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底应该怎样才能学好外语?

 阿布的书柜 2018-05-22

于学习,我们花时间最多的就是7岁-22岁,也就是一年级到大学毕业,硕士生再多学3年。这段接近20年的时间,用来成天学习,工作就是学习,无奈,效率反而更低。毕业工作后你就知道了,你才会回忆学生时代,尤其羡慕那个时候可以随时学。

但关键你学了这么多年,不还是没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还动不动要去“充电”?

问题就来了,为何之前学习效率,如此低下?

我们管窥见豹,从外语学习谈起。

实际上,学习一门语言,首先需要能听得懂,接着会说,然后能读报、读文章、读书,最后书看多了,自然能记日记、写作文。听、说、读、写,相应的要求也是逐级提高的,你从小学语文,也是这个顺序。

实际中,在你还不识字,还不懂汉语拼音的时候,你这个大小人就已经能流利说话了,不但会说家乡话,也会说普通话。你上一年级之前,最厉害的还不是说,你更能听,连大人的悄悄话你都能听得懂,只不过有些成人话题他们以为你不懂,趁此你也装作不懂而已

但是很可惜,我们中国的应试教育却是反着来的,它教你写、读、说、听,你想想看是不是这样?

我当初毕业在台湾企业面试时,我记得一个通过六级考试的女学霸,被人家面试主管骂得哭哭啼啼跑出了面试办公室。为何?事后一了解,因为人家要她用英文自我介绍一下,她憋了半天“My name is Zhang xiaoyu”,其它就不会说了。

台湾面试官当场质疑:“你英语六级是不是自己考的?”学霸哪里受过这种侮辱,直接嚎了出来。

没办法,我们那时从初中开始,现在的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学外语了,都上万英语学时了,大学毕业后,无论大专、本科还是硕士研究生的,毫无疑问她、他最擅长的肯定是写,接着能读,没几个会说的,最后基本都听不懂老外说的话。以至于毕业后蒙混过关进了外企,刚开始就一直躲着外国同事?为何躲,一听不懂,二不会说

那你说我们这传统教育,为何学外语水平这么低下呢?

因为那是传统教育,可能也不是故意为之,总之,它的观念和做法就是让你先背a开头的单词,接着背b字母开头的词语,然后c,最后直到z,这是一个包含26个首字母的背单词学习法

实际上,如果按照正常方法来,你听说读都熟练后,比方到了高中一年级,此时可以精读并要撰写文章了,这时候可以适当参考下字典、背背字母表。但却不是让一年级的孩子就背字典,背字典学习语言的结果,自然是哑巴英语聋子英语。

现在很多商场里面有儿童外语培训机构,就是用一种不同的学习方法,叫做“自然拼读法”。

这种学习方法就是让孩子先听得懂,通过肢体语言去领悟发音和语感,同时自然就会叫出英语名称和相应的动词,对于孩子并不要求能看字母、识字或者写作。

接着提高等级,他们也是先学习字母R,接着是A,然后是T,慢慢扩展到其他字母。这R、A、T就是英语这种语言的最常见发音,放在开头学是人性,也是天性,更是英语这种语言的本性。

这种方法对孩子们学语言,也最管用,他们就不需要背字典了。如果从传统的那种A开头的生词表,一直被到Z开头的单词,你说这学语言的效率多低?现在的某些儿童外语培训学校之所以流行,因为寓教于乐,孩子又很开心,快乐的玩耍中就学会了一种语言,毫无痛苦,所以报名的家长才踊跃。

当然,这是针对语言成型之前的儿童。对于成人包括你学外语,也可以吸收这种理念,但你的母语已经形成,所以也得适当改变下。

你学习外语,得将自然拼读法传统记忆法结合,更要侧重环境的浸入式学习,比如你先进外企再好好学习外语口语,要么去国外待几个月,这才是成人学习的好方法。

我写得这些,中国的成人并不知道这个道理,并且那些外资教育公司在中国开设的针对成人的培训班,他们也不懂,比如华尔街、英孚、韦伯英语等等。

这些在中国教成年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机构,他们的方法固守一个模式,不了解中国成人现状和痛点,结果就是你花了几万块还是学不好,除了让你续费骗你的钱,你根本就没收获。可以这么说,华尔街英语在中国,就是个骗子,尽管她本身并不想骗你。


好的,不多讲了,用到我们职场中来,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不是一成不变通杀的。之前我讲过外语面试前几天的突击法,比如我发明的“总统演讲法”,也是一种短期的方法提高外语能力,让菜鸟应付英语1-2个小时的面试,没问题。

大家触类旁通,你将外语之外的其他课程也挨个看一下,你的学习效率同样低下。

你要问,为什么之前学习效率,如此低下?

关键还是方法问题。

凡事要讲方法,当初在学校里学课程,无论效率怎么低,那都没办法,你的时间已经被规划好了,不可改变。

但是,现在你都已经毕业了,千万不要再将你的时间所托非人,那是慢性自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