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的多数简单操作,就是把焦点聚焦于多分类维度的数据呈现,以表格、图表的形式将重点突出。 关于FineBI,可能很多小伙伴多多少少了解过这款商务智能工具,这是目前市面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自助式BI工具之一,与之同行的还有Tableau、PowerBI等。
但严格定义来讲,他其实一款自助式BI。常常被用作大数据前端展现的工具,对接hadoop、Spark等平台;用作业务部门的取数、业务数据分析(IT数据部准备好数据,业务查看分析)。 它的操作就像是Excel中的数据透视表,相信很多小伙伴儿特别是已经在职场已经混迹很多年的小伙伴儿,对Excel中的数据透视表非常熟悉,没错,FineBI的操作类似一个升级版的数据透视表。 它不仅仅可以将原始的一维表数据透视为二维表格,它还可以将原始数据直接透视成多维图表,流程跟用Excel做数据透视表几无二致。 接下来我从几个角度来做个演示, 以案例的形式来展示一下: 前提再讲之前我觉得有必要明确维度和度量的概念,以及对于可视化的认知。 1、维度和度量的概念 BI里面有一个维度和度量的概念,BI的数据可视化其实就是在呈现一组由不同维度和度量组成的字段。 维度是dimension 是描述类别的,比如城市,来源等。 度量是metric,是描述可以进行运算的数量的,比如收入,新用户数等 一个维度可以对应多个度量,比如城市的收入,该城市的新用户数等等。 无论是一维、二维、三维甚至更高维的情况,所有的可视化形式都是建立在维度与度量等指标之上的。所以在导入数据源之后,就应该有意识的熟悉数据结构,认识到所有的指标的属性(是维度还是度量)以及度量之间的关系(粒度的粗细,层级的高低)。 2、可视化并不拘泥于excel图表 想强调的第二点是,数据可视化是一种表达,他的表现可以不同图表、不同颜色区分、多种图表组合、不同动效…并不仅仅是excel里面自带的十几种图表。可视化形式应该服务于业务分析与关系挖据的需求,或者说我们是按照自己的目的去定制可视化的呈现形式。 对比1、FineBI表格与Excel数据透视表的操作界面,大致相当 FineBI的操作是:选择表格/图表——选择维度和度量指标——附加操作:指标计算(同比环比排名等)、指标筛选过滤操作等,还有一些自定义的条件选项。 Excel的数据透视表和FineBI的表格计算,操作体验和风格大致相当,都提供菜单式操作。 总的来说,FineBI,当数据准备好了之后,新建一个分析,选择需要的图表,然后就会出现左手边的这些字段,依据你想要呈现的结果,将字段分别拖拽到维度和度量框内。分类代表维度,只不过FineBI的筛选器直接放在了字段里,每个字段可做单独筛选,筛选掉不符合条件的数据,比如空值。 2、FineBI表格与Excel数据透视表,FineBI附加更多快速简单的指标计算和样式更改 说了这么久,干巴巴的总要来几个案例练习一下,同样的数据,同样的菜单,同样的字段布局。 针对Excel而言,多维表格数据的展现已经是极限了,因为Excel数据透视表透视的仅仅是表,没法再多给出除了数字之外的信息,这时候就是FineBI大展身手的时候啦。 FineBI可以直接对度量指标设置条件,比如让不同区间的数据变换成不同颜色,以示区分,避免写公式。 可以直接在现有数据基础上,计算排名、同比、环比等指标,简单高效。 3、FineBI-数据透视表=数据透视图 新版的excel里有数据透视图功能,可以图表的形式展现数据。 在finebi里面你可能一键切换图表,或者托转另外一个图表重新制作。 将各个数据图表汇总组合,它还可以制作数据大屏 FineBI我觉得高明之处在于,数据展现方便。通过拖拽数据字段,能立马展现可视化效果,加以联动钻取扥功能以及图标切换功能,动态效果立马显现,自助式BI的精髓表达的淋漓尽致。 据说之后发布的5.0版本,会增加很多数据分析功能,利内置数据分析模型,用维度透析的理念来按需完成可视化探索过程,将BI的功能维度又上升一层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