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汝昌先生认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只是”改为“应是”或“恰是”更好,你怎么看?

 金贝壳bf6un0sx 2018-05-21

个人认为不改最好

李商隐在《乐游原》中写道: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周汝昌先生认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只是”改为“应是”或“恰是”更好,你怎么看?

两句诗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伤感,珍惜眼前的启示,千百年来让人传唱。而周汝昌先生的意思呢:“夕阳无限好,恰恰是因为接近黄昏的原因”这就完全变了意思。本来就是不同的表达方式,改不改有什么意思呢。然而中国人最喜欢的就是修改,批判别人的创作,以此来显示自己只能。因此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本书要是我来写一定比他好”之类的混账话。周汝昌先生认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只是”改为“应是”或“恰是”更好,你怎么看?

著名诗人贾岛曾写过一首诗:《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其中最为传神的当属:“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一句,意境优美安静,让人读起来就能感受到那份清幽之气。然而千百年来,大家一直在争论:改成“鸟宿池边树,僧月下门”是不是更好。

贾岛描绘的是晚归的僧人,轻叩柴扉这样一幅场景。而后人觉得寺院只有一人,老和尚自己关门,自己开门更显得孤寂清幽,那么一个人又何必敲门呢,直接推门就好了。我自己觉得,都不错,但是贾岛已经那样写了,你又何必在开脑洞呢,寺庙里多住几个不行吗?为了防止土匪上山,才锁门不行吗?完全无必要争论这些?周汝昌先生认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只是”改为“应是”或“恰是”更好,你怎么看?

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就特别喜欢改诗。有一次 王安石看见一首诗中的两句诗:“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王安石看后不觉发笑,心想:“明月”怎么会叫?黄犬怎会卧在花心上呢,于是他提笔改成“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阴”。后来,他游历南方,发现南方有一种鸟叫“明月”,叫声婉转动听;有一种昆虫叫“黄犬”,常在花心飞来飞去。才知道别人没错,自己错了,错在才疏学浅,见识浅薄而又自负。周汝昌先生认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只是”改为“应是”或“恰是”更好,你怎么看?

还有著名的:“轻风扶细柳,淡月隐梅花”,有人说“轻风舞细柳,淡月失梅花”更好一点,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因为不知道谁写的,原句到底是什么,那就可以尽情辩论了,不用担心欺负古人了。

还有原创,只是较量高低才是有意义的,比如《世说新语》里的一个小故事: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同样是吟雪景,谢道韫把下雪比喻成柳絮翻飞,自然比谢郎所比喻的空中撒盐要优美的多了。像这种文斗才是有意义,有意思的,总比你欺负不会说话的古人要强吧?!周汝昌先生认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只是”改为“应是”或“恰是”更好,你怎么看?

我是豫见五羊,经史子集,无一精通。以上皆为个人看法,有不同意见者可以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