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厝探幽

 我的书海601 2018-05-28


  闽清县坂东镇多明、清古民居,其中宏琳厝又以文人学子辈
出、书香之气盈屋而著称,且其建筑之宏伟、结构之精巧,都堪
称古民居建筑之一绝。记者慕名探访了这座历经两百年沧桑的人
文胜迹。
  驱车初抵时,朝阳初照在古厝的翼檐之上,百年老宅又开始
新的一天。厝外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厝内人语晏晏、鸡犬相闻。
走近这座广宅深院,乾隆年间闽地富遮乡音的生活图景似乎依稀
浮现。
  据史料记载:宏琳厝建于清乾隆乙卯六十年(公元1795
年),它坐落于闽清县坂东镇新壶村,故宏琳厝又俗称新壶里。
当年新过来里始祖黄作宾选址于此,此后28年间,斧声不断,
到其长子宏琳时(1823年),宏琳厝方才全部落成。至今,
老宅已沐风雨二年年,厝内子孙繁衍七代,当旺时住有一百多户,
一千余人。
  随着厝内老人黄德展的介绍和引导,我们踏入了这幢广宅深
院。占地面积17832.28平方米的宏琳厝,据现有资料表明,
为国内整体结构最大的古民居。该厝直进三落,每落都有正厅、
官厅、书院、回照、天井、厨房等,廊回路转、纵横有序。共有
大小厅堂35间,花圃25处,天井30个,风火墙36扇,水
井4口,住房666间。整座建筑讲究对称,设置平衡,其内廊
回路转,纵横有序。当十三道厚重的朱门次第洞开,立于厝前便
会不禁揣想,庭院深深几许?想当年,不知可有杨柳堆烟,帘幕
无重数。
  倘佯于宏琳厝,恢宏的气势及精巧的结构已让人惊叹,雕栏
画栋间折射出的文化精神更叫人回味无穷。厝内老人告诉我们说,
虎头门前有一貌似平常的平栏,古时又称仪栏,为主人出门迎客
时立足之处。栏下有九根雕成竹状的石柱。“九”者,为数字中
之最大。“竹”者意即心虚。寓意训诫子孙要以最大的虚心接纳
各方的批评和建议。这种敦厚风雅的精神在宏琳厝世代相袭,也
令宏琳厝历经百年而不衰。
  厝内厅堂柱子上多镌有楹联,如“仁义为友道德为师,金玉
其心芝兰其室”,“立修齐志读圣贤书,存忠孝心行仁义事”,
“高山起翰墨,星斗焕文章”等,读之便教人置身于风雅崇文、
翰墨沁心的氛围,感受到宏琳厝人世代文风相随的美德。厝内老
人指着第三进大厅上块古香古色的“圣旨”牌匾,说道:“‘圣
旨’颁于咸丰戊午八年七月初五日,用以表彰宏琳厝人亦耕亦读、
勤俭崇文的家风。”
  在这些牌匾楹联之下的子孙世代恪守祖训,学子辈出。厝内
还设有书画社,存有百来幅书画,日日墨香四溢。平时把犁耕地
的农民,亦能在闲霞之际挥毫书写一联“翰墨新添黛墨香,书声
喜有琴声和”。
  步出宏琳厝,其特有的建筑风韵及古老的文化积淀,如酽酽
醇酿犹存于人心中,令人回味无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