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侵染性病害 1 主要是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 2 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因素(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气象因素的异常);如冻害、日灼等。 ▲马铃薯冻害 ▲辣椒日灼 3 化学因素 (土壤中的养分失调、水分失调、空气污染和农药等化学物质的毒害等) 如缺素、药害等引起的一类病害。 如 玉米缺磷症状▲ 玉米受药害生长受阻▲ 非侵染性病害VS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相比,没有病原生物的侵染。在植物不同的个体间不能互相传染,所以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特点: (1)没有病征 (2)大面积同时发生 (3)没有传染性
生理性病害与病毒病因为均无病征,容易混淆。 区别是:一般病毒病的田间分布是分散的,且病株周围可以发现完全健康的植株,生理病害常常成片发生。 在发病初期有中心病株,沿中心病株逐渐向外扩展,有明显的由点到面的扩展过程。 侵染性病害由于侵染源的不同,又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性病害等几种类型。 真菌性病害 其症状应从病状和病征 2 个方面来诊断。 一般先看病状,再看病征。 这里我们可以来看一下病征与病状的概念。 病状,就是植物感染发病以后,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 病征,是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的表现。
如果发病部位的病征有以下表现,就是真菌性病害。 霉状物: 有霜霉、灰霉、青霉、毛霉、绵霉等,比如黄瓜霜霉病、番茄灰霉病等 ▲黄瓜霜霉病 ▲番茄灰霉病 粉状物: 有白粉、黑粉、锈粉等几种,比如豇豆白粉病、玉米瘤黑粉、小麦锈病等。 ▲豇豆白粉病 小麦锈病▲ 小颗粒状物: 很多真菌性病害,在植物病部表面或组织内会产生黑色的小颗粒,比如苹果炭疽病、腐烂病等。 ▲苹果炭疽病 发病部位看不到病原物所表现的病征时,就看病状。 病状,就是植物感病以后所表现的异常状态, 器官形态和组织结构都发生异常而不正常。 病状表现为: 变色(如叶片变黄,黄绿相间) ▲黄瓜花叶病毒病 组织坏死(如形形色色的叶斑、叶枯、穿孔等) ▲桃细菌性穿孔病 腐烂(如枝干、花、果、根芽腐烂、溃疡等) ▲西瓜果实腐烂 萎蔫( 如枯萎凋萎等) ▲猝倒病 且所表现的变色、坏死、溃烂、萎蔫有一个从小到大、由轻到重、从点到面的侵染发病过程。在植物上出现的部位和范围有点发性病状和散发性病状。
判断的时候要综合考虑,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在病状上有些表现很相似,难以区分,主要还是看其病症或蔓延速度。 细菌性病害 可从3个方面进行诊断: 1.从发病部位来看 大多数在叶片上发生, 少数在茎秆(包括茎外表、茎内维管束、地下块茎等)、枝梢和果实上发生。 2.从病征上看 细菌病害没有类似真菌病害那样的霉、毛、粉、锈、粒、丝、絮等物质(病原物)。 发病部位在初期会生成半透明状的水渍状或是油渍状边缘,接着病部形成菌脓,病斑光滑,干燥时形成反光膜,随着病情的加重或是环境湿度加大时,会有菌脓流出,病部发臭等。 ▲细菌性病害菌脓 ▲芒果细菌性病害 这是细菌病害的基本特征,仅凭此点便可断定是细菌病害。 3.从病害的传染蔓延速度来看 细菌病害比真菌性病害要快。而且,细菌病害发生后出现的“中心病株”和“中心田块”也比真菌性病害明显些。
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一般是混合发生的,只是发生时会有一种病害占主导地位,所以在对病害进行防治时会选择两种病害一起防治,真菌性药剂和细菌性药剂一起施用。 病毒性病害 也可从3个方面进行田间诊断: 1.只有病状、没有病征 既无真菌性病害一类的霉、毛、霜、粉、锈、粒、点病征,也无细菌性病害一类的菌脓或胶状液。 其病原体在植物组织内部, 通常由昆虫口器传毒、传播, 在植物体外看不到病原物。 2.从病状来诊断,病毒病通常表现为全株性病变 病状有: 花叶 ▲花叶病毒病 ▲苹果花叶病 黄化 ▲番茄黄化曲叶 ▲辣椒黄化 畸形 坏死 ▲茎坏死 没有组织溃烂现象。 3.由于病毒病主要依靠昆虫取食传播,所以在病株和病田中常有昆虫残迹。 线虫病害 多数线虫不具病征,只有病状,主要表现为根腐和全株枯萎两大病状,一般都是土传病害。 线虫性病害造成的根部表现症状往往同真菌性病害的根肿病和豆科作物的根瘤容易混淆, 应加以区分。 ▲根结线虫 根肿病多为主根受害刺激增粗变大,表面光滑。 而根瘤为豆科作物特有,呈米粒大小, 是根瘤菌与豆科作物共生, 不表现病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