125cm


  另外,创作中我也体会到“功夫在画外”。一个艺术家要注重各种文化素养的积累,包括天文、地理和历史知识的积累。没有这些“画外”的支撑,一些作品呈现的品味,格调不高,无法攀援经典。例如梵高作品中的麦田村落给我们演绎的是生命的激情,维亚尔作品中呈现的不仅仅是平和雅致的生活场面,而是对生活情趣的感悟。透过画面,通过绚烂的色彩、我们似乎能感悟到画者独特的语言特色,观察世界的角度与其灵魂的印记,更多的是表象背后那个无形画者的真情实感,从而认识一个真实的梵高,一个真实的维亚尔。原因就在于此,这也是画家的生命意义所在。写生艺术所表现的绝不是对自然的复制,而是自我的精神感受与表达,一种视觉语言和他感悟的心灵境界相契合的方式。


梦故乡

1998年作
160*130cm


  正因为如此逐渐形成一种习惯,我每到一处写生地点,总有一种爱好,即时对当地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进行了解。或在事先做好功夫,这在创作中会起到不可意会的作用。在艺术创作中,个人创作的灵感是不可预设的,只能在身处真情的体验中才能油然而生。面对鲜活的自然,写生成为书写生命的媒介,写心中的生机,师造化,得心源。今天我们面对大自然,从客观表现到主观表达,到更主动的处理画面,使客观对象上升为绘画意境,真正成为表现情感的艺术作品。


古道·下弦月

1990年作
100*80cm


  此外,我在此再想强调的是,固然“写生”在艺术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写生”对于我们从事艺术创作来说,并不能涵盖和解决所有的艺术问题,特别是当今我们响应“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号召;除面对大自然外,要求我们以更大的热忱,以更广阔的视角直面现实生活,在剧烈的社会变动中,认识社会,了解各阶层,各民族人民的生存状态,更深入的关注人,研究人,表现人,挖掘和探寻他们精神状态和感情世界,以使我们的创作更好的把握时代的精神脉搏,适应人民的精神需要。更何况还涉及艺术语言的提炼,创造和深化研究等诸多方面。

 ……

(节选)


晨海

1968年作
18.7*26.5cm


丽水小村

2011年作
60*80cm


古道·蔚蓝色的天空

1990年作
100*80cm


古道·夕


林区小路

1983年作
30.4*24cm


大三八的诉说

2001年作
140*120cm


大三八的诉说

2001年作
140*120cm


古道·隘口

1989年作
100*80cm


西湖杨公堤远眺

2004年作
60*70cm


远山的呼唤之一

2000年作
145*115cm


小兴安岭的河畔

1983年作
30*50cm


古道·血色长城

2001年作
40*80cm


湖畔

1982年作
12*23cm


故乡的记忆

2010年作
80*60cm


古道·岁月

1986年作
145*135cm


喀什高台小巷

2005年作
70*60cm






人物作品赏析


巴依夏大婶

创作年度:2011年作

作品尺寸:80*60cm


哈萨克女青年作


澳门女歌唱家

创作年度:2011年作

作品尺寸:100*80cm


藏族女青年

创作年度:2011年作

作品尺寸:50*60cm


贝都因妇女

创作年度:2009年作

作品尺寸:120*80cm


沉思中的哈什妇女

创作年度:2011年作

作品尺寸:60*80cm


穿灰色裙子的姑娘

创作年度:1987年作

作品尺寸:78*59cm


陕北青年

创作年度:2006年作

作品尺寸:60*50cm


啊蒙古蒙古

创作年度:2008年作

作品尺寸:180*160cm


自画像

创作年度:2007年作

作品尺寸:125*160cm


流浪艺人

创作年度:2007年作

作品尺寸:130*160cm


铁匠阿米尔

创作年度:2006年作

作品尺寸:128*102cm


侧坐的肖像

创作年度:1988年作

作品尺寸:80*65cm


塬上

创作年度:1984年作

作品尺寸:110*130cm


创业艰难百战多

创作年度:1976年作

作品尺寸:160*150cm


卓玛的世界

创作年度:2007年作

作品尺寸:160*130cm


站着的男人体

创作年度:1982年作

作品尺寸:124*81cm


瑛子之一

创作年度:1991年作

作品尺寸:53.5*43cm


雪山之子

创作年度:2011年作

作品尺寸:140*140cm


哈萨克妇女主任

创作年度:2011年作


维族妇女

创作年度:1982年作

作品尺寸:75*54cm


哈萨克小学生

创作年度:2014年作

作品尺寸:97*130cm


来自中国的声音

创作年度:2014年作

作品尺寸:165*120cm


躺着的海

创作年度:2014年作

作品尺寸:130*97cm


童雁汝南肖像

创作年度:2015年作

作品尺寸:60*70cm


塔什库尔干的阳光

创作年度:2011年作

作品尺寸:170*260cm



  精品艺术书籍推荐  

特价画册大优惠 数量有限 欲购从速!!!


崔国强  赵开坤   戴士和  丁    方

陈和西  王克举  段正渠   张新权

张立平  于小冬  王    辉   白羽平

丁一林  林荣生  江文湛   管朴学

张京生  莫   雄   王   琨   吴海鹰




购书请加微信

   数量不多,欲购从速   

   微信号(artist-xi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