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辛凉解表药
2018-05-25 | 阅:  转:  |  分享 
  


【薄荷】



1.来源别称:唇形科植物薄荷(俗称“水薄荷”、“凉薄荷”、“药薄荷”,“白根薄荷”。)的地上部分。

2.分布采收: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地区。夏秋季茎叶茂盛时采割,晒干。

3.性味归经:味辛。性凉。归肺、肝经。

4.功能主治:a.疏风散热。b.清目利咽。c.透疹止痒(内服加外洗)。d.疏肝解郁。e.消肿散结(薄荷油外涂患处)。

5.成分药理:内含薄荷醇、薄荷酮等挥发油,及乙酸薄荷脂类,具有消炎、抗菌、镇痛、止痒、祛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等作用。

6.用量用法:每剂3--6克,生用,煎汤,内服。其气芳香轻扬,宜后下,莫久煎。

7.临床禁忌:阴虚血燥、肝阳上亢、表虚汗多不止者,禁服。



【蝉蜕】



1.来源别称:蝉科昆虫蚱蝉(俗称“大知了”)羽化时脱落的皮壳。

2.分布采收:分布于中国关内大部分地区。夏秋季采收,淘洗去泥沙,晒干。

3.性味归经:味甘、咸。性凉。归肺、肝经。

4.功能主治:a.疏风散热。b.清目退障。c.利咽开音。d.息风解痉(小儿常用)。

5.成分药理:内含甲壳质、角蛋白、氨基酸、异黄蝶呤及赤蝶呤,有镇静、抗惊厥、及神经节阻滞作用。

6.用量用法:每剂3--10克,生用,煎汤,内服。治破伤风15--30克。

7.临床禁忌:虚劳失音,本品不宜。孕妇慎用。



【菊花】



1.来源别称:菊科植物(黄、白)菊的头状花序。(非“野菊花”,二者有别。)

2.分布采收: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尤以杭菊、贡菊、亳菊、滁菊为佳。每年十月份前后花序初开时,选取晴暖干爽的日子采收,及时阴、晒、烘干。

3.性味归经:味甘、微苦。性凉。归肺、肝经。

4.功能主治:a.疏风散热。b.清肝明目。c.解毒(黄)养阴(白)。d.利气降压。

5.成分药理:内含挥发油及多种有效成分,具有解热、抑菌、扩血管、抗凝血、降血压之作用。

6.用量用法:每剂6--12克,生用,煎汤,内服。日常开水泡服,适量。

7.临床禁忌:脾胃虚寒、泄泻患者,慎用。



【桑叶】



1.来源别称:桑科植物桑(灌木或小乔木)的叶子。亦称“蚕叶”。

2.分布采收: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初霜后采收,半干时,适度揉搓成团,晒至全干。

3.性味归经: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

4.功能主治:a.(生用)疏风清热。b.(醋炒)清肝明目。c.(蜜炙)润肺化痰。

5.成分药理:内含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抗菌、降糖、凉血止血、通利关节等作用。

6.用量用法:每剂5--10克,煎汤内服。皮肤病患者煮水外洗,适量。

7.临床禁忌:虚寒性咳痰患者,勿用。菊、桑力弱,须与他药配伍应用,疗效更佳。



【柴胡】



1.来源别称: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根。

2.分布采收:秋末至次年春初采挖,淘洗干净泥沙,晒干。

3.性味归经: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胆经。

4.功能主治:a.和解退热(生用)。b.疏肝解郁(醋炙)。c.升阳举陷(蜜炙)。

5.成分药理:内含多种皂类、醇类、挥发油、多糖等有效成分,具有解热、镇静、镇痛、镇咳、利肝胆、抗炎抑菌、抑制肿瘤等作用。

6.用量用法:每剂3--10克,煎汤内服。或入丸散(如:柴胡疏肝散);或提纯,制成针剂(如:柴胡注射液)。

7.临床禁忌:真阴亏损、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患者,慎用。



【升麻】



1.来源别称:毛莨科植物升麻(川升麻)、兴安升麻(北升麻)、大三叶升麻(关升麻)的根及根部茎。

2.分布采收:秋冬季采挖,淘去泥沙,晒干后,再搓去须毛,留下主根备用。

3.性味归经:味辛、微甘。性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4.功能主治:a.发表透疹(生用)。b.清热解毒(生用)。c.升举阳气(蜜炙)。

