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肿瘤在日常工作中很常见,软组织肿瘤种类多,分布广,四肢和躯干常见,来源纤维、脂肪、骨骼肌、平滑肌、血管、淋巴和滑膜。软组织肿瘤分良性、恶性、交界性。临床表现:软组织内出现大小不等的肿块,疼痛或触痛,压迫或累及周围组织,血道或淋巴结转移。 分类:脂肪瘤 脂肪肉瘤 纤维肉瘤 滑膜肉瘤 横纹肌肉瘤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血管瘤 淋巴管瘤 血管球瘤 平滑肌肉瘤 弹力纤维瘤 黏液瘤 软组织转移 一、脂肪瘤(lipoma) 最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由成熟的脂肪细胞和数量不等的非脂肪成分组成,多见于皮下组织内和筋膜层,好发于四肢近端,其次是背部和颈部,深部的少见,体积较大时才被发现,多见于中年人,对称多发者称为对称性脂肪瘤病,又称Madelung病(马德龙病) 超声表现:皮下脂肪瘤:椭圆形或扁盘形,加压探头易变形,一般为高回声,回声均匀,并可见与皮肤平行的短条纹状高回声,60%边缘清晰,其中1/4有高回声包膜,>90%后方回声不减弱,有时可见增强,部分肿瘤内部结构与周围脂肪相似,呈等回声,超声难以显示,深部脂肪瘤:多沿肌肉间生长,可呈分叶状、梭形或椭圆形,多为均匀高回声,骨旁脂肪瘤:深部脂肪瘤,邻近骨膜,但很少侵犯,CDFI:通常无血流信号,较大的脂肪瘤内部可继发坏死,可发生钙化。 女,49y,主诉:发现左肩部包块,左侧肩部患者自述包块处皮下脂肪层内探及梭形稍高回声,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匀,可见线状高回声,CDFI: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左肩部皮下脂肪层内稍高回声,考虑脂肪瘤 病理:(左肩部)脂肪瘤 其他良性脂肪瘤 成脂肪细胞瘤,或称脂肪母细胞瘤(lipoblastoma):质软,有包膜,呈分叶状,多为低或较高回声,其间可有囊性区和纤维间隔,少血流。血管脂肪瘤(angiolipoma):由成熟脂肪组织与丰富的血管组织混合形成体积小,多单发,好发于上肢和躯干,有自发性疼痛和压痛。纤维脂肪瘤(fibrolipoma):瘤内呈高回声,可见纤维线状回声。棕色脂肪瘤,少见。滑膜脂肪瘤,或称树状脂肪瘤。 血管脂肪瘤 男,42y,主诉:左前臂扪及皮下包块,左前臂患者自述包块处皮下脂肪层内可见范围约9.2x3.3mm的低回声,边界清,CDFI: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左前臂患者自述包块处皮下低回声,考虑脂肪瘤。 病理:(左前臂)血管脂肪瘤 纤维脂肪瘤 女,50y,主诉:右手指蹼间包块8个月,右手指患者自诉包块处皮下可探及范围约23x15mm的稍高回声,边界尚清,CDFI: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右手指皮下稍高回声,脂肪瘤? 病理:(右手指蹼)纤维脂肪瘤 二、脂肪肉瘤(liposarcoma) 占恶性软组织肿瘤16%~18%,发生率仅次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和滑膜肉瘤,由成脂肪细胞到成熟脂肪细胞不同分化阶段的细胞构成: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30%):四肢近端。黏液样脂肪肉瘤(30%~40%):大腿中部和腘窝。多形性脂肪肉瘤(20%左右)圆形细胞脂肪肉瘤(8%~10%)。去分化脂肪肉瘤:腹膜后。无包膜或假包膜,呈结节状、团块状或分叶状,病人年龄较大(50-60岁),儿童极少见,临床表现:无痛性包块。 超声表现 分化好的脂肪肉瘤:团块状或分叶状,边界较清晰,内部呈较均匀高回声,肿瘤内可有相对低回声区和较丰富的血流信号。黏液样脂肪肉瘤(最常见):较均匀的低回声,纯黏液性的回声会很均匀一致,易被误诊为囊性病变。