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
李先晓
王鹂
◆ 序
>>
运、清、补、推、揉、退、按、掐、捏、捣
◆ 一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腑清灵,易趋康复”。
◆ 二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
大三万,小三千,婴三百,加减良。
◆
第二章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的特点
◆ 一
取用穴位少
>>
李德修说:“取穴不宜多,多则杂而不专。
◆ 二
推拿手法简单
>>
三字经学派归纳起来只有推、拿、揉、捣、掐、分、合、运八个常用手法,还有几个个别小穴独用的特殊手法。学习容易,运用方便。
◆ 四
强调用“独穴”
>>
“治疾病,一穴良,大数万,立愈恙,幼婴者,加减量。”
>>
李德修常用的独穴有:外劳宫、二人上马、清补大肠、板门、补脾、清肺、平肝、阳池、一窝风、运八卦、推三关、六腑、清胃、四横纹、清补脾、清大肠、小天心、天河水、列缺、清脾等
>>
例如:取外劳宫一穴,多推久推治疗蛔虫性肠梗阻;清补大肠治疗久痢;一窝风治疗风寒腹痛;补脾治慢性咳嗽;清补脾治脾虚胃弱的纳呆;揉二人上马退虚热;推六腑治高热;先天不足揉二人上马;心火上炎清天河水;平肝治慢惊;揉板门治上吐下泻;清胃治呕吐;揉阳池治头痛。凡是久推无害、疗效明显的穴位,都可用作独穴。
>>
李德修说:“取穴少,推拿时间长,是我们这一派推拿法的特点,这一特点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推法
>>
要轻而不浮,快而着实。总的要求是“持久、有力、均匀、柔和”。
◆
拿法
>>
要刚中有柔,刚柔相济。
◆
一、阳掌穴位(手掌面穴位)
>>
胃穴部位有二:一是大指下节为胃穴,一是大鱼际外缘白皮与掌背黄皮交界处,下齐艮卦部位,亦即小天心穴旁为胃之“真穴”。大指二节和二节下黄白皮交界处,则此两处皆属胃穴,而黄白皮处更为重要。
>>
心血亏,可用清补心法来回推。如无虚,不可妄补。如有心火,也不得用清法,而以推天河水代之。
>>
清肺法常与平肝、推天河水配合应用。退热,治肺炎、肺热,透发麻疹,都用这三个穴。肺非极虚不宜妄补,补则呼吸满闷。如欲补肺,可用补脾法培土生金以代之。
>>
肝为将军之官,宜平而不宜补。肾水能生肝木,补肾水即所以养肝。如山根见青色(山根位置:两目内眦中间鼻梁上低洼处),为肝有风热,先辨其虚实,实者用平肝法,虚者用补肾法。平肝、清肺、推天河水,三穴配合以清之,即使是麻疹发热,也可应用。因为三穴配合同时也有表散的力量,可以助疹外透,并能制止发热上冲,且可防止并发肺炎。如已发生肺炎,这三个穴也仍然是对症的。此外,肝气郁结、神志抑郁,也可以专用平肝法,功效与方剂中的“逍遥散”相同。遇肝虚欲脱,方可酌用直接的补法。
>>
脾虚作泻,先清补大肠以止泻。然后清补脾以加强消化健运。大便燥结伸大指向外推之,以泻其火,再用泻大肠法,燥结可愈,后用补肾法以善其后。脱肛者,先补脾土以生肺金,然后揉二人上马以治肾寒,再补肾水以生肝木,使木安而不克土,最后清补大肠,以加强大肠之功能,必愈。喘嗽虚证,为肺、脾、肾皆虚,先揉二人上马以补肾中水火,次清肺以清热平气逆,最后补脾土以生肺金。心脾火盛,口舌生疮,手热身热先推天河水,然后清补脾。唇裂肿痛,口外生疮,上眼皮肿皆属脾火,也有因感寒而肿的,李医师一律用清补脾法通治。脾主四肢,又主肌肉,如瘫痪无热及软骨症等,皆可多用补脾法为治。
>>
膀胱气化不行,则小便不利,需用清法以化郁行气,如因肾虚可加补肾及揉二人上马,以补肾中水火。小肠能泌别水液清浊,用清补法,可以利水道而通小便。
>>
徐氏云:“五经穴,五指根纹来回推之,开脏腑寒火。”心得其意,用左右推揉法。
>>
五脏之气不调而诱发胸膈作闷、痰火郁结、喘嗽交作、小儿百日咳等,都可用运八卦法,以宽胸利膈、开郁降气,且能助气调气,加强中气的运化力量,并能消痞化积。
>>
来回推之,开脏腑寒火,治腹胀。揉之,能和气血,功用同五经穴。
>>
眼睛向上下左右翻或向两边斜,治疗时向相反方向捣小天心以纠正之,如左斜向右捣,上翻向下捣,得纠正即止,不可过捣。风热上冲头目、高血压、角弓反张,用下捣法。亦有前仆而不后仰之症(旧俗名“磕头风”),可用上捣法。急喘实火,则用直捣法。
>>
肾水不足,虚火上炎,非一般清热法所能降,必须用补肾法以滋肾水,则虚火自退。肝不宜补,肝虚者,用补肾法生肾水以养肝,即所以补肝。
◆
二、阴掌穴位(掌背穴位)
>>
掌面和掌背五指各关节皆属五指节,掐五指节时掌面和掌背均可。多用得效,诸穴推毕,都可用此法以和气血。
>>
大补肾中水火,左揉气降,右揉气升。虚火牙痛,耳鸣阳痿,足软不能履地,腰以下痛,眼赤而不痛,一切属肾虚的症候,都可以用此穴补肾为治。凡虚火上炎,颈肿咽痛,双单蛾(扁桃体肿大)而下午痛甚,皆可用此穴以退虚热,以愈为度。如上午痛甚,就不是虚火,应以推六腑治之。
◆ 二
操作手法
>>
脏腑点穴注意事项1.患儿平躺后,暴露腹部,自然放松,不要讲话,医者态度应和蔼,手法应轻柔,不可强行施以手法。2.冬季进行脏腑点穴按摩时应注意保暖,避免患儿受凉感冒,且医者双手不可过凉。3.餐后不应立即施以手法,运动后应稍作休息再进行脏腑点穴按摩。4.治疗期间忌食生冷、油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