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年人怎样成为时间的朋友

 老得很优雅 2018-05-24

        步入老年之后,因我们的时间已经开始倒计时,在某种程度上比年轻人更加紧迫了。现在有很多老年人,面对知识的快速迭代,生活节奏显得不那么合拍了。

        我曾听猎豹的傅盛讲到他的读书方式,受到一些启发,值得我们借鉴。因为他是名人,大家都认为他读书一定是很多的,但是,他说自己读书并不多。不过,他说自己读书特别注重细节,就是刻意去练习,要把每一本书重要的观点翻来覆去的验证。比如说,一个有用的观点,要从各个方面去反复考量,证明真伪以及它的应用场景。经过多次的演练后,就能证明其正确还是错误。也就是说,读一本书就要把这本书吃透,知行合一的用到实际生活中。所以,选到一本好书是关键,要精益求精,他的方法我十分赞同。


        说个例子,老年大学我有个同学听课喜欢录屏,老师讲PS操作时,他会全程录下,但之后,我并没有看到他的分享。我曾问过他为啥?他说分享太麻烦了,有一次为分享一个外地朋友的瑜伽录像,竟花掉几十块钱才完成。那天上课,我就尝试着自己录屏,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录屏十五分钟竟然有3.8G之大,虽然也可用压缩等方式进行变小,毕竟还是费时费力。如果我不是实际实践,凭空去想象分享的简单,就难免犯主观上的错误了。对老年朋友来说,他们和年轻人不一样,学习任何一项操作都有一定的难度,来之不易。所以,做事儿要深入了解,才会有应对的措施。像刚才的问题,如果换用“一直播”录屏或者用“千聊”录音,这些平台的分享就极为简单,既不占用自己的手机内存,又能多快好省的共享资源。


       傅盛强调的是要精读书籍,既然使用刻意练习的方式去学习,我们就会带着问题去求解,所以,为了解决问题,除了虚心学习,还会敢于质疑权威,建立自己独特的观点,这样就能够提高认知,迭代升华。

        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位,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他建议大家读书的方式是这样的。他说,如果是你是一个特别勤奋的人,将来又想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就用一万小时理论去学习,因为它比较适合你,只要持续坚持一万小时的学习,就能成为行业专家。他又说道,如果没有那么勤快,读书就要讲究效率了。首先,要能建立一个知识学习的平台,在平台上反复的实践,不断的试错就能提高效率;第二要向高人学习,大牛们都有自己的学习经验,成功者已经有了完整的体系,通过模仿他们来提高自己是最有效的。第三点就是要建立知识连接,让知识形成一个“大圈”,如写作时,任何东西均可以顺手拈来。我想他指的“知识圈”就是一个知识体系,表面上看是零碎的,一旦需要就立刻可以组装成型,宛如分散在各个车间里的配件,只等待启动组装。所以,这就是要靠我们平时做好储备,提高工作效率,化繁为简。


        这两个月我开始使用有道云笔记,随时记录,时时查找很方便,逐渐有了我的“知识仓库”。一段时间以来,写文章的难度好像变小了,有了众多的素材积累,有时通过简单组合,就可以完成一篇短文。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当我们受到一种启发时,只要抓住此刻的“心流”,配合自己深入的思考,结合已有的素材,一篇文章的雏形基本就有了。一段时间以后,就能够建立一套标准化流程,这就是咱们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式。

       所以,古人强调要“温故而知新”是智慧之说。从现在起,我们应该改变成天刷手机,毫无目地寻找刺激的无效学习方式。因为,“业精于勤荒于嬉”。在互联网上的闲逛,表面上在学习,实际是在“偷偷的懒”,缺乏深入思考会让脑袋空空,将导致更多“无知焦虑”的产生,希望我们都能做时间的朋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