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赣南客家灯彩舞蹈审美的特点与其历史原因

 资金长阳 2018-05-29

浅析赣南客家灯彩舞蹈审美的特点与其历史原因——以石城县灯彩为例

张 月

(赣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石城的灯彩舞,具有柔美而朴素的舞姿、独特而精美的灯彩道具、悦耳动听的歌声与音乐以及灵活多变的群舞队形,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戏曲文化、剪纸、绑扎、儒家文化、农耕文明的精华,逐渐形成为了灯彩舞本身的艺术特色,成为了普通大众喜爱的艺术形式。

【关键字】:灯彩舞;石城客家;审美特点

石城客家灯彩舞蹈是中华汉民族历史悠久的舞蹈之一,在石城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渡过了漫长的岁月。在今天,石城客家灯彩舞蹈已经成为了石城地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石城客家人独特文化精神的表现。在客家方言中,“丁”与“灯”同音,寓意着人丁兴旺。因此,灯彩舞蹈在形成过程中,既有其独特的审美意蕴,也有其独特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本文以石城县灯彩为例,详细分析了灯彩舞蹈的艺术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一赣南客家灯彩舞的文化特点

(一)客家地域特色浓厚

石城县位于江西省的东南方位,赣州市的东北方位,属于赣州市的18个县其中的一个。石城县是客家民系文化的起源地之一。是客家族民东进南迁的最大中转站和集散地之一。江西省赣江的源头就起源于这里。区域高山重峦叠嶂,降水丰富,并且竹林植被丰富,气候宜人。因此,石城灯彩正是在这片奇异而充满厚实的土地上所成长出来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并且成为赣南客家民间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艺术现象。石城文化秉承了中原地区儒家文化的传统,即注重德行、讲究务实、自强、宽容等。而在整个灯彩舞蹈过程中,也可以看到,男子的舞姿与女子的舞姿截然不同,而且男子的舞姿讲求的是稳,女子的舞姿讲求的是灵动,正好中和在一起,体现出儒家文化强调中庸的思想。从整体上来说,整个舞蹈过程都在注重一起和谐的形式,男子与女子的搭配、舞姿的动与静的搭配、高与低的搭配、色彩的浓与淡的搭配等等,这种表现形式处处体现了刚柔相济的互补、和谐共处的舞风,而这些都集中的表现了儒家以和为美、美善合一的处世态度,而且从中我们也能都体会到客家文化的特征——包容与发扬、坚韧与开拓、团结与溯源。可见,石城的灯彩舞蹈既遵从着儒家文化的影响,也带有极其浓厚的地域特色,使我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始终能感受到灯彩舞蹈的灵动又不失内涵、现代又不失典雅,呈现出一种历史、地域、现代的和谐共生的作品。

(二)丰富的感情色彩

石城灯彩舞蹈对石城人民来说,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灯彩色彩的强烈,石城灯彩的色彩大多是鲜艳、典雅的暖色调,这不仅体现着石城人民强烈的生活态度,也寓意着石城人民希望热火朝天的生活。因此,灯彩色彩的强烈是石城人民丰富感情的一个侧面。另一方面是不同的灯彩舞具有使用在不同的场合,石城灯彩传统上分为四类,即出于不同的目的和场合具有四种类型,分别是娱乐性灯彩(代表性创作《倒采茶》、《麒麟送子灯》)、祝颂性灯彩(代表性创作《三杯酒》《迎灯接福》)、祈祷性灯彩(代表性创作《板桥灯》、《蛇灯》、《竹篙灯》等)以及祭祀性灯彩。这也可以看出石城人民对待自己的灯彩,不仅发展出了不同的灯彩类型,也有了用不同灯彩表达自己感情的方式。可见,石城灯彩舞蹈是石城人民表情达意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也是石城人民乐天生活的最好表现。

二、赣南客家灯彩舞的审美特征

(一)柔美而朴素的舞蹈动作

石城灯彩舞蹈动作是非常简单,因此石城灯彩可以分为双手举灯舞、握灯持扇舞(分男丑旦舞蹈和女小旦舞蹈)、背灯舞三种舞蹈形式并且男女舞蹈动作合在一起总共才八个基本动作,即男子的舞蹈基本动作是踏、摆、蹲、稳;女子的舞蹈基本动作是跳、卧、扭、细。别看仅有八个舞蹈动作,却能带来非常灵动柔美的画面,这是因为这些舞蹈动作都是来自于石城人民日常的生活实践,如“蹲”这个基本舞步,就是根据石城人民生活在山区,常年的爬山涉水的生活习惯有关,把日常生活中的步行发挥成舞蹈动作中的全蹲或半蹲的状态[引。这样把石城人民生活中的实践转化成舞蹈,不仅能使欣赏者感同身受,也能使欣赏者在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匦面,从而达到灯彩舞以简单朴素的动作来表达石城人民丰富柔美的日常生活的情景。