5.成分药理:内含酸、碱、醇、素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解热、降温、镇静、降压、镇痛、抗惊厥、抗菌、松弛平滑肌、收缩子宫等作用。

6.用量用法:每剂生用3--6克,蜜炙用6--12克。煎汤内服。

7.临床禁忌:①.阴虚火旺患者,禁用。②.麻疹已开始透发患者,禁用。③.升麻碱对消化道内粘膜有刺激性,故用量不宜过大。



【牛蒡子】



1.来源别称:菊科植物牛蒡(俗称“东洋参”、“鼠粘子”,别名“恶实”。)的成熟种子。

2.分布采收: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七八月份果实成熟,呈灰褐色时采收。

3.性味归经: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

4.功能主治:a.疏风散热。b.清咽利喉。c.宣肺透疹。d.消肿散结。e.润肠通便。

5.成分药理:内含多种拉帕酚、脂肪油、生物碱、维生素B1等有效成分,具有抑菌、降糖、扩张血管等作用。

6.用量用法:每剂5--10克,多生用,煎汤内服。炒用6--12克,止咳化痰效果好。

7.临床禁忌:本品性寒滑利,脾胃虚寒便溏者,气血虚弱者,均禁用。



【蔓荆子】



1.来源别称:马鞭草科植物蔓荆或单叶蔓荆的成熟果实。

2.分布采收:闽台、两广、云贵川一带均有分布。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3.性味归经:味辛、苦。性微寒。归膀胱、肝、胃经。

4.功能主治:a.疏风散热。b.凉肝明目。c.祛风除湿。

5.成分药理:内含油脂、黄酮、生物碱等有效成分。

6.用量用法:每剂5--10克,打碎生用,煎汤内服。炒用,可聪明耳目。

7.临床禁忌:瞳孔散大者,禁用。



【豆豉】



1.来源别称:大豆的发酵加工品。亦称“淡豆豉”。

2.分布采收:随时随地。

3.性味归经:味苦辛。性寒凉。归肺、胃经。

4.功能主治:a.解表疏风。(配伍相应热性、寒性药物,风寒、风热、风湿均可疏散。)b.养阴清热。c.宣郁除烦。

5.成分药理:(略)

6.用量用法:每剂6--12克,生用,煎汤内服。

7.临床禁忌:(略)



【葛根】



1.来源别称: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的根。

2.分布采收:中国中、东、南部大部分山区均有分布。秋冬季采挖其根,刮去外皮,待其半干时,切成厚片,再晒至全干。

3.性味归经:味甘、辛。性平。归脾、胃经。

4.功能主治:a.解肌热。b.透麻疹。c.生津止渴。d.(榨取鲜汁内服)凉血止血。e.(鲜根切块煨用)健脾胃,升中阳,止泻利。

5.成分药理:内含素、酮、醇、酸、淀粉等有效成分,具有解热、解痉、降血糖、抗凝血、扩张血管等作用。

6.用量用法:每剂5--12克,生用,煎汤内服。

7.临床禁忌:无。



【浮萍】



1.来源别称:浮萍科植物紫背浮萍的全草。

2.分布采收: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夏秋季茎叶茂盛时即可捞取,晒干备用。

3.性味归经:味辛(咸腥)。性寒。归肺、膀胱经。

4.功能主治:①.发汗解表。②.利尿消肿。③.解肌透疹。④.疏风止痒(内服加外洗)。⑤.凉血止血(内服加外敷)。⑥.(鲜品捣烂外敷)消炎止痛。

5.成分药理:内含素、酸、钾等有效成分,具有利尿和解热作用。

6.用量用法:(干品)每剂3--10克,(鲜品)每剂15--30克,生用,煎汤内服。外用:或干品研末,或鲜品外敷,或煎汤外洗,均适量。

7.临床禁忌:体虚自汗者,禁用。



【木贼】



1.来源别称:木贼科植物木贼的地上部分。俗称“节节草”。

2.分布采收: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林下湿地均有分布。夏秋季茎杆茂盛时采割。

3.性味归经:味甘、苦。性平。归肺、肝、胆经。

4.功能主治:①.疏风散热。②.凉肝明目。③.利湿退黄。④.疏风止痒(外洗)。⑤.止血。

5.成分药理:略。

6.用量用法:每剂3--9克,生用,煎汤内服。煮水外洗,适量。

7.临床禁忌:如有中毒症状,服用适量维生素B可解。

献花(0)
+1
(本文系伏牛山人XP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