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说战国——霸业两代而终的魏国

 hzq114 2018-05-19

战国初年,春秋五霸中最为强大的晋国发生分裂。三家分晋中,魏国虽然分到的土地相对分散,但是却占据了山西西南部的河东地区,这里土壤肥沃,开垦便利。农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加上魏国经过李悝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并且建立了一支以武卒制为基础的强大武装力量,因而魏国在战国初期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到了魏惠王时代,又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迁都大梁,加强对东部的控制。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对外团结三晋,联合韩国与赵国对其他诸侯作战。魏国一度成为诸侯的霸主,甚至率领东方各国,讨伐秦国,一度使秦国险些亡国。

替换高清大图

​三家分晋之后的形势

但是魏国的霸业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衰落了。不仅没有趁热打铁成为七国之中的最强者,反而日益沦为最弱小的诸侯国之一。最先强大起来的诸侯国最终没有统一列国,反而被自己的邻居秦国后来居上了,实在让魏国人难以接受,也让后世的学者反复探讨。

​不过仔细想想,魏国确实没有同一列国的条件,也没有制定合理的内政外交政策,最终将一手好牌打烂了。

首先,魏国确实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这就是前文中提到的,农业基础好。并且最早进行封建化改革和军事改革。不过,魏国也有一个先天的不足,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致命的劣势,那就是国土东西分散,中间夹着一个韩国,无法集中防御。

对于魏国来说要想将国土连接,就必须对韩国开刀,这就会得罪盟友。如果不对韩国动手,一旦形势有变,东西很难相互支援。尽管魏国早期非常注意外交,联合韩,赵,三晋团结对外,但是国土分成两部分毕竟还是制约了魏国的进一步发展。而且魏国东临齐国,西临秦国,南有楚国,虽然是个合纵连横的好地方,但是也是个四战之地,地理位置一般。

其次,魏国一系列的策略失误,穷兵黩武,四面受敌。

在当时的环境下,对于魏国最大的机遇就是集中力量向西灭掉秦国,然后以关中为根据地,向东向南同一列国。事实上魏国也一度是这么做的。不过合纵伐秦,却半途而废。

对秦国的战争,是在魏国的主导下进行的,一度将秦国逼到了亡国的境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伐秦半途而废。要么打死打残,打的他再也不能翻身,俯首称臣,要么就不要打,否则他一旦恢复过来,第一个想的就是你。秦国在濒临亡国之际,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商鞅变法,很快恢复过来,而在秦国强大之后,矛头第一个就对准了魏国,不断的对魏国用兵,使魏国被迫重兵防御强秦,甚至一度为了防御秦国还修建了长城。

魏国在建立霸业之后,迅速调整了外交,把矛头对准了“自己人”赵国,同为三晋,之前赵国一心一意的跟着魏国,但是魏国在强大之后,迅速开始入侵盟国,这种策略应该说是失败的。这逼迫赵国与齐国走到了一起,而齐国此时也因为之前对魏国作战的失利复仇情绪很高,因而围魏救赵,在桂陵对魏国取得了军事胜利。

​围魏救赵

对赵国的行动没有得逞之后,魏国又开始针对韩国,韩国也是一直以来听命于魏国的,是个真诚的小弟,可惜魏国的兵峰再次指向了盟国。韩国也被逼到了齐国的一边,齐国又一次出兵大梁,围魏救韩。

马陵之战 ​

​军事上接二连三的失利,不仅严重消耗的魏国的力量,也使魏国霸主的地位逐渐丧失。到了魏惠王后期,随着秦国的再次崛起,和齐国的日益强盛,魏国霸业迅速结束。不但如此,连原先积累下来的各种优势也迅速丧失,很快就成为了最为弱小的诸侯国之一。

总的来说,魏国的迅速强盛和霸业的迅速衰败,有自身地理位置的先天缺陷,更有对外策略的失误。国虽大,好战必亡,再强的国家,如果不讲究外交,一味地穷兵黩武,那么等待他的只会是失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