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归女博士种地年收入过亿:读书对于孩子到底有什么用?

 昵称2753484 2018-05-28
          

1

现今的媒体异常发达,很多你无法想到的新闻,说不定哪天就推送到你的面前。

比如这条:海归女博士辞百万年薪,北京郊区开拖拉机种田,年年收入一个亿。

这是不是真实的新闻呢?是,但很多人看到后会觉得别扭,甚至引导人们往偏激方向的想。

比如特别焦虑的人,包括某些家长和年轻人,可能就让孩子或自己放弃读书,返乡种地。

这就麻烦了。

作为个人,一定要有这样的思维意识:为什么这个事情会发生?怎么发生的?

只有把事情的真相和本质弄清楚,才能避免上当。

对于家长而言,尤其要有这样的意识,不然孩子的未来就有可能毁在你手里。

2

不过,你一定很好奇这个女博士是怎么做到种地年收入过亿的,真相是这个样子。

这个女博士原来是高考状元,26岁的时候成了剑桥的女博士,30岁的时候成了某外企的高管。

且先不看她后来的履历,单看从高考状元到外企高管,就很能说明这个人多么优秀,能力有多强。

那她怎么后来又去种地了呢?其实并非真的种地,而是开了一个公司,用了一些现今的技术。

说白了,她是发现了一种可以改变农业的方式,并以创业的方式实现,顺便挣了钱。

这就是知识的力量,而这也是她的履历所应该带给人的正确启示。

可惜,很多人被她“种地”的举动所震惊,从而错误的以为读书没有用,这就是无良媒体的责任了。

所以,弄清真相很重要,不过,得到真正的启示更重要。

3

其实,说到这个女博士的经历,我想到了另一个关于读书有没有用的新闻。

南京一位19岁的女孩小赵高中毕业,因为分数不够没能考取本科。

她父亲觉得上学浪费钱,便让她和自己一起卖韭菜盒子,并打算日后让她开个店。

通过这个新闻你能得到什么启示?相信一定是这个:读书无用论是骗人的,必须好好读书。

可以看出来,这和女博士那个新闻所描述的道理是一个,但是为啥前者会让很多人跑偏呢?

我觉得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于读书后能干什么有偏见。

什么偏见?职业偏见,比如认为读书的人将来必须成为高管、老板、教授,不应该种地卖韭菜盒子。

这实际就是对读书作用的误读,根本不知道一个人读书能获得的最大好处是什么。

读书对一个人最大的好处,就是提升思维,这种提升是宽度和高度等全方位的提升。

宽度提升意味着有更多的思考角度,高度提升意味着更能看清事物的本质。

女博士应用新技术去改善农业,就是读书带来好处的体现。

所以,读书究竟有啥用,必须是每个人要清楚的,尤其是家长。

在读书无用论和反智主义遍布网络的今天,作为孩子的领路人,家长必须有正确的教育观念。

这种观念我认为有两个,一个是对于知识的认识,一个是对职业的看法。

任何知识都是孩子将来可以利用的武器,所以知识的学习必须是主要的。

任何职业都是可以让孩子实现价值并获得回报的,所以职业的选择不能偏执和盲目。

对知识和职业的认识,是每位家长需要时刻变更的,因为不更新就可能让孩子未来的选择变得稀少。

我想,这不是身为家长的你想看到的。

所以,和孩子一样保持学习的心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