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长期照护保险的筹资难题 作者 I 姜日进 青岛市长期照护协会会长 2015年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 “ 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 。至此,业界关于目前我国建立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时机是否成熟的争论,应该告一段落。随之而来的是如何建立这一制度,其焦点是基金筹集问题。 中共中央的建议,之所以没有直接提出十三五应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而是加了 “ 探索 ” 二字,笔者认为主要也是考虑筹资难的问题。 多措并举,解长期照护保险筹资难题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高速发展,特别是随着政策性独生子女父母逐步迈入老年,失能老年人的 “ 照护危机 ” 已日益逼近,尽快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按国际经验,长期照护保险的费用一般都是由用人单位、被保险人、政府三方共同负担,但是在我国目前很难实施。 首先,从用人单位和个人来说,由于我国社会保险起步晚,历史欠账多,社保缴费率几乎是全世界最高的,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已提出要 “ 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 ” ,在这个背景下,想通过再增加缴费建立新的社保险种,其难度可想而知。 其次,从政府来说,近几年为了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应对老龄化,各级财政已作了大量投入,且必须继续加大投入,不少地方的财政已是捉襟见肘,眼下确实无力再拿钱支持建立新险种。 面对这种情况,是不是只能消极等待呢?笔者认为,只要摈弃部门利益,从全局出发,合理调整社保的筹资和支付管理结构,整合政府应对老龄化的资源,提高其效率,在不额外增加社保缴费和政府投入的情况下,也完全可以把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建立起来。 一是通过调整现行社保的筹资和支付结构,解决职工照护保险的筹资问题。 医保基金当期有较大结余的地区,可直接从单位医保费率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照护保险的单位缴费,同时,适当减记个人账户额度作为个人缴费。医保基金紧张的地区,可推行门诊统筹、改造并逐步取消个人账户,通过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益的办法进行筹资。 经测算,个人账户取消后,利用其沉淀的、不能发挥互济作用的基金,基本可以在不影响医保保障水平的情况下,建立照护保险基金。 除上述两种办法外,还可以考虑从养老基金划转退休人员的照护保险缴费。具体可通过退休费的正常调整机制逐步解决,如退休金平均增长10%,可以拿出一个百分点作为照护保险缴费 。 另外,现行退休金调整机制分档次向高龄者倾斜,力度是很大的,主要是考虑高龄者失能和需要照料的几率大大增加,建立照护保险后,可不必再考虑这个因素。 二是城乡居民的照护保险费,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的办法,由政府和个人 1 : 1 负担。这一群体其实主要是乡村人口,鉴于目前城乡差别较大,乡村的服务可及性不足,起步时筹资标准可以低一些,筹资的压力也就相对小一些。 个人缴费部分,由个人或家庭承担(学生儿童个人不缴费),困难家庭及三无、五保等人员的费用全部由财政负担。政府承担部分的费用,只需合理整合一下现行的为老服务支出项目,不必另行投入即可解决。 近些年为应对老龄化,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已出台不少政策,投入大量资金,如补供方的养老机构建设补贴、运营补助,补需方的 “ 撒芝麻盐 ” 式的按人头发放老年人高龄补贴(有的地方70岁即开始发放)、失能补贴、过节费、体检费等等,这些投入的效率乏善可陈,但资金总额已远远超出可用于建立城乡居民照护保险所需投入。 三是先行试点,稳步推进。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老龄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状况差别很大,建立照护保险制度不能搞一刀切。老龄化严重、经济发达、财政状况好的地区可以先行一步,实施过程应该循序渐进,实施范围可以逐步扩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普遍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以从容应对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完) 96岁高龄老人,紫色尿液综合症实例分析 I 第十期清华照护案例讨论 此为清华大学老年卫生评估项目组(interRAI团队)提供支持的照护案例讨论活动。活动的目的是:通过个案讨论,分享大家的照护经验,取长补短;并通过专业人士的点评,增加循证医学证据,以期提高照护评估、管理水平。 案例摘要 王奶奶,96岁,突发意识障碍3小时。 王奶奶上午在家里看电视时,在坐位上突发双眼上翻,呼之不应,无肢体抽搐,无大小便失禁;约30分钟后意识逐渐恢复。 3小时后来医院急诊,查体温38℃,血压正常,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总数增高,血钠轻微降低。尿常规中见125个白细胞,70个红细胞,亚硝酸盐阳性。神经系统检查以及头颅CT、核磁等,未新发出血与梗死。 她既往有10余年的失智症病史,平时可简单交流;每日卧床时间较长。还有持续性房颤,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ERCP取石术后,骨质疏松等。 诊断考虑是,泌尿系统感染合并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编者按:“一过性” 是指某一临床症状或体征,在短时间内出现一次,往往有明显的诱因,随着诱因的去除,这种症状或体征会很快消失。),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 但患者长期卧床,骶尾部褥疮。尿液浸润骶尾部,褥疮难以愈合,并合并局部组织感染,给予长期留置尿管。 保姆发现王奶奶 “ 尿葡萄汁了 ”,只见尿袋中的尿液都是蓝紫色的,而体温是正常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案例拟讨论要点 1、什么是紫色尿袋综合征?发病率怎样? 2、紫色尿袋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怎样导致紫色尿袋综合征的? 3、紫色物质是如何产生的? 4、紫色尿袋综合征怎样治疗? 本周六早上09:00-10:00,第十期清华照护案例直播,邀请【协和保健医疗部钟华医生】分享【紫色尿液综合症案例讨论】。 主讲嘉宾: 钟华,北京协和医院保健医疗部主治医师,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内科硕士学位。 临床专业为老年医学、老年心血管病,擅长老年患者的综合评估、老年患者的综合健康管理和慢性疾病的治疗,尤其是老年心血管疾病的管理和治疗,如高血压病、代谢综合征、冠心病、心房颤动、慢性心功能不全等。 在《中国心血管杂志》、《中华全科医师杂志》、《中华保健医学杂志》、《中华临床营养杂志》等多种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并参与翻译和编纂多部老年医学相关的书籍和教材。 讨论日期和时间: 本周六(26号)早上 09:00 - 10:00。 扫码报名参与讨论: 蜗牛故事养老LOS. ID:yanglao737 具影响力的养老行业干货内容平台 涉老企业品牌宣传、培训合作 微信 / 电话:wingchuihk / 13911471677 微信 / 电话:anjun75 / 1391056899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