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性括要(一)

 湘江游龙 2018-05-24

(选药合计382种)

解表药(26)

外感表征,解表为先。

辛温以发散风寒,辛凉以疏解风热。

麻黄散风寒而平喘利水,桂枝接肌表而温经通阳。

荆芥发表祛风,初起疮疡并治;防风祛风散湿,肢体疼痛能疗。

羌活祛风除湿以通痹;紫苏利气和中以宣痰。

生姜发散风寒,温胃止呕;葱白疏解肌表,散寒通阳。

解肌表,透痧疹,以胡荽柽柳;

去头风,通鼻窍,以苍耳辛荑。

香薷散暑风而化湿利水;青蒿解暑热而治疟除蒸。

蝉蜕宣表透疹,解痉退翳;薄荷疏风解表,利膈清咽。

蔓荆子疏风而清头目;牛蒡子泄热而利咽喉。

宣表清络以桑叶;疏风明目以菊花。

紫胡和解少阳之枢,疏肝解郁;葛根透解阳明之表,散火生津。

木贱宣表退翳;升麻解毒升阳。

浮萍透疹毒而消水;淡豉散郁热而除烦。

表解里和,治当慎始。

 

清热药(48

热盛于里,用药当清。

苦寒、甘寒、咸寒,药性有别。

泻火、救津、解毒,治症不同。

黄连泻心,苦燥湿而寒胜热;黄芩泻肺,上凉膈而下清肠。

栀子泻三焦湿热之蕴结,黄柏泻肝肾火旺之有余。

石膏知母善清肺胃,而治高热烦渴,

解热石膏效显,滋阴知母功良。

牛黄凉肝化痰而镇痉,犀角清心解毒而化斑。

胡黄连清肝热,消疳除蒸;龙胆草泻肝火,利湿退黄。

草决明、青箱子,以治头痛目赤障翳;

天花粉、芦苇根,以治热病烦渴津伤。

蒙花、谷精疏风明目;苦参、秦皮治痢清肠。

马勃清肺利咽消肿,外伤出血可治;

熊胆凉肝明目止痛,肿毒熨伤宜涂。

玄参咸寒,软坚增液;生地甘寒,凉血救津。

白薇草、牡丹皮,泻血分之伏热;

地骨皮、银柴胡,除阴虚之骨蒸。

赤芍消瘀热痈肿;紫草清麻疹热毒。

青天葵清肺热解毒凉血;藏红花清心热凉血消斑。

消斑疹以大青叶;治热病以白头翁。

清心除烦竹叶为先;清热解毒银花为良。

连翘透热散结;白蔹解毒小痈。

夜明砂消疳热,兼治夜盲目翳;

腊梅花清疹毒,并涂疮溃火伤。

鱼腥草、败酱草,解毒排脓,肺痈肠痈皆堪治;

紫地丁、蒲公英,清热散结,疔疮肿毒并能施。

山豆根多治咽喉肿痛,莲子心善治心热昏谵。

芦荟清肝通便消疳热;青黛泄热凉血涂痄腮(腮腺炎)。

射干根清肺热而利咽喉,白藓皮清湿毒而除疹痒。

察热邪之所在,审津气之盛衰,

庶能切合病情,药皆中肯。

 

祛寒药(14

里寒诸症,祛之以温。

辨上中下三焦之寒,别肺脾肾三经之治。

附子温肾回阳而救脱;干姜暖脾通脉而驱寒。

肉桂补肾阳火衰,温肝暖血;

细辛主痰饮气逆 ,温肺散寒。

治脾寒腹痛呕逆,以高良姜;

治肝寒头痛吐沫,以吴茱萸。

丁香暖胃止呃;蜀椒温中杀虫。

益智仁温濇(涩)肾气而缩尿;

小茴香温散肝寒而之疝。

腹痛呕逆宜荜拔;胃寒吐泻需胡椒。

毕澄茄温行脾胃;豆豉姜温散风寒。

辛温祛寒皆耗液,阴虚阳亢总非宜。

 

泻下药(12

实水可下,实热可攻。

便秘津枯,只宜润滑。

大黄苦寒泻热,泄气血而推陈致新;

芒硝咸寒软坚,攻燥实逐积消症。

郁李仁通便利水,火麻仁滋液润肠。

牵牛苦寒峻利二便;巴豆辛热温下寒凝。

番泻叶泻热去实,兼消积滞;

乌桕皮逐水消肿,并治蛇伤。

泄脏腑水饮以大戟;泻胸胁痰水以芫花。

甘逐泄水逐饮;商陆利水消肿。

用毒药以攻邪,药量必须宜谨。

 

祛湿药(26

水湿停聚,见证多端。

或为肿满吐泻,或为黄疸浊淋,

热化宜苦泄淡渗,寒化宜辛散温行。

佩兰消暑,化脾湿而辟浊;

藿香解表,止吐泻而和中。

草果逐寒破滞;苍术燥湿运脾。

草豆蔻燥湿祛寒而行滞;白豆蔻化湿而开胸。

猪苓通水而治淋浊;茯苓导水气而益心脾。

车前子清肝热,能明目利水;

灯芯草清心火,可泄热除烦。

通草渗湿热而治热淋涩痛;木通导心火而治尿赤口疮。

泽泻渗湿热而利水;扁豆化暑湿而和中。

薏苡仁除湿痹,和脾止泻;冬瓜仁消痈毒,清肺化痰。

金钱草利湿热,以治石淋黄疸;

土茯苓清湿毒,而治梅毒恶疮。

滑石清暑利湿;萆(蓖)藓去浊分清。

石苇清肺热以利水;瞿麦破?结而通淋。

冬葵子利二便而通乳闭;茵陈蒿清湿热而治发黄。

海金沙利血分湿热,并主五淋尿痛;

萹蓄草除膀胱湿热,兼疗皮肤苍珍。

倘脾肾之既弱,即渗利宜慎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