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神科护士,强大到你无法想象!

 阿方lf 2018-05-27

希望每一位精神科护士,都能成为照亮病患心灵的那道光!


“精神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它没有儿科的温馨、没有神外的高端、更没有急诊的惊心动魄。社会大众对精神科护士的普遍看法是:每天和不正常的人打交道,这份工作能好到哪里?


但是在当了12年精神科护士以后,面对这个问题,我想我可以很骄傲地回答:“这份工作真的很牛,你想啊,连不正常的人我们都能搞定,还有什么是精神科护士搞不定的呢?”


那么,精神科护士,究竟厉害在哪儿?简而言之一句话,那就是身-心-灵的全面强大。


身:定期接受防暴力的培训及操练,身手敏捷


精神科医务人员遭遇职场暴力的状况一向居高不下。因为精神科大多是封闭式病房,且出于病人保护,我们也不会对外公布医务人员受伤,所以不像综合性医院,出现了伤医,大家一下子就知道了。


被动就只能等待挨打,我们得主动出击,可不是在病人动手之前先把他打晕,而是学习如何最快地制伏冲动激惹的患者且不造成彼此的伤害。许多精神卫生中心长期聘请体校老师及公安民警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防暴培训,使得哪怕瘦小的护士妹子在受训之后都不再害怕暴力来袭。再不济,通过体能训练后,起码落荒而逃之时也跑得快一点。但是,我们是护士,不是打手,绝不会利用武力去攻击患者,而是更懂得如何去正确地保护他们。


那些没有条件或尚未引入第三方培训的精卫中心,也有自己的高招。在日常的业务学习中,就加入了暴力情景演练环节,根据临床经验,设计各种场景:在病房的不同地点、不同时段、不同护士面对不同患者的不同冲动表现,如何将其安全有效地控制。比如患者躲在狭小的厕所隔间、比如周围有很多病人在场时、比如只有一位护士面对冲动病人时,精神科护士们头脑风暴,不断尝试各种人员站位与姿势,如何发出暗号,如何一致行动,磨合彼此的默契。


精神科,单打独斗真的行不通,一是病人基数大,二是突发状况多,特别讲究团队合作,需要搭班者的心有灵犀。


心:心理素质过硬,任凭你敌对、辱骂、恐吓,我自岿然不动


精神科患者,与综合性医院的病人最大的区别就是缺乏自知力(也有少数病人自知力完好或部分存在),压根不承认自己有病,面对护士,常常态度凶狠,这都是小意思。许多患者还有敏感多疑的特质,会认为我们和他家属串通起来要谋害他,给他吃的药都是要千方百计置他于死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根本无法令他转变观念,因为他的病理信念是无比坚固的。这时,我们不会硬要去纠正他的偏执,因为是徒劳的,只好从他能接受的环节入手,比如他的生活习惯,尽量给予他方便和舒适,逐渐令他放下戒心,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使他配合服药,待药物起效,他的偏执信念自然就慢慢松动甚至消失了。


还有病人受症状控制,可以连续几小时不停辱骂工作人员,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刚入职的前几年,在一次中班时,我就遭逢此遇。那时也不算新人了,但却是第一次被病人骂得那么难听,那么狠。我很怂,没忍住委屈,躲到办公室哭,被总值班查房时发现。


那是记忆犹新的唯一一次被病人骂哭,在精神科护士里,这样的遭遇,许多人都曾经历,之后说起来,全都一笑而过。有人说:你身上的每一个伤疤,都会成为你的勋章,在今后的人生路上,闪耀荣光。反正,类似的状况不会再引发我的热泪,因为生活中会出现更令人难过的事情吧,哈哈。


灵:灵活应变,此路不通,另寻他途,绝不死脑筋


先说一个小故事,以此论证我的观点。


精神分裂症患者,男性,50岁,声称自己右耳中有一只苍蝇,只要醒着,就能时不时听到耳朵里苍蝇的嗡嗡声,令他无比烦恼。前去五官科医院就诊数次,每次检查均未发现耳内有任何异常,但无法消除患者坚信苍蝇存在的事实。经过2周的精神科治疗,效果不显著,患者称:“苍蝇还是在。”该患者在病房内表现合作,护士从旁观察,发现他眼神游移,双手不时挥舞,像在驱赶什么,有时喃喃自语,表情痛苦。可以看出,该患者受精神症状控制,的确非常难受。于是,医护人员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他们对该名患者尝试了一种全新的治疗:请主任医师出面,以权威的身份告知患者,苍蝇在你耳中飞来飞去,不利于医生定位,目前出现一种最新的药水,可以杀死你耳中的苍蝇,对听力没有任何不良影响,苍蝇一死,我们就可以找到并取出它,但是药水注入耳内,你会有点难受,你是否愿意一试?患者立刻答应。大家像模像样地准备用物,安置好患者卧位,开始实施操作。十几分钟后,主任医师用细长的镊子在患者耳内探寻片刻后,把手伸到患者眼前,摊开手心,激动地对患者说:你看,就是这只苍蝇,我们终于把它拿出来了!至此,患者原先的幻觉、妄想真的就从此消失了。你问那只苍蝇,是大家从食堂外的捕蝇器里“借”来的。


这是一个特例,它正好切中患者的“靶点”,但未必对其他患者都有效。故事告诉我们,当一条路走不通时,可不要撞了南墙还不回头,尝试其他办法看看,或许柳暗花明。


精神科护士,常常遭遇患者不合作的时刻,比如拒食、拒药。这时,就需要我们的软硬兼施。对于胆子小的患者,适当强硬的态度就足以达到目的。吃软不吃硬的患者,你就向他道歉,奉上种种好话,可能他就依从了。当真是油盐不进的顽固派,该鼻饲就鼻饲,该针剂就针剂。总之,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根据他的个性特征来对症施护,才有效。


精神科,有很多的故事。当你去了解每一位患者,在他背后,都有一段属于他的故事,只是,故事的基调是灰暗的。


不怕,再灰暗的基调下,也可以有光,对不对?希望每一位精神科护士,都能成为照亮病患心灵的那道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