(二)独特而精美的灯彩道具

灯彩舞的主要使用道具就是灯彩,而灯彩的制作在石城县当地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其手艺也是相当的精湛。以种类而言有纱灯、宫灯、吊灯等;以造型而言则有山水、人物、龙风、花鸟、走兽、鱼虫、飞禽。此外,石城县的灯彩还融合了剪纸、绘画、缝纫、纸扎等工艺。可谓是花样百出、巧夺天工。石城县的灯具大多都是采用颜色丰富的绸纸,色纸制作而成,用编,扎,剪,刻,画等技法,使灯具形象逼真,色彩艳丽,以假乱真,如用稻草扎成的色彩单调秆龙灯,还有花篮灯,荷花灯,冬瓜灯,鲤鱼灯,麒麟送子灯等等,而这些灯都有它们自己的含义比如说龙灯,在农历初一到元宵节期间表演,用来祭祀天地祖先及其龙王,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以及对神灵的崇拜,再比如麒麟送子灯是石城地区婚俗嫁娶时候用的灯,在新人新婚的第二年,亲戚好友会给他们送上麒麟送子灯祝福他们早生贵子。因此,在灯彩舞中使用这样独特而精美的灯彩道具,不仅增添了舞蹈的色彩,而且不同的灯有不同的含义,还使得舞蹈具有不一样的情致,而且也吸引了欣赏者对灯彩的观众。

(三)悦耳动听的歌声与音乐

赣南地区自古以来腔调就多,灯彩舞的音乐和歌声就是在石城地区原有音乐的基础发展而来的,如比较著名的《节节高》、《打鞋底》、《累累经》、《倒彩茶》等。这些曲牌都是以五声徵调为主,并伴有官调、羽调等形式,在结构上主要以四句、五句较为普遍。如《倒采茶》(男)一年唱起倒采茶(女)牡丹一支花(合)漂大江啦脚踏船头(进姐房子开)走忙忙罗嗬(男)脚踏船头(女)牡丹一支花(合)走忙忙啦。而对音乐的运用主要是用多曲连接、多段连接、单一曲调反复等,在这过程中使用民间技法的变奏、展衍等,从而使客家音乐在表演形式上也就具有了两种类型,一种是人声演唱,一种是吹打乐形式,这样既展现了石城灯彩舞的表现力,也使得石城灯彩舞具有了艺术性。还有在2013年一场融歌,舞,戏,灯为一体的大型石城灯彩舞蹈《丰收锣鼓》,通过了时空连线进入了央视的中秋文艺晚会。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四)灵活而多变的群舞队形

石城客家灯彩舞是由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发展而来的,是根据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惯和审美爱好编制而成的,因此,灯彩舞的队形灵活多变,根据节奏、步伐以及色彩的变化,不断调整着群舞的队形,使得人们群众在欣赏的过程中,能真切感受到生活的滋味以及美的享受,如一字阵队形寓意人民群众的众志成城;走四角队形寓意着石城男子走天下的意志。半月阵寓意着石城人民祈祷花好月圆。队形变换多样而且新奇美观,给人以美的享受。此外,石城灯彩舞蹈还有些独特并奇异的队形如锯齿形,卷谷笪,盘灯龙昂头等。从这些队形可以看出,石城人民所发展出来的群舞队形,都是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以及发展阶段,根据日常生活的实际,加以创作,并寄托美好的愿望。

三赣南客家灯彩舞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

(一)历史价值

灯彩,别名叫做花灯,在我国,具有两千年的历史,据有关专家的考证,从西汉开始,我国就已经具有了元宵赏灯,在隋唐,得到了极大的普及并盛行,而到了明清时期,灯彩制作和灯彩欣赏更是风行于民间,而且,地方志、史书、文学作品中都有记载。在石城石城,据《石城县志》上记载,灯彩在石城已经发展了四百余年,并对灯彩在何时举办、有什么内容以及表达的寓意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此外,据《文乐书》记载,元宵节又叫做上元燃灯,相传为汉明帝出于弘扬佛法的目的,在正月十五的晚上在官内和寺院燃灯表佛,之后慢慢传开,在我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也就保存下了元宵赏灯的习俗,灯彩也就一点点发展起来,并发展成为了具有石城特色的灯彩舞。