高度恶性脂肪肉瘤:圆形细胞脂肪肉瘤和多形性脂肪肉瘤。与其他肉瘤无明显不同,多呈强弱不等混合性回声,高度不均匀,CDFI: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包绕肌腱、神经生长的肉瘤,其内可见条索状高回声,继发出血、坏死区,出现不规则低或无回声,毗邻骨的圆形细胞脂肪肉瘤易侵犯骨骼或发生骨转移,可见骨皮质破坏,回声中断、缺损。 男,47y,主诉:背部脂肪瘤(复发性),右侧背部探及包块处皮下软组织内可见一巨大低回声,边界尚清,内部回声不均匀,CDFI:其内可见丰富的点线状血流信号,并记录到搏动性血流频谱,RI=0.60。右侧背部皮下低回声,性质待定。 病理:(右肩背部)软组织多形性肉瘤,结合病史,倾向于脂肪肉瘤术后复发。 黏液样脂肪肉瘤 女,60y,主诉:背部脂肪肉瘤,右侧背部包块处探及范围约47x27mm的低回声,边界尚清,内部回声均匀,CDFI:其内可见点线状血流信号。右侧背部低回声,性质待定。 病理:(右肩)软组织恶性肿瘤,考虑为黏液样脂肪肉瘤。 三、纤维肉瘤(fibrosarcoma) 以成纤维细胞为主,含有胶原纤维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脂肪肉瘤和横纹肌肉瘤,30-50岁,四肢多于躯干,位置较深,生长缓慢,侵犯肌肉和肌腱,可达骨骼,质地因胶原含量不同而不同,有假包膜。 超声表现 边缘清楚,内部回声均匀或不均匀实性低回声,形态不一,多呈团块状或结节状,向深部发展常为分叶状,侵犯邻近骨骼时可见骨皮质破坏,CDFI:较丰富的血流信号,以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更明显。 男,45y,主诉:左侧乳房包块4年,左侧胸壁12~1点钟方向皮下探及范围约54x38mm的低回声,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匀,呈团块状,CDFI:其内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并记录到搏动性血流频谱,RI=0.41。左侧胸壁低回声,性质待定,Ca待排,建议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病理:(左胸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四、滑膜肉瘤(Synoviosarcoma) 起源尚未确定,一般认为是来源于原始间充质细胞,占恶性软组织肿瘤的5%~10%,多见于青年人(20~40岁) 60%~70%发生在下肢,在关节外多靠近关节,特别是膝关节周围和大腿远端,其次为足踝和肘部,仅10%左右的病例发生在关节内,肿瘤一般发生在筋膜下,在关节旁发生者常与关节囊粘连,累及肌腱、筋膜和滑囊。发生于组织深部者,在肌肉和筋膜间扩展,并可与骨相连。肿瘤生长缓慢,可有包膜,好发生钙化。 超声表现 一般呈椭圆形,内部回声较均匀低回声,边界清晰且光滑,有时呈分叶状,后方回声不减弱,肿瘤内继发出血可见无回声。钙化:瘤内出现点片状或团块状强回声,早期与毗邻的骨、关节无异常;晚期可见骨皮质侵蚀破坏,CDFI:内部及周边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 女,44y,主诉:左骨盆及大腿近端滑膜肉瘤术后复发,左侧大腿根部包块处肌层内可见范围约36x21.5x33.5mm的低回声,其内回声不均质,可见多处增强回声,CDFI:其内可见点状血流信号。左侧大腿根部肌层内低回声,结合病史,考虑复发灶。 病理:(左侧大腿内侧、骨盆)软组织恶性肿瘤,符合滑膜肉瘤术后复发。 五、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 由未分化的小圆形细胞和不同分化阶段的横纹肌细胞构成,较常见,占全部软组织肿瘤的±20%。分类:滤泡状:青少年,下肢,头颈和躯干。