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宋八大家恩怨录

 闵卫平 2018-05-25


唐宋八大家恩怨录


(一)

文|斯征


宋代三苏父子都名列唐宋八大家,足见他们的文章冠绝当时。三苏父子受知于欧阳修,欧阳修在苏轼之前,是文坛盟主,领袖群伦。唐宋八大家宋代占六位,可以说除欧阳修外的其他五位都受过欧阳修的提点。

 

早年三苏父子籍籍无名,苏洵带着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从眉州到成都,拜访自己的朋友张方平,希望得到张方平提拔,张方平当时在成都做知州,与苏洵关系不错。

 

张方平知道三苏父子文章独步,怕自己耽误他们爷儿仨,就说,我哪行啊,你们应该找欧阳修,就是就替父子三人写了一封推荐信给欧阳修。

 

当时张方平和欧阳修有矛盾。矛盾的根源就是,庆历初年,朝廷杜衍、韩琦、富弼和范仲淹这四人想在朝廷有点作为,就是想改革,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庆历新政


欧阳修是谏官,和他们理念一致,帮着他们为新政出谋划策。

 

不久,改革派被以“朋党”的罪名解散,纷纷外放,改革失败。当时改革派欧阳修范仲淹等人都对宰相吕夷简有意见,张方平站在宰相这边,改革派失败后,张方平总是讽刺改革派。欧阳修作为改革派的成员之一,当然不高兴,两人从此交恶。

 

此时的张方平在成都做知州,虽然与欧阳修交恶,但是他深知欧阳修为人,不是小肚鸡肠的之人,奖掖后进,没有个人私心。

 

张方平给三苏置办了衣服,又让三苏带着推荐信,赶到京师干谒欧阳修,欧阳修收到推荐信和三苏文章之后,并没有因为是张方平推荐的而置之不理,而是非常欣慰,认为三苏文章必定一时楷模,应该大力提拔。

 

欧阳修特别喜欢苏轼。在《与梅圣俞书》中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可喜可喜。”

 

梅圣俞就是梅尧臣,欧阳修的同事兼朋友。欧阳修作为文坛盟主,能够说出这种话来,可以说非常看重苏轼,足见其心胸。

 

苏轼在考中进士后,非常感激欧阳修的提拔,特地写了一封信《谢欧阳内翰书》,信中先对欧阳修倡导的古文革新予以赞颂,然后说没想到自己受到您的看重,把我擢为第二名,特谢恩于门下,实在是我的幸运。

 

欧阳修去世三十年之后,苏轼作了一首《醉翁操》。此词颇有渊源。

 

当初欧阳修被贬滁州,作《醉翁亭记》。十年后太常博士沈遵就慕名而来,游览琅琊山,沈遵游览尽兴,就谱了一曲《醉翁吟》,后来沈遵与欧阳修见面,沈遵就用琴弹了这首《醉翁吟》,可惜有曲无词,欧阳修就为这首曲填了一阙词:


始翁之来,兽见而深伏,鸟见而高飞。翁醒而往兮,醉而归。朝醒暮醉兮,无有四时。鸟鸣乐其林,兽出游其蹊。咿嘤啁哳于翁前兮,醉不知。有心不能以无情兮,有合必有离。水潺潺兮,翁忽去而不顾;山岑岑兮,翁复来而几时?风袅袅兮山木落,春年年兮山草菲。嗟我无德于其人兮,有情于山禽与野麋。贤哉沈子兮,能写我心而慰彼相思。

 

但是欧阳修写的这首词与曲调不合,唱不出来,有的人也照着欧阳修的词谱曲,但是也不理想。

 

三十年后,欧阳修去世,沈遵也已不再人间。庐山有一位玉涧道人崔闲还记得此事,他擅长弹琴,只遗憾此曲没有合适的歌词,于是弹奏曲子,请苏轼来填词。

 

苏轼天纵奇才,填词高手,当然难不住他。于是就填了《醉翁操》: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苏轼的词与曲子珠联璧合,天衣无缝,也许这是苏轼对欧阳修除诗文外的另一种怀念吧。(未完待续)


【转载请联系后台】



子思吃紧为人处,活泼泼地

在唐风宋韵里品味古典

找寻活泼泼地精神世界

与我一起

让阅读改变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