(二)文化价值

灯彩由于是在汉代发展起来的灯具艺术,随着漫长的发展历史,灯彩也就具有了不同的文化价值。由于灯彩舞不仅吸收了戏曲艺术、歌唱艺术等,还融合了剪纸、绘画、缝纫、纸扎等艺术形式,使得灯彩舞具有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属性与价值,形成了灯彩舞自身独特的艺术特征。此外,由于灯彩发展在石城,也融合石城地区民俗舞蹈,使得灯彩舞具有了自身鲜明的地区特色。而且,灯彩舞是在我国农耕文化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也带有了农耕文化的影响,使得灯彩舞在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特征时,也形成了具有普通大众欣赏的样式,使得灯彩舞逐渐从石城地区的艺术形式发展成了全国人民都能欣赏的艺术形式[IoJ。

四赣南客家灯彩舞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脉络

(一)历史沿革

1.客家文化衍生原生态灯彩舞的出现

客家文化,风情浓郁,在这块土地上,形成了灯彩舞这朵绚丽的花朵。客家文化大多是由客家先民在长期的迁徙中保存和传承下来的,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客家文化体现了客家人独有的生存方式和表露情感的方式。由于客家人受着自然环境的制约以及在长期的迁徙中,导致客家人对人丁兴旺具和平安幸福有强烈的祈求,而灯彩的灯字,与客家方言中丁字正好音同,这样就使得客家人对灯彩情有独钟,通过灯彩寓意人丁兴旺、五谷丰登,从而在融合客家当地的音乐和舞蹈,就形成了具有独特意味的灯彩舞,衍生出来了原生态的灯彩舞。

2.农耕文明沃土中茁壮的成长

客家灯彩处处体现着农耕文化的发展和延续。赣南客家人民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及其农耕劳作从而创造出来了客家灯彩,在客家人民的日益生活中逐渐发展成的一种风俗祭祀礼仪文化,随着时间的延续并且由于农耕文化在地理环境下的制约和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舞蹈审美特性。由于客家人受着自然环境的制约,导致客家人对人丁兴旺具有强烈的祈求,而灯彩的灯字,与客家方言中丁字正好音同,这样就使得客家人对灯彩情有独钟,通过灯彩寓意人丁兴旺、五谷丰登,从而在融合客家当地的音乐和舞蹈,就形成了具有独特意味的灯彩舞,衍生出来了原生态的灯彩舞。

农耕文明的影响,使得灯彩舞具有了特别的意义。通过制作红红火火的灯彩,借助红红火火的的灯彩舞,来表达农耕文明下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使得灯彩舞在时间的长河中,在时间的检验下,逐渐形成了具有历史厚重感和贴近生活实际的特点,这就使得这一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形式在农耕文明的沃土中得到了茁壮的成长,也使得灯彩舞在人民群众之中广为流传。

3.儒家文化的文化熏陶

赣南客家的文化及其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客家原始先民居住在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他们的思想和文化深受孔孟之道儒家思想的熏陶。客家人的精神文明个性可以追溯到秦陇文化、沙洛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的基因,后来随着客家先民的迁移,孔孟之道也随之传承下来。所以客家人精神文明的根基无疑是儒家思想:忠孝、勤劳、自强、仁义,并逐渐形成其精神的支柱——儒家文化。

(二)发展脉络

灯彩源于汉代的宫灯,在秦汉时,由于人民群众为了避免战乱,迁移到我国的南方,并使南方具有了制灯工艺,人们群众也利用灯彩来祈福。到了唐宋,灯彩的制作主要是为了祭奠祖先以及装饰,再到后来就逐渐形成了专门的集市交易商品。到了明清,由于帝王将相们的重视,灯彩逐渐的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灯彩舞则是客家人民利用茶篮灯进行表演的一种舞蹈,以一个男子为中心,四个女子手捧茶篮灯为四个点,在管弦乐的伴奏下进行舞蹈。灯彩舞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正如石城灯彩艺人的口头禅说的一样,即解放以前自发舞灯彩,五十年代上舞台,六十年代上银幕,七十年代上荧屏,八十年代上北京,九十年代上卫星。

结语: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石城的灯彩舞,是在浓厚的客家地域下形成的,表达着客家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同时石城灯彩舞的也具有柔美而朴素的舞姿、独特而精美的灯彩道具、悦耳动听的歌声与音乐以及灵活多变的群舞队形。此外,石城灯彩舞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价值以及多元化的文化价值,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戏曲文化、剪纸、绑扎、儒家文化、农耕文明的精华,逐渐形成为了灯彩舞本身的艺术特色,成为了普通大众喜爱的艺术形式。此外,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灯彩舞也实现了从民间舞台到全国的转变,也将石城客家文化带给了全国的观众,取得了全国观众的认可和接受,使得灯彩舞广为流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