胚胎型:<> 超声表现 边界较清晰,光滑或不光滑,多呈椭圆形,内部呈不均匀低回声,中心易继发出血、坏死,出现不规则无回声,CDFI:周边及内部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 男,29y,主诉:左大腿内侧包块,左大腿内侧患者自诉包块处距皮肤13mm处探及范围约26x16mm的低回声,边界清,内部回声不均匀,CDFI:其内可见线状血流信号,并记录到搏动性血流频谱,RI=0.56。左大腿内侧低回声包块,性质待定。 病理:(左大腿)梭形细胞肉瘤(符合横纹肌肉瘤)。 六、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ocytoma, MFH) 来源于原始间质细胞,由组织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组成,多见于50-70岁的男性,好发于四肢和腹膜后,病变位置深(肌肉内),体积较大,临床表现:疼痛性肿块。 超声表现 均匀低回声,边界清,部分内部可见点片状高回声,呈分叶状或团块状,继发坏死、出血,内部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深面回声不减弱,CDFI:周边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内部血流信号多少不等,较大的肿瘤可见邻近血管受压和移位。 女,49y,主诉:右大腿包块,腹部包块 腹壁及右侧大腿患者自述包块处扫查:下腹部偏右侧腹壁皮下探及范围约50x37mm的无回声区,边界清,内部透声欠佳,充满条索状稍高回声,呈“蜂窝状”,CDFI:周边及分隔上可见点状血流信号。右侧大腿皮下6mm处可探及范围约33x20mm的低回声,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其内可见多个不规则无回声区,并可见点状强回声后伴声尾,CDFI:周边及内部可见点状血流信号。下腹部偏右侧腹壁皮下无回声区及右侧大腿皮下混合回声,炎性病灶? 病理:(左肩胛区、腰部、左臀部及左大腿)多形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七、血管瘤(hemangioma) 来源于血管组织,良性肿瘤 可单独发生,或与血管畸形并存,毛细血管瘤:由增生活跃的毛细血管和脂肪组织构成,常见于婴幼儿,随成长而长大,常发生在头面部、颈部和躯干,毛细血管增大→充满血液的腔隙血,窦腔隙间有纤维结缔组织间隔者→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 呈潜袭性生长,边界不清,质软,有压缩性,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以四肢、躯干和面颈部多见分类:单发局限性深部血管瘤:发生在肌肉间,下肢(大腿),多在儿童到青春期发病,单发扩展型血管瘤:体积大,可扩展到肌肉和其他组织,以上两者都可伴有动静脉畸形。 静脉型血管瘤 也叫丛状血管瘤,由大小不等的厚壁静脉血管构成,兼有毛细血管-静脉畸形,好发于四肢,可侵犯邻近筋膜、肌肉、神经-血管、骨和关节,体积大,在儿童到青春期最大。 超声表现 单纯由毛细血管组成的血管瘤,一般呈较均匀高回声,边界较清,大小不同所呈形态不同,可呈团块状、分叶状或不规则形。 海绵状血管瘤 混合回声,内部可夹杂有无回声管腔(扩展的血管),加压探头时,可见血管有压缩性,CDFI和PDI显示不同程度的血流信号,发生在肌肉内者,肌肉肿大,正常肌肉纹理紊乱,以低回声为主,内部呈“蜂窝状”,肌肉舒展时血流较多,收缩时明显减少或消失,合并动静脉畸形(小动静脉瘘)者表现为边界不清的混合回声,可见较大的血管和扩展的血窦相互交通,CDFI:血流信号丰富,呈高速动脉或动静脉瘘血流信号。 女,57y,主诉:发现背部硬性包块半年,背部患者自诉包块处皮下探及范围29x16mm的低回声,边界清,内部可见无回声管腔,略呈“蜂窝状”,CDFI: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背部皮下低回声,其内可见点状强回声,性质待定。 