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串门子 阎连科

 爱雅阁 2018-05-30
北方农村称串门为串门子。串门子不是风俗。风俗有一定的地域性,带着地域文化而成为地方特色或历史遗迹。串门没有地域。中国人、外国人、南方人、北方人、古人、今人、城市人、乡村人,只要有邻里的存在,就有串门的存在,只不过串门的目的和频率略有不同罢了。

今天的都市,串门的频率日渐低落。一幢楼里,楼上楼下,左右邻居,门前屋后,相处三年五载,互不来往,不知对方在哪单位上班,姓甚名谁,是很正常的事。这种串门的消失,缘于社会的发达,一个家庭已经能够构成一个独立生活的空间。厨房、厕所独立使用成为串门消失的第一步,继之的洗澡间、电视、电话等进入家庭,使这个家庭已经基本可以和邻居老死不相往来而独立生活下去。加上经济日渐的宽裕,每个家庭都可以独立购置生活必需品,而不需要借东掏西,到此,串门就没有必要了,就如煤油灯、打火石、尿罐子、熏蚊的艾绳一样从居民百姓中间消失了。

串门依然在农村存在,绝无消失的迹象,这原因除了农村的住居和生活节奏及地理环境永远无法和都市并肩以外,重要的是串门是农民精神生活的一个部分,是农民相互传递信息的一个方式。在孤僻偏远的村落,人们生活在缓慢如凝死的生活节奏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串门子聊天才把彼此间沟通起来。张家长,李家短,天旱雨涝,丰收歉收,对世事的评估,都要靠串门子说闲话才能发表出来。事实上,串门子是乡村生活的一种“报纸”形式,乡村新闻和乡村文学在农民头脑中酝酿之后,成熟与不成熟,都要靠串门子进行投稿刊登。闷热的夏天,张家的女人到了李家。说说男人,说说公婆,说说和另一邻家的矛盾,把城里人看来不值得的欢乐慷慨地分给对方一半,也把积郁凝结在心中的苦闷发散出去一半;男人们相互串门,坐在一起,兴趣所至,把劣质烟抽得云天雾地,把春种秋收和对时势的不解,说得云山雾罩。如果双方脾性相投,又有风雨难处,串了门子,就是那么闷头一坐,彼此间沉默得海深水长。一个时晌不见有丁点儿言语,到饭时,村街上唤他吃饭的叫声悠然深长,拖着黄昏的最后一抹日光,传到房檐下时,一个站了起来,另一个说你在这儿吃饭算了,那个答说我吃过饭再过来串门。这就别了,并不像都市别时客气地说声再见,却极有可能三年五载不再见了。而他们不说再见,顿饭工夫之后,就又果真串上门来,再次见了。乡村里男人串门,不如女人串门那样话如雨注。女人往往是直接为了说话才去串门的。而男人更多时候不是为了说话,而是为了事情。但共同的一点,串门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排遣。排遣欢乐,排遣孤寂,排遣郁闷。串门一踏过门坎,进入了排遣,它就成了乡村的精神生活,成了文化生活。这种为了维护精神平衡的文化生活,是乡村文化生活最为重要的形式之一,绝不仅仅是为了借个东西,还个南北,绝不仅仅是因为生活空间的狭小而随意地走动,正因为这样,串门子在乡村只要一日没有乡村都市化,它就根深叶茂,青枝绿叶,不会枯萎和消失。

串门子源于何时是不消探究的,因为今天我们看到的任何动物都有串门或群聚的活动,由此我们已经可以推断串门作为一种活动,自然从人类祖先的出生开始,串门便随之存在。而作为一种维持人类精神平衡的文化生活的存在,这种串门活动有了更新的高一级的意义则是人类发展的发展。但是,串门子的消失或相对消失,虽然还为时尚早,但毕竟已经在人类的人工天堂上开始出现。凡是已经开始消失串门活动的都市,这种串门便成了都市现代化的最好民间量具,消失的程度,科学地标志了这个都市繁华的程度。透过已经看到的现代人生活的曙光,中国许多乡村,已经开始了都市化的住居和生活方式,串门子的意义已经退减下去。这是乡村的幸运,是农民命运中空前的转折。然而,如果串门从乡村生活中消失殆尽,农民彻底不依靠串门来弥补精神生活的空缺了,我们为农民庆幸,又能不为遍地都市繁华而悲哀吗?

好在那一天还十分遥远,尤其在我们东方的这块黄褐褐的土地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