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正式做心理疗愈工作之前,因为自小有敏锐的洞察力与同理心,也常常会观察与分析一种很特殊的人群。 这类人在人群中是祥林嫂式的倒苦水的人,每次只要她出现,就会引起很多人义愤填膺,人人都想成为拯救她的那个英雄。 都会觉得她被公婆欺负的没有天理,在家庭中承担的不公平,身世苦的像黄连,每次她的倾诉都会让大家眼泪婆娑,比看苦情戏还动心。 可是渐渐的你会发现,下次聚会,所有的人给予的建议与实际性的帮助好像对她都没起作用,再见时候她倾诉的焦点竟然如上次一样,如出一辙。 渐渐的,大家都明白了,她只是想倾诉,并不想得到大家的帮助,更关键的是,她也根本没想让自己境况好起来。 2 细看周围,这种人真不少,她们会有很多对他人对自己的攻击,但是却没有改变的动机,一边叫苦连天,一边继续恶性循环。 我们甚至会看到,很多人一生都不曾走出这个怪圈,人生即将结束的时候依然牢骚满天,手指与心一直指向这个世界与他人,临终前都没有明白自己为何活的如此苦。 一般的自虐型人格特质源于原生家庭的养育与环境的造就,例如妈妈不爱我我也不爱自己,父母不认同我也不认同自己等心理模式。 自我攻击是自虐的前倾,一般先是内疚,例如我怎么做我妈妈都不认可,愧疚难过;然后就会自责,一定是我不好,我做的不对,才会让父母如此的否定与评判我;最后就会进入一种行为模式,那就是进入自虐的模式,内在深深的不配感,不值得的能量开始占据生命能量,并且会慢慢的呈现行为与结果。 我们会看到,成年人都是带着深深的童年模式生活,如果我们既不能看到根源,也不能内观到当下障碍的原因,更不愿意解决那个直接关联,那么我们也会成为那个活到八十岁依然不曾改变的老太太。 3 自虐型人格一般会在生活中呈现三种表现,来进行自我攻击。 第一种比较直接,我不好,我就应该受到惩罚,我要讨好这个世界,我忍辱负重,我牺牲自我成全大家,绝对不允许流露任何自我的需求。 第二种就是间接式的,这种人会在生活中表面上看起来是有攻击性的,容易挑衅攻击评判他人,实际上也求别人的攻击与伤害。 恶劣的婆媳关系,水火不容的同事关系,战火连天的夫妻关系,实际上都隐藏着一种我不够好,我不配拥有美好的一股能量作祟。 第三种隐秘性自虐,也就是这种自我攻击与自虐是无知无觉的,最擅长的就是把自己总是整到一种无能为力的地步,并且在外表看起来特别想好,还会做出很多积极的努力,例如忙碌的学习,不断的相亲,口口声声要爱与有阳光的生活,因为其隐秘性,自己不能发现,连身边的人都无知无觉。 可是这种人体现的就是在爱情里霉运不断,或者不断重复被抛弃的模式,或者重复不断遇渣男的凄惨。 如果自我攻击的根源在财富,那么我们也会发现会有人怎么努力也赚不到钱,或者赚很多钱总会出现很多花钱的开支,到年底颗粒无收。 其实我们不能知道的是,这些表象下面有一股潜意识在暗流涌动。 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活的很low,那是因为在内心你根本不想自己好。 你活在了自虐的最高境界里。 4 在日常生活中跟自己互动、跟周围的人事物进行深刻的互动和交流,并通过这种交流和互动我们慢慢的进一步理解自己,认识自己,并且能够看到自己当下障碍的起心动念,以及造成的根源,这才是解决障碍的唯一途径。 只有通过这种内在观照,我们才能真的获得心性人格上面的蜕变,从而打破这种自虐的模式。 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进行这种自我揭露、自我了解,这里面真的有很多的挑战。 例如,爱情里我们口口声声爱着对方却指责对方不够爱自己的时候,去看一下真相,你是真的爱对方吗?这份爱里面有多少无条件的付出与无期待,还是更多的是证明与索取。 例如,我们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我们真的有我们说的那么爱孩子吗,到底是孩子离不开我们,还是我们通过控制孩子而获取存在感与安全感。 例如,我们那些总是重复的倒霉事件,真的是我们努力了却被上天辜负了吗,还是我们的不配感,不值得,与父母赌气的那个内在小孩故意制造的这些不幸呢? 当我们走上这样一条被称作“难道行”的成长之路的时候,我们才能够从幼稚、自恋、自我中心、被无形过往模式操纵的状态走出来,并且不断的超越自我中心,能够从自我跨出来,进入到更多的用客观的态度互动,以更高的维度去看人生,从而进入一个新的意识状态发展。 走出自虐模式,也就是顺带的事情了。 |
|