病理:(背部)海绵状血管瘤 静脉型血管瘤(丛状血管瘤) 与静脉畸形并存,多呈低回声,回声不均匀,内部可见明显的无回声管状结构,呈粗大的网状或较大的囊状,表浅的病灶有压缩性,CDFI:管状结构内低速血流信号和频谱,少数可无血流信号,瘤内血管可发生机化、钙化血栓或静脉石,呈斑点状或团块状高回声。 男,18y,主诉:右颌下囊肿,右侧颌下腺旁探及范围约24x14mm的无回声区,边界清,形态不规则,其内可见分隔,CDFI:无回声区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右侧颌下腺旁囊性包块。 病理:符合(右颌下)动静脉血管瘤 滑膜血管瘤 罕见,几乎总是累及膝关节,特别是髌上窝,无特异超声表现,体积小的难以诊断,发生原因不明的血性关节积液,扫查在关节内或关节旁可见实质性物,当同时有浅表血管瘤和静脉网存在时,可初步确定诊断。 女,22y,主诉:左膝关节疼痛 左侧膝关节扫查:股内侧肌内探及范围约49x51x19mm的稍低回声,边界欠清,内部可见迂曲走行管状无回声,CDFI:内部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其供血动脉来源于股动脉分支。左侧膝关节股内侧肌内稍低回声包块,考虑血管瘤可能性大,其供血动脉来源于股动脉分支。 病理:(左膝关节)滑膜血管瘤 八、淋巴管瘤(lymphangioma) 囊状淋巴管瘤(水囊瘤),头颈部和腋窝(颈后三角区75%),海绵状淋巴管瘤,上肢、颈部、腋窝、面颊、口腔、唇、舌、臀,淋巴管瘤是婴幼儿多见的良性肿瘤,部分兼有动静脉畸形(AVM),称淋巴血管瘤。 超声表现 囊状淋巴管瘤呈椭圆形、扁平形或不规则囊性,内可见薄的分隔,呈互不交通的多囊腔,混有海绵状淋巴管瘤成分的可出现囊实混合回声,加压易变形,穿刺可抽出清凉无色液体,CDFI: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若出现感染或出血可突然增大,肿块呈高回声或无回声内部可见密集细点样回声漂浮。海绵状淋巴管瘤,大小不等的多发性“葡萄”状囊腔,CDFI和PDI:无血流信号,伴有动静脉畸形的淋巴管瘤,可见动静脉血管结构及其血流信号。 女,45y,主诉:右侧颈部肿大,甲状腺右叶及颈动脉外侧另可见范围约51x27x40mm的多房性囊性回声,边界尚清,CDFI:其内局部可见点线状血流信号。甲状腺右叶及颈动脉外侧多房性囊性回声,淋巴管瘤。
九、血管球瘤(glomus tumor) 起源于小动-静脉间直接吻合处血管球的的疼痛性良性肿瘤,病因不明,可能与外伤有关,20-40岁,女性多,多为单发,有完整纤维组织包膜,质地软硬不一,较小,>70%发生于指末端甲床下(因为指甲下血管球体数量多),血管球壁含有无髓鞘感觉神经纤维及交感神经纤维,故有局部自发的间歇性或持续性剧烈疼痛。 超声表现 肿物多位于甲床与指骨之间,呈均匀实质性低回声,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有包膜,加压探头有剧痛感,若含有较多海绵状血管结构,CDFI及PDI:内部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呈彩球状或火球状,PWD:高速低阻,较大肿瘤可侵蚀邻近指骨或其下方的骨皮质,出现局限性凹陷、缺损,应与表皮样囊肿、外源性肉芽肿等鉴别,后两者瘤体较大,无疼痛病史。 女,56y,主诉:右手指包块?右手环指远端指节掌侧软组织内探及范围约8.3x3.8mm的椭圆形低回声,边界清,CDFI:内部探及点线状的血流信号,并记录到搏动性血流频谱,RI=0.89。右手近指关节滑膜稍增厚,厚约2.2mm。右手环指远端指节掌侧软组织内低回声结节,纤维瘤?右手近指关节滑膜稍增厚。 病理:(右手无名指)血管球瘤 十、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起源于血管壁的平滑肌 多见于内脏,四肢中常局限于皮下,常发生在腕、踝部,中年女性多见,真皮型瘤体较小,皮下型瘤体较大,多见于下肢(大腿),质地软,富含血管,可发生钙化,临床表现:疼痛性肿块;位于深部的肿瘤侵犯压迫静脉可引起肢体水肿。 