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垂钓之乐

 高建瓴De图书馆 2018-05-22

小时酷爱垂钓。每到假日,一杆在手,在水边一蹲就是一上午,或者一下午。任时光如流水般从身边匆匆溜走却浑然不觉,被太阳晒得全身上下皮肤黝黑也毫不在乎。

有时,一整个上午也钓不到一条鱼,但还是不肯轻易放弃,心里总是隐隐地感觉到在下一刻会有鱼儿上钩;到了下一刻也没钓到鱼,又感觉在下下一刻定会有惊喜出现,就这样,一直坚持着、坚持着,心里始终都会怀着一份希望、一份期待。是的,只要不放弃,希望总是会有的。

偶尔钓得一条鱼上来,顿时兴奋万分,两眼放光,双手发抖,而那小小心脏也总是会突突突地乱跳起来。看着鱼儿在岸上活蹦乱跳的样子,一种小小的成就感和满足感顿时便会溢满心胸。

虽然已有二十多年没钓鱼了,但每每忆起孩提时垂钓之乐,心依然会在瞬间飞回到那时那地,依然可以触摸到遗留在岁月里的那一份激动与欢欣。

前些日子,我教儿子一首题为《小儿垂钓》的唐诗:“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由于我本人对垂钓深有感触,所以教起来也便得心应手,我用语言把那一幅优美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再现于儿子的面前,儿子听的很认真,也很享受,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当然,我也从中体会到了一种难言的幸福和快乐,我似乎带着儿子,一起回到了我童年时的那个池塘边,一同享受着那垂钓的乐趣。

其实,垂钓之乐,并非我辈独享,古人早就感受过了。《红楼梦》里,描写那“四美”垂钓之乐、之情、之趣,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成为文人墨客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当然,垂钓是分好几重境界的,诸如我辈者往往只能领略到它的一般境界,只有真正的大智慧者才能登堂入室,到达更高的境界。

如诗人柳宗元笔下,那一叶孤舟之上,那位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悠闲地坐在船头,独自垂钓着一江冬雪。难道他所钓之目标仅仅是鱼吗?非也,他所要钓的并不是那水中之游鱼,而是他心中之“大鱼”。

还有,那位大名鼎鼎的姜太公(姜子牙),据说他用的是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在常人眼里那简直是愚蠢至极了。然而,又有谁知晓他是大智若愚呢?可以这样说,他钓鱼应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他的真正意图当在国家大事、政治风云。钓鱼,能钓出如此情怀、如此境界,真的是我辈所望尘莫及的呵。

如今,身居城里,再也难觅那样的一方池塘,即便有,也找不到儿时那样的心境、那样的激情,所以,估计我是再也不会去临水垂钓的了。每有闲时,便会选择读几页书,敲几行文字,既作自娱自乐,也供朋友玩赏。偶尔还会投投稿,并不在乎稿费的多少,能够发表便很满足,有人欣赏便觉快乐。

每每一篇文章发出去以后,接下来便是漫长的等待——等待它在报刊或杂志上露面,一如当年在水边等待鱼儿上钩时那样的虔诚。而文章一旦发表出来之后,内心的那份激动也决不亚于当初钓得一条鱼儿上岸。所以,尽管多年不去水边了,但,我似乎仍然在专心致志地垂钓,只是,那长长的钓杆已换作手里的笔杆罢了。

大概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我常常梦见自己,静静地伫立于那一汪碧绿的湖水边,手握钓杆,两眼凝视着那平静的湖面,耐心地等待着、等待着,等待那个令我兴奋而又激动的时刻到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