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姓宇文是北方崛起的鲜卑族大姓。宇文虚中正是是这支鲜卑族的后裔。其先世于唐末入蜀,经历朝代更迭人世变迁,宇文家族在中原累积起深厚的根基,成为蜀中望族。这些后裔们早已被中原儒家文化打上了烙印渗入骨血,但是我相信,祖辈传承下来的北方鲜卑族不羁阔达的脾性,也在他们体内默默流淌。宇文虚中正是其中之一。 为什么要对这个人产生兴趣呢?因为我发现,这个宇文虚中简直就是古代版本的“潜伏”。 这话还得从北宋联合金攻打辽说起。北宋末期宣和年间,执政的宋徽宗和底下一帮大臣王黼、蔡攸、童贯等策划,准备联合东北地区崛起的新兴国家——女真族建立的金国,对辽国进行南北夹击,以图收复五代时期被石敬瑭割给辽国的燕云地区。燕云地区对北宋朝廷是什么概念?那是连是宋朝的太祖太宗都没有完成的事业。此时,整个朝廷都陷入超越先祖开创伟大基业的幻想之中。时任中书舍人的宇文虚中上书坚决反对。他认为一旦宋金联合灭掉辽国,彪悍的金国势必会借势举兵南侵攻打宋国,则“以百年怠惰之兵,当新锐难抗之敌;以寡谋安逸之将,角逐于血肉之林。臣恐中国之祸未有宁息之期也”。可以说,宇文虚中一语道破了微妙的时局,可惜朝堂上的人早已被眼前的胜利冲昏了头,在这个众人皆醉时候,更是容不得如此不和谐的声音。宰相王黼怒了,大手一压,将宇文虚中降为集英殿修撰,连着后来宇文虚中“建十一策,上二十议”也按下没有上报。 历史一次次重演就是为了证明一句话:真理有时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时局正向宇文虚中预测的那样,金国在联合宋朝灭掉辽国后,调转身子南下向宋朝扑来。在面对强大的对手,宋军毫无招架之力,相继被金军攻克檀州、蓟州,燕京及所属六州,直逼汴京。宋徽宗这才想起宇文虚中先前的话。可是历史不会停下脚步,更不可能悔棋重新来过。弱肉强食,此乃自然法则。大浪淘沙,滔滔的江水甩下那些不时宜,历史长河奔涌向前。早在宋徽宗订下宋金联合的谋划时,不,也许更早,便已注定此后的结局。但宇文虚中是接受了儒家思想饱学之士,更是宋朝朝堂食君俸禄为民请命的士大夫。他不可能也不应该跳出时代的局限,用他的方式守护着风雨飘摇的赵氏江山。 1126年正月,宋钦宗正式登基,改年号为靖康。不久金军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已经抵达汴梁城下。钦宗派使者郑望之出城谈和,宗望开出条件:宋给金军犒师金银绢采各一千万,马驼驴骡等万匹,尊金国皇帝完颜晟为伯父,遣返逃亡到内陆的燕云等地的百姓,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等地给金国,派亲王宰相到金国为人质,赔偿大量军费。如此苛刻的条件,但在金兵扬言攻城的压力下,宋钦宗屈服了。此时,主战派的李纲则扣下了钦宗下令割让河北三镇的诏书,并安排姚平仲前去劫营,结果姚平仲劫营失败,劫营者全军覆没,姚平仲也逃得无影无踪。这下可彻底惹恼了金军,再次返回攻打汴梁。宋钦宗只得再次派人前往金营议和,结果没有一个大臣敢前去。最后,还是宇文虚中挺身而出,接受出城议和的使命。他坐在筐中被送出城外,面见金军使者王汭,多次进入军营谈判。在宋军勤王军队越来越多,金军粮草越来越少的情况下,金军在得到割让三镇的诏书后,答应退军。钦宗认为宇文虚中议和有功,任命他为签枢密院事。宇文先生升职了。朝中大臣们红眼了。历朝历代文官武将之间的矛盾从来就没断过,主战派李纲嘲笑宇文虚中说:一走而为内翰,再走而为大资,三走而为枢密。一时间大臣们纷纷上表弹劾宇文虚,说他擅自议和,割让三镇。钦宗也决定拿宇文虚中当替罪羊,于是下令把他赶出京城,让他去出任青州刺使,不久又给免职。(参见《南朝巨谍宇文虚中之死》) 第二年(1127年),发生了“靖康之变”,北宋灭亡。不久,逃亡在外的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 登基称帝,改年号为建炎,建立了南宋小朝廷。金军在得知赵构登基,立刻举兵南下,捉拿赵构。建炎二年,被金军赶得四处逃命的宋高宗赵构,下诏寻求愿意出使金国的人——名义上是去迎接被金军掳走的徽钦二帝,实际上就是去谈投降条件。“国乱显忠臣”,在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平日个个“忠君爱国”的文臣武将,纷纷洗去脂粉、脱下伪装,袒露出高下不一的人格。宇文虚中,就在这样一个时刻,告别了南宋,踏入了原本是大宋国土、现在却是异族领地的金国,一去不回。从此之后,宇文虚中迎来了他人生里的最跌宕起伏的一段! 在战场上与敌人面对面尽力厮杀不难做到。但深入敌方,忍辱负重与敌人周旋,除了小心提防、提心吊胆外,还要承受住故国人民的责难与唾弃。这所承受的不仅仅是外部的压力,还有那一套宇文虚中做到了,并且做得很好。金国给他加官进爵,礼部尚书、河内郡开国公、金紫光禄大夫,宇文虚中没有半点犹豫,来者不拒,坦然接受。正像他自己写的诗里讲的那样:“莫邪利剑今安在,不斩奸邪恨最深”。 宇文虚中做能一个大宋臣子应该做的,尽可能能够做的一切。他对的起自己心心念念的故国,对得起几任君主的知遇之恩!
宇文虚中存世的词不多,只两首。《迎春乐。立春》是其中之一。行文真挚恳切,饱蘸了危难之苦,家山之思,沧桑之感。 迎春乐。立春 宝幡彩胜堆金缕,双燕钗头舞。人间要识春来处。天际雁,江边树。 故国莺花又谁主。念憔悴,几年羁旅。把洒祝东风,吹取人归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