超声表现肿瘤大小不一,呈圆形、均匀或不均匀的低回声,边界清,无包膜,CDFI:内部血流信号丰富。 女,64y,主诉:右股骨下段骨肉瘤术后复发,右侧股骨下段、胫骨上段、腘窝区扫查:右侧腘窝区可探及范围约96x47mm的低回声,局部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质,CDFI:周边可见点线状血流信号,并可记录到高阻的搏动性血流频谱。右侧腘窝区不均质低回声,性质待定。 病理:符合(右大腿)平滑肌肉瘤伴大片坏死术后复发 十一、弹力纤维瘤(elastofibroma dorsi) 由脂肪组织和弹力纤维组织构成,好发于肩胛下角之间,多发于中老年,女性,临床表现:局部肿块,病程较长。 超声表现 回声不均匀,高-低相间,高回声为脂肪组织,低回声为弹力纤维,呈条索状或不规则形,边界不清,大小不等,质硬,位置深,加压探头不变形,CDFI:无血流信号。 肿块均未显示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以中强回声为主(图2),部分可见条索样高低回声相间排列,略与皮肤平行分布(图3),肿块后方无明显衰减,CDFI:肿块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十二、黏液瘤(myxoma) 由丰富的黏液样基质和少量梭形细胞构成,发生于肌肉内、关节旁的皮下脂肪、关节囊、肌腱等,少见,>40岁,女性多发,常单发,也可多发,大小不等,无包膜,临床表现:生长慢、病程长,多以发现逐渐增大的肿块就诊,有时可有局部疼痛。 超声表现 呈圆形或椭圆形,体积大者呈不规则形,内部呈低回声,回声均匀或不均匀,边界清,有或无包膜,内部可有无回声(囊性变),质软,加压探头可变形,CDFI:一般无异常血流信号,较大者可见邻近血管受压移位。 男,63y,主诉:发现左侧大腿包块1年余。左大腿内侧扪及包块处皮下距皮肤8mm处可见范围约46x32mm的不均质低回声,内部可见无回声区,呈蜂窝状,CDFI:其内可见点线状血流信号。左大腿内侧混合回声,性质待定,请结合其他检查。 病理:(左大腿)肌内黏液瘤。 十三、软组织转移 较少见,肌肉内转移者尤为少见,可发生于恶性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肺癌、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白血病、宫颈癌及肾上腺癌等。 超声表现 转移病灶可发生在皮下或肌肉内,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不光滑,内部多呈低回声,较均匀或不均匀,后方回声不减弱或增强,来自乳腺癌者常为多灶性,合并有坏死或有内分泌功能的腺癌,内部可见无回声区。 女,39y,主诉:右乳癌术后局部复发,右乳切除术后:右侧胸壁:局部皮肤层增厚,较厚处约7mm,回声减弱,CDFI:其内可见点线状血流信号。其后方软组织内探及范围约33x16mm的低回声,边界不清,形态不则,CDFI:其内可见点线状血流信号。右侧胸壁靠锁骨下探及范围约37x21mm的低回声,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右侧锁骨上下及右侧腋窝可见淋巴结,淋巴门结构尚清,CDFI:其内可见点状血流信号。右侧胸壁局部皮肤层增厚,回声减弱,性质待定;右侧胸壁及胸壁靠锁骨下低回声,考虑复发灶;右侧锁骨上下可见肿大淋巴结,转移性不除外;右侧腋窝可见稍大淋巴结。 病理:(右胸壁)浸润性癌 总结——恶性软组织肿瘤的共同特征体积较大,位置较深,生长快,边界不清,典型的肉瘤呈不均匀低回声,常继发坏死,偶可见卫星灶,肿瘤内部有新生血管,超声弹性成像有助于软组织肿瘤的良恶性鉴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