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出来的民生温度

 开心e7o7c4abpq 2018-05-22

时间: 2018-04-10     来源: 中国建设报

戴革平 张江风

违法建筑不拆除,上海老城厢重塑无从谈起。如何拆,考验黄浦城管执法局的精细化水平。把群众“小事”当成管理执法的大事来看待,是前提;在拆违后种种惠民举措迅速跟进,让群众不因拆违降低原有的生活品质,是关键。

引线弄车辆失窃率较高,为防车辆被盗,居民们往往在自家门前搭一个简易小棚子,车停里面安全又方便。只是如此一来就占了街沿和人行道,影响路人通行。

拆违执法人员第一次找到施先生时,他坚决不愿签字。商量之后,队员们认为还是要多些换位思考和真情服人。两天后,队员再次上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同时,城管队员对该路段安装了监控探头并加强了人员巡逻,一举消除了施先生的顾虑。“想明白了”的施先生,事后主动帮着劝说邻居拆除违建。

要做拆违“减法”必须配合做惠民“加法”,使被拆违群众感受到温暖。类似施先生这样的例子,在上海老城厢整治改造过程中处处可见。在实施一户一策差异化改造的同时,黄浦区发挥政府部门统筹协调作用,将共享理念植入居民日常生活。位于小东门街道康家弄42号的“邻家屋里厢”家庭生活服务站,每天要接待、服务居民数百人次,在方便上海老城厢居民的同时兼具邻里“社交空间”功能。

据了解,康家弄等周边区域多为房龄数十年的老公房,普遍缺少充裕的厨浴空间,家家户户搭起了用以解决洗衣、做饭、如厕的违建。整治过后,违建全部拆除,但居民的正常生活还得继续,缺失的这部分生活功能如何填补?2016年9月,经多方协调解决,总面积640平方米的康家弄“邻家屋里厢”家庭生活服务站建成启用,集合了公共厨房、独立助浴间、公共洗衣房、公共晾晒区、接待休息区等13个功能区域,服务中华、西姚两个居民区3000户家庭。运行1年多以来,康家弄邻里中心还在良性循环上不断摸索:推行志愿服务积分激励制度,居民积累志愿服务换取所需要的生活服务;向80岁以上老人免费提供服务,也鼓励他们的子女来服务站做志愿者,或者参与社区公益活动。最终,邻里中心将实现家庭自助、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社会组织运作相结合。

百姓无法在家中宽舒办成的事儿,到了这里能一并解决。居民刘明珠家中没有独立卫浴和晾衣场地,以往为给高龄的母亲洗个澡颇费脑筋。邻里中心建成后,志愿者常来帮她搭把手,老人洗澡、洗衣、烘衣轻松完成,闲下来再听听保健讲座,和老邻居闲聊几句,老人连说“享受”。

类似于康家弄“邻家屋里厢”这样的公共便民点,黄浦区正在酝酿筹建更多,因地制宜解决周边居民的厨卫、洗浴、如厕等日常生活问题。现在,与该中心一路之隔的小东门街道赵家宅惠民服务中心已修饰一新,即将启用。

黄浦区补“内胆”、增功能、惠民生、房屋大修、道路翻修、厨卫工程6大类实事工程26类子项目全面拉开,上海老城厢在“里子”、“面子”齐头并进中努力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借上海老城厢整治改造的东风,曾在全国危房普查中被列为“严重安全隐患”点位的聚奎新村换了新颜:洗浴、做饭、如厕功能齐全,楼上楼下互不干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